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竹家具設計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融入湖州地區竹文化設計元素
(一)湖州竹文化傳統竹文化帶有十分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竹以自身中空有節、直聳挺拔的特點,被歷代文人比喻成高風亮節、奮發向上、謙虛有度的典范,是中國人的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湖州的竹文化歷史十分悠久,在吳興錢山漾遺址出土了大批竹編器物[3],在安吉的安樂遺址出土了竹節形狀的陶豆,這些都說明湖州的先民們一直在利用竹、欣賞竹。《尚書》云“震澤底定,筱簜即敷”,就說明了在太湖周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竹子[4]。湖州地區自古就是毛竹的主要產地之一,同時人杰地靈的湖州又養育不少賞竹、愛竹的文人墨客,近代著名書畫大師吳昌碩就繪制了大量的書畫來贊竹頌竹,以此表達自己不茍于世俗的高潔志向。湖州地區竹家具設計完全可以秉承這種傳統竹文化的精神與意志,可以傳統的明清家具式樣為藍本,以開片彎曲的原竹材料或新型的竹集成材替代實木,將竹子節節分明的特色從家具材料上的表現上升到造型設計之中,將竹的象征意義融入到現代竹家具式樣中。如圖1,由美籍華裔設計師石大宇設計的竹桌鐵三角,以竹集成材和天然竹條為材料,由天然竹條配合竹集成材制成的加固構建,利用傳統框式家具的卯榫結構,在桌腿及桌面加固結構的造型上再現了竹節的原生形態,強化了竹子有節,內里中空的文化特點。除此之外,在竹家具設計中還可以引入意象的文化符號,例如書法,山水畫、名人典故等帶有人文風格的情感載體,通過對典型文字、圖案、故事情境提取、解構、重構等設計加工,形成帶有一定文化意味的基礎形態造型,再結合竹材的加工特點,將其設計制作成為帶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竹家具產品(圖1)。
(二)湖州民間竹文化氛圍在湖州,竹子不僅在文化藝術上給人們帶來了審美的愉悅和精神的寄托,在生活中更是早已融入了湖州人的衣食住行之中。除了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竹籃、竹筷、竹席、竹桌、竹椅、竹掃帚、竹擱架等種類眾多的竹制品之外,還有湖筆、竹葉龍、竹類博物館等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此外,竹子、竹林、竹海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的傳播,已經成為湖州旅游資源的一部分,2010年僅“中國大竹海”安吉就接待游客64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18億元[5]。竹家具的設計研發無論是定位為日常用具還是作為旅游周邊產品都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湖州民間愛竹、樂竹的氛圍中,竹子常常是以自然的原生態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娛樂已經審美情感之中的,有關于竹文化的傳遞大多是基于原竹的形態特點。對于遠離原竹形態的新型竹材來說,在象征符號的表現上就會有所缺失,因此在嘗試把竹文化融入家具設計時不應只是簡單的吸收、借鑒竹的原型以及表面的象征性,竹文化、竹精神要在本土的基礎上還原真實的文化趣味,還要將其表現得更為年輕時尚,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例如,竹子生長的可持續性,代表自然與人之間的同一性,竹子的剛韌與柔美協調性等眾多精神含義,都值得在竹家具設計中放大和發揚。2014上海國際創意工作營工業設計項目組在安吉鄣吳完成的設計,不僅強調了竹制產品造型的創新思維,還對竹材料的自然和原生態屬性進行了拓展,在作品的功能與形式上均借鑒了傳統竹藝、竹文化的特征,同時還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對傳統竹制品進行了解讀與詮釋。這時候竹所代表的已經不是一種固化的本土東方的傳統文化,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慢活、樂活,從設計的宗旨及目的出發,為生活和夢想而設計。
(三)湖州傳統竹工藝正是由于湖州地區有著深厚的竹文化與濃郁的竹氛圍,早在距今4700多年新石器時代的吳興錢山漾遺址就出土了200多件竹編器具,這些竹編器具多采用刮光的篾條編織出人字紋、十字紋、梅花紋等各種形狀,邊緣的部分還采用“辮子口”的形式來收邊,可以使竹器更加的經久耐用。隨著這些竹編工藝的代代流傳,湖州地區的先輩們還發展出了一些特有的竹編、竹制品工藝。例如,僅竹絲篾片工藝就有剖青、鋸竹、卷竹、烤色、劈篾、愁篾、刮絲等100多種,勤勞的湖州人民在竹工藝的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了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結合。例如,在筏頭鄉東沈村就有一位宣國維老人可以用雙層竹篾并經過“十錘九曬”的編織工藝,制作出不漏水的魚篼與竹籃。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傳統的竹編、竹雕、竹烙花等全手工操作的竹工藝,正在逐漸被現代的提花工藝、機械雕刻等技術產業所替;并且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湖州地區的竹工藝人大多在45歲以上,年輕人愿意學習的很少,傳統竹工藝后繼乏人。因此,竹工藝作為地區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通過創意手段進行再設計,將傳統的技藝融入到現代的家具產品之中,以此推動新民藝、新手工藝的發展。例如,石大宇先生設計的“屏七賢”屏風,將7種方形形態同時設計在一扇竹制屏風之中,并分別采用不同的編制技法將7種竹編紋樣編織成屏障,通過形式與工藝來象征竹林七賢不與世拘同德風骨(圖2)。
二、物質與非物質設計結合
竹家具非物質設計的概念是相對于家具產品本身表象、可見、可感知物質設計而言的。非物質設計強調設計中物質以外的因素,如經濟、環境、心理等,是以信息為主的設計,是基于服務的設計[6]。南京林業大學教授許柏鳴認為,設計除了在材料與造型兩個物質部分之外,還有服務、體驗與變化響應三個非物質階段。在市場經濟不斷快速的當下,商品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竹家具的設計發展逐漸呈現出趨同化,在功能和款式等很多方能面都極為類似,因此,對于湖州地區的竹家具產業而言,重要的是通過非物質設計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通過服務來創造更大的價值,通過體驗及變化響應使消費者的潛在愿望得以明確。服務、體驗和變化響應在這里主要指的是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對竹家具的宣傳、推廣、銷售、售后等體系的構建,使得竹家具在功能和形態之外也可以更加的環保與人性化。通過服務和售后系統的設計,在竹家具售出之后不僅提供對產品質量問題的維護,還包括了對家具的部件升級調換、回收再設計等服務[7],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也可以提升和鞏固自身的品牌形象。例如,竹家具作為一種能長時間陪伴在人們身邊的物品,在使用一定年限之后可能會出現某些變色或變形等損耗,這時就可以通過對零部件的調換或部件式樣和外觀紋樣的更新,以此延續人們在其身上所寄托的對于家的情感和過往的回憶。此外,竹家具設計中的體驗方面還表現在可以結合傳統的手工藝制作以及新興的科技手段來進行小批量的生產,通過消費自身的設計體驗來滿足其個性需求和的基于消費者個性需求的。例如,通過3D打印技術的運用,可以為消費者完全量身定制產品,甚至讓其本身直接參與到竹家具的設計中。在竹家具的設計之初就給消費者情感化的體驗,從而凸顯以人為本的內涵,滿足技術與情感的平衡。總之,非物質設計下的竹家具除了提供服務和運營上的便利來達到盈利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創新的設計將竹產品的損耗進行回收再設計,從而使得竹家具產品的價值可以達到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竹子本身綠色、低碳、自然的特征。四、集成家居形式的運用集成家居在室內設計中也將為“整體家居”,是把室內設計作為一種集成了裝修、裝飾、售后等服務的家裝模式,是設計公司聯盟家具、飾材、家電等上下游企業所形成的一體式產業鏈,使得家庭裝修更加規模化、系統化,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家裝服務。由于集成家居通常款式多樣,能夠為消費者省時省力地提供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在國內家裝市場上逐漸開始流行。湖州地區的竹家具企業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時機,調整自身的設計研發方向,從傳統的原竹家具設計擴展到家居環境設計,結合室內家裝設計為消費者提供家具、材料整體風格的設計和建議,使得家具企業不僅僅是銷售一件家具,而是一整套家庭家具陳設,這既有利于家具企業擴大銷售規模,又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整體家裝風格的和諧統一。
集成家居形式的運用,在符合現有的原竹家具市場的基礎上,也要相應地拓展竹板材家具的市場。因為集成家居是將選材和裝飾風格結合在一起的一體化室內設計裝修,因此,受到每個室內環境不同的空間尺寸限制,對于坐臥類、儲藏類的大件家具在進行定制設計時會有不同的尺寸限制,這就要求家具在設計之初就要有標準化、模塊化的考量,以適合板式家具的制作形式。在竹家具的結構設計中,需要實現以結構件、連接件、門鑲板等標準配件的結合組裝方式,并在各項家具國家標準基礎上,滿足一定尺寸及單位面積上的竹家具單體或組合的安裝。同時,湖州的竹家具企業可以結合自身在加工制造竹板材方面的優勢,將竹板材、竹飾面材加入到集成家裝的地面、墻面、門窗飾面等硬裝之中,采用立體化施工,使硬件裝修和家具生產同時進行,通過交叉作業縮短家裝工期,在提高裝修效率的同時將室內裝修的整體風格達到設計方案的預期效果。五、結 語湖州在家具產品的研發生產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優勢。目前,湖州竹家具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做得很好,但是隨著竹家具產業的不斷發展,單純的原竹家具已經越來越不具競爭力,想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需要在竹家具的設計研發中尋找新的創意和突破口。如果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湖州的竹材資源優勢,結合多種材料,嘗試融入地區文化,更多關注竹家具的非物質設計,采用集成家居模式,就可以增加竹家具在設計與生產中的競爭力,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竹家具產業中獲得更大的收獲。
作者:陸廣譜 單位:湖州師范學院 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