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頁設計與制作評估體系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網頁設計與制作》是我院計算機各專業及電子商務類專業的必修課程,自開設以來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本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較多,學生很難在課程中完全掌握所學知識,為更好地補充和輔助學生進行課外學習,更加開放的網絡教學成為本課程的有益補充和良好的學習途徑。
二、課程分析與設計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是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技能課程,結合職位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收集了網頁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動態網頁開發等課程的相關知識,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知識結構、信息資源的選取、教學策略的使用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和設計。我們將學生熟練的網頁設計與開發的操作技能作為培養重點,在課程教學設計中,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采取“小組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并注重對小組的考核評價。
(一)學習需求分析
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強,但對于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往往有強烈的學習愿望,針對學生的特點,并根據《網頁設計與制作》這門課程的性質特征,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實施項目教學,讓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的內容緊密相聯,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
(二)學習內容分析
我們分析了多門與網頁設計與制作相關的教材,從課程的實際應用與培養需求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安排。從本課程的教學實際出發設定的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較強的網頁鑒賞能力,熟悉網頁設計創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HTML、CSS、JavaScript和網頁制作工具,熟悉網頁的制作和流程。能夠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網頁設計與制作以及進行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不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學習適合自己的模塊,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我們的網絡平臺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知識的拓展。
(三)知識結構體系
網頁設計與制作融合了平面設計、網頁制作、動態程序、數據庫等知識,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課程.。把核心知識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而又要能使學生容易掌握,所以本課程以“表格式”布局作為教學的主線,把Photoshop平面設計、Flash動畫設計融入其中,同時適當引入“div+css”網頁布局的內容。而在動態網頁設計中,簡單介紹Asp+Aceess動態網頁設計知識。據此,在學習內容的組織上,以“用表格進行頁面布局”和“網頁與數據庫”這兩個知識點為主線,將其它知識串聯起來,可幫助學生迅速建立起知識的體系結構。
三、信息資源的選擇
在《網頁設計與制作》網絡課程的設計中,以課內項目、課外項目和教學專題的形式進行信息資源的規劃與整合,選擇合適的形式來展現信息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網頁的中文排版教學模塊中,網頁文字材料應以文本為主,而涉及的圖片只需提供原始圖片即可,增強學生對資源的應用與處理。而在“實驗演示”、“動態網頁的原理”模塊中,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在課外拓展模塊中,信息資源應以視頻的形式展現,使學生方便參照與模仿。信息資源總體結構見圖1。
四、教學策略的設計
(一)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就是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中,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和討論,明確該任務所涉及的課程知識,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識,然后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繼而完成相應任務。《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在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教師先給學生呈現一個具體的網頁效果,接著與學生共同分析該網頁需要如何去處理,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網頁,形成“階梯式螺旋化”教學模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一個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將新知識點融入任務中進行學習,所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學生的學習就會認為學的有價值,且通過一項任務的完成,學生同時可以體會到一種成就感。
(二)開放式自主學習模式
本課程建立的網絡教學平臺中包含本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課件、課程教案、教學指導等模塊。通過網絡提供10大類、45000多個文件的立體化教學資源,所有的教學資源可在網上瀏覽和下載,任何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網絡學習。同時開發了在線答疑系統,提供了QQ和TQ兩種訪問途徑,在線訪問和離線留言兩種方式。在“學習資源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設計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電子教案,學習者可以了解教師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要點,并可下載素材進行相應的訓練;如果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一般通過“學習資源區”中的“你問我答”即可解決,確需教師幫助的,也可在網絡的“教師答疑”中給教師留言。專題學習板塊基本上覆蓋了較高層次學習者所要了解的知識。
(三)課外小組協作學習模式
在課外作業環境,采用基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協作學習模式。一方面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創建學習主題和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可自由創建學習主題和內容,挖掘優秀學生的潛能。由學生自行組成小組并進行分工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可通過小組討論、師生網絡交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學習內容,完成后相互進行評價和交流。因此在設計網絡課程時要注重協同工作環境的設計,充分發揮網絡的功能。
五、學習評價系統的設計
為更好地評價學生在網絡教學中的學習效果,學習評價系統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網絡課程中,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特點,進行不同程度的強化練習評價,并及時給出反饋意見。在學生完成對應的學習內容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同時完成專題學習后,挑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課外開放式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以此達到學生的再學習的主動性。
六、結束語
全方位、立體化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彌補了課堂討論的局限性,調動了學生課內及課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課程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的需求。而網絡教學系統又具有共享性、交互性、非線性、時效性、多媒體化、服務個性化等特點,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了保證,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充分保證教學活動的開放性、自主性,學習方式靈活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