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案例解析在建筑設計教課中的價值體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案例分析的方法
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必須使用特定的方法。這些方法,有些是各學科普遍適用的,如比較、推理、重構等,當它們應用于建筑設計的案例分析中時,也相應具有了建筑學的特點;而有些方法則是建筑學及其相關學科所特有的,如圖底分析、比例分析等。
(1)比較??梢允峭惐容^也可以是差異比較。同類比較,通常是所分析的建筑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比較,兩者應該在類型上一致,通過這種比較能夠發現同類建筑的共性。差異比較,可以是同類建筑中尋找差異,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也可以在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展開,如通過同一建筑不同功能空間的比較,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空間對功能的適用性。
(2)推理。是從已知事物推演出未知事物的方法,推理必須在合理的邏輯基礎之上展開。既可以做正向推理也可以做反向推理,比如正向推理可以是通過已知的環境推導出適應環境的建筑形式;反向推理可以是通過最終的建筑形式,推理出設計者當時的設計思路或者社會的審美傾向等。
(3)重構。主要是通過圖紙的認真解讀和仔細揣摩,運用計算機三維技術或者制作實體模型的形式,重新建構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根據需要制作造型模型、結構模型或者空間模型等。
(4)圖底分析。這是一種以格式塔心理學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它要求圖底分明,能夠清晰地辨析出主體圖形和作為背景的底圖,它是認識建筑與環境以及認識空間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通過圖底置換(圖底反向)進一步認識空間或者形式。
(5)比例分析。從畢達格拉斯開始就在用數學和幾何來尋求宇宙間和諧的答案,在建筑學上的反映就是以數學和幾何為基礎進行比例分析,從而確立一個完美的建筑,在一些經典建筑中都存在著黃金比例的關系。比例分析既適用于建筑形式,也適用于空間分析。
2案例分析的階段和時間控制
案例分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資料收集、案例解讀和成果整理。以8周的設計課為例,整個過程大致可以控制在1~2周之內。時間太短,分析的深度和廣度達不到要求;時間過長,可能影響到后續設計的進度。
(1)資料收集。在布置任務之后,主要是利用課下時間完成。但是分析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應該堅持完整性和適宜性原則。完整性,即所分析的作品圖紙和文字介紹應當齊全;適應性,即分析的案例應當盡量和設計任務書接近,如在規模上不易過大也不宜過小,在空間上應當具有相似性等。
(2)案例解讀。在找到適宜的案例和圖紙之后,應當反復對照平、立、剖面進行細致的解讀,盡量避免誤讀。解讀應當借助圖解、模型等形式。在對建筑揣摩清楚之后,應該首先制作一份分析大綱提交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協助訂正和完善,以大綱為基礎再進行更詳細的解讀。解讀和分析案例需要協調廣度與深度的矛盾,可以采用以某類分析(如空間)為主線,其他分析相輔助的形式。
(3)成果整理。成果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互動交流的演示文件,另一種是繪制的圖紙和制作的模型。利用這兩種形式的文件進行互動交流,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有利于開闊思路。圖紙與模型的制作應該按照最終成圖嚴格要求格式,規定圖紙尺寸、注意版面布局和圖紙的認真繪制。
3案例分析的內容
根據不同教學要求和不同案例,案例分析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概念與構思分析、場地與環境分析、功能與空間分析、材料與技術分析、形式與造型分析等五個方面,這五方面以“概念與構思分析”為中心相互依存(如圖1)。
(1)概念與構思分析。概念和構思是指設計者的思維活動,也往往是設計的出發點。有些概念和構思是設計者對城市、歷史、文化、社會等宏觀層面的反思,有些是對場地、空間、形式、技術等微觀層面的思考。準確把握設計者的概念和構思,能夠保證分析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場地與環境分析。場地和環境是建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設計得以實現的基礎,進行深入的場地分析十分必要。場地和環境分析,既包括場地的自然條件,如景觀、高程、道路等;也包括設計后的情況,如總體布局、設計后的道路、出入口、建筑、廣場、景觀等。其中的每個大項又可以進一步展開,如場地出入口又包含人行和車行出入口等。場地與環境分析可以采用軸線、流線、分區等。
(3)功能與空間分析。功能以社會學為基礎,是人們對建筑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建筑得以確立的根本??梢酝ㄟ^分析人們的需求,確立功能的相互關系??臻g是建筑的核心,負責容納具體的功能。空間分析既能以幾何學為基礎,也能以現象學為基礎。以幾何學為基礎的空間,可以分析空間的基本屬性,如大小、尺寸、開啟/閉合、比例、形狀等,也可以分析空間之間的關系,如相交、分離等。以現象學為基礎的空間分析,則注重感官對于空間的認識,如光影在空間中創造的視覺感受、不同質感的材料在空間中營造的心理感受等。
(4)材料與技術分析。材料和技術是建筑能夠實現的物質基礎。對材料的分析,可以集中在材料的感性認識(如不同材料給人的不同視覺感受和觸覺感受等)、力學特征和表現力。而技術分析則既可以是結構形式,也可以是構造做法,在高年級還可以適當加入技術規范分析,如疏散、消防等內容。
(5)造型與形式分析。造型和形式是建筑的重要基礎。造型分析是將建筑作為一個實體而展開的分析,既包括這些實體自身的形式,也包括它們的相互組合關系,其分析可能是基于不同的功能塊,也可能是基于環境,或者是歷史文化,甚至是隱喻等,如后世對廊香教堂的造型就有鴨子、帽子、輪船等隱喻似的分析。而形式分析則涵蓋了更多的內容,如建筑色彩、具體做法、建筑表皮等內容。
4應用實例
以四年級建筑設計“影劇院設計”為例,該設計課題共8周,案例分析在設計前期開展———歷時2周,在第2周已經讓學生結合案例適時切入后續設計中。案例的成果分為兩部分:一是第2周結束時學生通過多媒體文件所做的匯報,二是課題結束時最終的成果圖紙(見圖2、圖3)。以加納國家劇院分析(如圖2)為例,該小組同學以加納國家劇院為分析對象,緊抓這一建筑的造型特點以“船之舞”為主題展開分析。該分析共分為6部分,首先對項目進行了簡要介紹;其次圍繞地域特色展開構思和概念分析;再次進行場地與環境分析,通過這一分析得出建筑與場地之間的對應關系;接著通過流線、平面功能組織、室內空間等分析,進行對空間和功能分析;并通過體塊研究建筑的造型與形式;最后對整個案例在不同層面的特點進行總結,對后續的設計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該案例的分析對象在造型、空間組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典型性,分析內容條理清晰,圖紙表達清楚、版面簡潔,總體達到了教學要求。但該案例分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作為影劇院建筑其技術性要求非常高,而本例對視線、聲線、疏散、舞臺等技術分析較少,對于知識的建構尚存不足。
5存在的問題
經過將案例分析應用于建筑設計教學的實踐,我們發現在分析過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共性問題,需要引起指導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1)案例選擇不當或者資料不全影響分析的展開。有些學生選擇的分析案例規模過大或者過小,或者選擇的案例在空間或者功能類型方面與設計課題不符,這就影響了案例分析對設計課題的指導意義。同時選擇案例時也應當盡量選擇那些總平面和平、立、剖面圖齊全的,否則將無法準確解讀建筑。
(2)案例分析深度不夠。不少學生在首次進行案例分析的時候,都認為將基本圖紙收集齊備就完成了案例分析,實則不然,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解讀的過程。在分析中有些學生套路太死,簡單分析一下功能分區、流線就結束了,具有啟發性的思路不夠,不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3)案例分析與設計脫節。案例分析和場地調研同為設計前期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前期的根本目的還是為設計階段服務,不能為分析而分析。案例分析結合任務書和場地調研,則更加具針對性,通過案例分析得出有益的結論,對后續設計的展開將會更有指導意義。
作者:馬鑫張建新單位: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