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要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博物館完善的安全防范體系應該包括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聲音復核系統等九大系統。論文只涉及博物館的以上三個系統的建設,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防范措施,在配置專業保安隊伍的條件下,拼接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建立一套綜合性的防范系統,實現以防盜報警、視頻監控與聲音復核為主,巡更系統、門禁系統、智能化技術防范為輔的系統,起到及時預警、迅速反應的作用,將危險因素扼殺在搖籃階段。
【關鍵詞】安全防范;博物館;設計
1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應遵循的原則與系統模式
1.1依法進行原則
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必須對國家相關法律與標準進行研究,結合相關法律與標準的要求,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保證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規范性,從而滿足對博物館藏品進行全面保護的需求。
1.2因地制宜原則
設計人員在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時,應當對工程設計任務書、博物館建筑圖紙、現場資料等進行全面掌握,按照因地制宜原則,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使得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設計方案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博物館安全防范水平的提升。
1.3防范效果原則
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博物館防范目標的等級,進行防護體系的縱深化完善,結合防范目標的保護需求,精細化進行防范區域的劃分,對博物館周邊環境、內部區域、禁區等進行全面監控,保證博物館防范效果。
1.4技防、人防、物防相結合原則
設計人員在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護系統設計時,可以根據安全防護需求,把技防、人防與物防完美結合,實現全面、動態化防護系統,避免防護死角的出現,從而保障博物館安全防護效果達到最優。
1.5框架合理原則
在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護規劃設計和設備選擇時,應當堅持框架合理原則,做好軟件與硬件的結合,保障博物館安全防護的可靠性、兼容性與系統性,不僅可以提升博物館的抗干擾和抗破壞能力,還可以做好博物館的系統維護,促進博物館安全防護效果提升。
1.6現行博物館管理系統模式
博物館管理系統是一個數字化綜合管理系統,以博物館藏品為中心,以登記與業務審批為主線的動態管理,實現博物館藏品數字化信息全面管理和利用,使得博物館藏品管理業務流程更加規范,藏品管理利用更加高效安全。如表1所示,博物館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目前,博物館管理系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設計人員可以結合博物館管理系統,進行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保證安全防范系統可以對管理系統進行保護,不僅可以保證博物館藏品的安全,還可以對博物館的數據進行保護,為博物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持。
2入侵報警系統
入侵報警系統是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的核心內容,也是安全管理的最根本技術保障。防盜報警系統除了聲、光提示外還應有聯動功能,一旦觸發報警,能自動將報警部位的視頻信號切換到終端,進行圖像復核。為適應博物館具體情況,系統設計應適應陳列設計、功能布局和館內各建筑物的特點,管線和設備點位留有足夠的調整性與冗余度;管線和設備點的實現應該遵循結構化、規范化、規模化、集成化的原則,滿足后期系統維護和技術發展、升級改造的要求;選用的設備應具有先進成熟的技術,可靠適用。例如,借助無線多合一環境監測終端、網絡攝像頭、恒濕機凈化一體機、恒溫恒濕機組、凈化調濕一體機、恒溫恒濕保存柜等多種智能硬件與軟件結合,形成環境監測調控系統,對博物館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多層次、多方位、多技術的縱深防護體系要求前端報警及延遲設備布局合理嚴密,做到有警必報,無警不誤報。展廳或文物庫內的文物作為縱深防護體系的防護目標,需要考慮建筑物周邊環境,對可能的入侵路線進行分析,對每層防線進行嚴密布局,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縱深防護一般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①外圍周界:外圍周界與復雜的周邊環境相鄰,結合博物館外圍環境,設置探測器,建立周界技術防護,感知風險事件發生。防護部位主要為建筑物周界,建筑物樓頂。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探測器,起到入侵報警的作用。②監視區:外圍周界與防護區之間的覆蓋區域,即主要走廊、出入口、公共區域等,在外周界與防護區之間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緩沖帶,如果有非法闖入,則立即向監控中心報警。針對文物庫房車輛出入口設置車輛管理系統,隔離外來車輛,同時具有反恐防爆作用。③內周界:防護主要針對建筑物的各種門、窗等的防護。④防護區:主要是展廳區域,針對展廳的門、窗、玻璃等相對薄弱的部位的防護以及展廳內部防護,展廳內部目標的防護。使用具有多種探測技術組成的入侵系統,進行空間立體的防護。各類探測器在其有效探測范圍內相互交叉布設,實現保護范圍的交叉覆蓋,避免盲區,在防護區域內各種技術防范手段的相互補充,確保警情無漏報。⑤禁區:主要是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不允許公眾進入,要求進行全方位、多種探測技術交叉覆蓋,一旦發現非法入侵,可以借助多種探測技術,及時進行預警,做好禁區文物的保護。該區域的防護等級要求最高級別,系統成熟、穩定、可靠。在系統防范的范圍內,無論入侵者采用何種入侵手段、何時從何方向入侵,系統都能及時有效將報警部位的聲音和圖像復核信號及報警信號同步,并自動切換到位,值班人員再根據三個同步信號的顯示情況,做出相應準確可靠的判斷,按單位預案采取相應應急措施。按照縱深防護體系要求,防盜報警的設計為以下幾方面內容。
2.1前端子系統
安裝在博物館的各種報警探測裝置,包括紅外對射、雙鑒探測器、震動光纖等。根據博物館不同的場景應用不同的探測裝置,以達到最優的報警監控效果。報警探測器作為防范系統的信號采集的前端設備,探測安全防范區域內的原始信號源,作為整個系統的眼睛,其效能將影響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同時,采用物聯網技術,以無線方式將庫房、展廳和修復室的溫濕度、光照、紫外線、CO2、甲醛等環境數據上傳至服務器,業務人員可在電腦、手機等終端上實時查看環境數據,做好外部環境的監測,以保證文物和藏品存放條件與保護條件相符,做好文物和藏品的保護。
2.2傳輸子系統
輸入模塊信號的傳輸及供電原則上采用總線控制結構,系統通過總線上的報警輸入模塊鏈接各類探測裝置,總線結構易于新設備擴展并且布線簡捷。報警信號的傳輸(包括報警盒(柱)、網絡報警主機、智能分析攝像機等)通過網絡信號方式接入安防控制箱實現信號的傳輸。
2.3控制子系統
控制子系統作為整個系統功能的控制中心,是整個報警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通過報警處理、報警的聯動等來實現其主要功能。只有依托于安防管理平臺,控制系統才能實現對報警聯動的配置、管理和控制。防盜報警系統漏報警指標要求為零,為此在設置每個探測器的覆蓋范圍時,要保證所處的現場環境下,每個探測器的實際探測率達到100%。系統的報警響應時間≤2s,報警聯動聲音復核、圖像復核、視頻監控自動切換時間≤4s。另外,報警控制系統主機作為通過可擴充總線,系統防區擴充時采用兩芯總線方式的一種大型的防盜報警系統設備,分為多個子系統獨立操作,還可通過電話遙控遠程編程或報警,包括設定通過公用電話網實現與110的報警聯動。
3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類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本地獨立工作,不支持網絡傳輸、遠程網絡監控的監控系統。這種視頻安防監控系統通常適用于內部應用,監控端和被監控端都需要固定好地點,早期的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普遍是這種類型。另一種既可本地獨立工作,也可聯網協同工作,特點是支持遠程網絡監控,只要有密碼有聯網計算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安防監控,以網絡人為代表。視頻監控系統由視頻前端系統、傳輸網絡、視頻存儲系統等部分組成。根據不同的場景選用不同形態的攝像機,攝像機的安裝要盡量隱蔽,不得影響室內裝修的美觀,不會給人帶來壓抑感。要求做到防盜報警聯動視頻圖像彈窗顯示,可清晰看到每個報警點位的實時圖像,監視基本無盲區。覆蓋區域包括對建筑物內外的主要通道,電梯及文物庫房,展廳,文物修復室等重要部位和場所進行圖像實時監控和記錄,回放圖像的質量應滿足追溯舉證的管理要求,回放圖像質量不低于400萬像素,視頻監控要求與防盜報警、門禁系統等聯動運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強大。通過智能化手段、先進的視頻識別技術,針對經過出入口的人員進行人臉抓怕識別。主要是在場館開放期間,文物卸運交接區識別非法人員,如慣偷、慣犯、公安局黑名單人員、在逃人員、高危人員等,避免不法分子在館內造事,引起參觀者恐慌。對經過出入口的人員通過部署安裝前端攝像機進行人臉抓拍。計算機網絡傳輸到監控中心的數據庫對人臉抓拍攝像機拍到的人臉圖片進行數據存儲,并實時比對人臉黑名單庫,對發現可疑人員系統將及時自動發出相應報警信號,值班人員通過手機短信、彈圖、地圖聯動等多種聯動方式接收報警信息。
4聲音復核系統
聲音復核系統是確定“險情警”與“誤報警”的重要識別手段,在展館內及文物庫房采用聲音探測裝置,分析環境異響,報警的同時聯動視頻彈窗并監聽現場聲音,以達到聲音復核的目的。聲音要求清晰可辨,無雜音干擾,聲音與視頻同步傳輸。基于網絡拾音器的博物館音頻監聽報警系統,主要通過網絡拾音器接入博物館內部局域網中,對博物館現場音頻信息進行智能化分析,實現智能化音頻探測報警。系統主要是通過智能化分析拾音器采集到音頻dB值大小,有效判斷預設dB值范圍內的報警觸發事件(打架、吵架、搶劫、暴力破壞)等。系統利用人員正常交流和異常行為活動的音頻dB值大小區別,智能化判定行為人的活動動機。為充分保障應急突發事件有效處理,必須有效杜絕正常聲音源所造成的誤報,因此需要系統中每一路音頻通道都具有獨立的聲音增益/音量大小調節,通過聲音增益與音量大小進行調節。同時系統不僅具備音頻報警檢測功能,還具有音頻監聽、錄音等功能。當通過音頻報警技術檢測到音頻報警信息后,可以通過音頻單獨通道,實現現場音頻信息監聽判定。
5結語
整個安防系統從室外防護到室內防護,應用多種技術防護手段,層層把關。報警系統可以有效防止人員入侵,一旦有人員入侵,系統報警的同時聯動視頻圖像彈窗顯示,圖像、聲音復核現場情況。當人員進入大樓時,記錄人臉信息,后端實時進行人員身份確認,若屬于黑名單人員,系統報警。人員需授權后才能打開相關的門,開門后系統自動記錄開門信息。系統建成后,應具備先進、實用、可靠,操作簡單、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維修方便等特點,各項指標都要達到國家標準,確保博物館的安全防范達到一級風險防護的要求,環境條件包括風、雨、雪、霧及雷電等氣候變化、環境照度、電磁場輻射等情況。為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前端攝像機要有相應的保護措施,如防塵采用防護罩,室外全天候防護罩要有自動調節溫度、防雨水、遮陽等措施;高溫環境使用的攝像機要有降溫冷卻措施;水下攝像機要有防水密封措施;在易燃、易腐蝕等環境中使用的攝像機要采取相應保護措施。以充分發揮技防的優勢,把盜竊案件消滅在初始階段,防止文物被盜案件的發生。“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是當今博物館的建設方向,正如火如荼開展。博物館設計要考慮博物館的實地現場情況及實際應用需求,一套高水準、高質量、切合實際、升級擴展能力強大的綜合安防監控系統的建立,對博物館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益的加強,以及博物館技防水平的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利于創造一個安全、舒適、高效、智慧的現代化博物館。
【參考文獻】
【1】GBT16571—2012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范系統要求[S].
【2】GA27—2016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S].
【3】GB50394—2007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S].
作者:儀明源 蔣金廣 單位:山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