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被應用于各設計領域,景觀行業的設計則提出了景觀生態化設計的理念,景觀設計的生態化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1景觀生態設計內涵
生態設計,參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圖亞特•考恩的定義——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環境的自然過程,保留生物物種多樣性,減少對環境資源的擾動,維持場地原有的水循環系統,維護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質量,以人為本,營造自然、生態、健康的景觀環境。景觀生態設計不是指景觀設計與生態設計的簡單疊加,而是在生態理念下的景觀設計。美國當代著名的生態規劃師弗雷德里克•斯坦納(Fred—erickSterner)提出,景觀是人眼所見各部分的總和,是形成場所的時間和文化的疊加與融合,是自然與文化不斷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種元素的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體、森林、荒漠、水體及居住區等。北京大學的俞孔堅認為,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景觀生態設計,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方法和知識對場地進行規劃和設計,是一種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設計,一種基于自然系統自我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其創造的景觀是一種可持續的、符合場地自然過程的景觀。
2景觀生態設計原則
2.1景觀多樣性原則
景觀多樣性是指景觀在結構、功能以及隨時間變化方面(即動態)的多樣性,它揭示了景觀的復雜性,是對景觀水平上生物多樣性顯著程度的表征。體現在組成景觀的斑塊在數量、大小、形狀、分布及其斑塊間的連續性、連通性等的多樣性,景觀多樣性的內容可分為斑塊多樣性、類型多樣性和格局多樣性。景觀多樣性構成,使景觀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趨于穩定。
2.2自然生態優先原則
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過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在利用自然資源時,要優先考慮到自然生態中的各種生命形式和發生過程,順應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要盡最大程度保護自然環境的原有結構,減少對自然的影響,實現自然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2.3整體優化原則
俞孔堅教授認為,景觀生態設計是一種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設計,這種設計以尊重自然為優先原則來滿足人類的需要,是一種多目標設計,為人類需要,也為動植物需要而設計,為高產值而設計,也為美而設計,設計的目的是整體優化。
2.4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是一切設計的根本原則,是指在設計中將人的利益和需求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最基本的出發點。人是生態景觀空間的主體,設計中,要充分的考慮到人類的基本需求與行為特征,滿足人類的情感、心里及生理的需要,并充分考慮到特殊人群對環境的特殊需要,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營造舒適美好的景觀環境。
2.5景觀設計中的文化性
文化可以說是景觀的靈魂,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園冶》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古典園林注重“天人合一”觀念、“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追求詩情畫意”的文化內涵?,F代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注意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挖掘和提煉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同時,文化具有時代性的特征,反映當代社會人們的價值取向,景觀的文化性也應反映時代的特征,這樣的景觀才是有靈魂的景觀,有時代性的詩意景觀。
3景觀生態設計原則在景觀設計上的應用探討
3.1地域特色的應用
3.1.1地域文化特色
將代表地域特色的文化進行提煉加工、抽象轉化,融合在園林景觀要素中,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更能反映景觀的地方特色。比如,2012年河北園博園的景觀設計,其中,邯鄲園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園,從八千年前的“磁山文化”,到近代的“邊區革命文化”,以及現代的邯鄲文化,均藝術的濃縮在僅僅八千多平方米的景觀空間里。
3.1.2地域特色的景觀材料的利用
園林景觀材料包括植物、鋪裝、建筑與小品、水體、地形地貌、假山置石等。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材料是形成地域景觀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并易于周圍的文化環境取得內在的協調,地方材料造價低廉,有利于形成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比如,2012年河北園博園各展園的景觀設計,大量的采用了地方性的景觀材料來反映地域特色,石家莊園選擇國槐、五角楓、合歡等鄉土樹種作為基調樹種,配植花灌木、草花等,營造出坡地、花壇、花溪等多種生境,體現石家莊市區植物種植特色;張家口園“泥河灣”文明追溯景點致力于以園林的語言展示神秘的泥河灣,該區域內景石、表土及所種植草種全部來自于張家口泥河灣當地,還原“泥河灣遺址群”神秘的氣息。
3.2景觀生態化設計
3.2.1植物景觀生態設計
在進行景觀生態化設計時,對于植物,應依據自身的生態特征,促成植物種類的合理配植,構建功能健全、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植物群落,利于種間的優勢互補,形成具有觀賞性的優美景觀。例如,在污染嚴重的廠區內應配植抗性強、吸收性強的植物樹種;在診所、醫院內應配植具有吸塵和殺菌功能的植物種類,實行喬、灌、藤、草相互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集觀賞性、保健性、景觀營造為一體,構建一個穩定的長期共存的復層混交植物群落。
3.2.2景觀建筑生態設計
景觀建筑的生態設計,是使人、建筑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以人為本,又要保護好周圍的自然環境,做到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因地制宜。設計上表現為盡量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注重自然通風、自然采光與遮蔭,采用多種綠化方式來改善小氣候,做到水的循環利用,提倡利用廢棄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磚石等服務于新的建筑,循環使用,不僅可節省花費,還可大大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對環境的污染。運用地方材料的景觀場所更能營造出樸實、濃郁的地方傳統風格,讓我們不但“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碧水,也能記得住鄉愁”。
3.2.3水景生態設計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水在園林景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水使景觀具有流動性與連續性,營造水生與濕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構成景觀的廊道網絡。園林水景的生態設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地理資源和當地文化資源,營造形式各異的水景觀;營造濕地景觀,可以凈化水質,促進植物生長,增加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同時,防止水土流失,景觀與生態性兼得;景觀水體的水源優先選擇再生水和徑流雨水;水中植鄉土水生植物,即可凈化水體,又可以美化水面;水體駁岸以自然駁岸并配置喜水綠植,做到景觀生態性與功能性的完美結合。對于地形地貌的設計,應盡可能提供一些特定的小氣候,為不同動植物創造有利的生境條件。
4結語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園林景觀設計已經不單純是以營造舒適宜人的造園個體為最終目的,而是把個體景觀放置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景觀設計不僅為人類服務,也為其他物種服務,景觀生態設計終極目的應是融合生態學、土木工程、景觀設計與一體,營造具有自然生態功能的景觀環境,任何景觀都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個斑塊,設計中要做到斑塊間的聯系與溝通,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整個生態系統的設計,是在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基礎上的景觀營造。
作者:才子倩 單位:石家莊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