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頁課程教學革新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網絡的發展,社會對網頁設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教學已經達不到用人單位相應崗位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用人單位需求,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模塊化教學改革。
1、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是學院重點建設優質專業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主干專業課,也是圖形圖像制作、網站規劃與開發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系統維護、網絡系統管理和電子商務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熱門課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的案例都是零散的,一個案例一般只包含一兩個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都能掌握教學目標所要求的知識技能,但在最后的實訓中,當學生接到任務后,很多學生都無從下手,上交的作品也不夠美觀和實用,這當然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要使學生適應社會人才的要求,必須尋找出使學生畢業就能就業的教學方法。
2、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以真實網站開發任務為具體項目,充分考慮企業開發網站的工作流程,依托系部網站建設項目,按照網站設計與開發工作過程,將課程結構分為7個模塊和若干單元,并分別將所需知識、技能融入各個模塊,分模塊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網站建設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極大的提高了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性。
2.1各教學模塊。模塊一:站點的建立;模塊二:主頁設計;模塊三:主頁的布局與定位;模塊四:樣式表的設計;模塊五:二級欄目頁面及內容頁面的制作;模塊六:網站引導頁Flash動畫設計;模塊七:網站的測試與。
2.2網站開發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在網站設計與開發的實際過程中,一般涉及五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1)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網頁制作工具的應用;(2)HTML語言、CSS樣式表;(3)網頁布局、顏色搭配的規律;(4)網頁設計的基本原理和規則;(5)網站的測試與。傳統教學方法是按照這些知識系統組成教學內容進行學習,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些人為割裂的知識和技能并不能很好的和網站建設的實際工作需要相符合,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工學脫節現象。為了適應崗位工作的需求,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按“先模仿后拓展再創新”的認知規律,較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按工作任務,對項目進行模塊化,而各個模塊的有機結合就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的實訓項目。
3、教學內容及課程整體設計
3.1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3.1.1能力目標。本課程學習結束后,具備建立站點、管理站點、測試網站和網站的能力,具有獲取知識能力、網頁設計能力、色彩感悟能力等素質,達到職業技能鑒定網頁制作(Dream-weaver平臺)中高級水平。
3.1.2知識目標。(1)學生應理解HTML語言標簽的含義并掌握HTML標簽的編輯方法;(2)掌握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網頁開發軟件設計制作完整的靜態網站。
3.1.3素質目標(情感目標)。(1)認真仔細的工作作風,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能夠為他人提供優質的服務;(2)具有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3)較強的自我知識及技術更新能力。
3.2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本課程的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根據網站設計開發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來組織教學內容。主線:以系部網站項目的設計與制作完整的開發過程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以上提到的七個模塊進行項目模塊化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的本知識和技能。輔線:以個人網站的設計與制作完成過程為輔線,要求學生在完成主線的各個模塊的同時,橫向獨立完成輔線相應模塊的實訓內容,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在前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以模仿為主,中間環節以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為主,在后期的綜合實訓中,學生以創新為主。從模仿到理解到創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通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4、教學方法的創新
4.1按“課堂操作示范——課堂模仿操作——課后拓展實踐”的教學過程,采取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模塊化教學模式。本課程進行了課程實施內外部環境分析,重視學生學習與工作的一致性,采取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模塊化教學模式,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貫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有針對性的實現教學工學結合。
4.1.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模塊化教學。在課堂教師操作示范和學生模仿操作環節,以系部網站實際項目的開發為主線,按照網站開發的一般流程和開發過程對項目進行模塊化分解,通過項目模塊化教學,學生快速掌握了網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技能與設計方法。
4.1.2任務驅動的課后拓展實踐。以個人網站的設計與制作完整過程為輔線,要求學生在完成主線的各個模塊的同時,橫向獨立完成輔線相應模塊的實訓內容,這樣,學生在各個模塊的學習中,縱向貫穿課程的全部所有知識點,橫向強化了知識技能的應用,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4.2按照“先模仿后拓展再創新”的學生認知規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學生以模仿為主,課后學習以拓展為輔,到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則追求創新。根據本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4.2.1案例分析法。按照網站開發的一般流程,結合系部網站實際開發的過程,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講解系部網站從需求分析——頁面設計——版式布局——樣式制定——頁面制作等過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2.2分組討論法。在需求分析模塊的教學中,采用了分組討論法,按2—5人1組將學生分為項目開發人員與客戶。要求客戶提出建設要求,開發人員擬定設計方案,完成虛擬的業務談判。并通過討論交流,共同修正和完善網站的設計方案。教師則以提問、啟發和總結等形式組織討論,師生互動效果好。
4.2.3邊講邊練教學法。充分利用在計算機實訓室授課的優勢,并緊密結合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講解、演練完相應內容后,緊接著讓學生上機實踐操作,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4.2.4電子教室教學法。通過電子教室軟件,先控制學生端計算機,講解、分析、實際演示操作,然后立即讓學生上機操作,同時教師通過電子教室的監控屏幕功能,監控每個學生的操作過程,發現問題并予以及時解決。
4.2.5重點對象培養教學法。在每個授課班級中,重點培養三到四個接受能力比較強、綜合素質突出的學生,在安排學生上機操作環節或課余時間協助授課教師完成對其他同學的指導。
4.3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網絡課程共享課程標準等教學文件、教學課件、教學教案、學習資源、教學視頻、實訓指導、學習資源等,所有資源可在網上瀏覽和下載,任何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網絡自主學習,使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學習地點、時間、方式更加靈活,提高了教學效率。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收集、批閱、統計學生作業信息,并及時向學生反饋作業成績及評語;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以便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有效的保證教學質量。
5、結束語
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使學生了解網頁設計的流程,避免了傳統教學無從下手的缺陷,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養成了職業習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