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防結構設計與抗震結構設計的比較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建筑行業(yè)中,由于我國土地分布在陸地和海洋兩個大型地震帶交接的部分,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思考人防結構的設計和抗震結構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兩個部分。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人防結構和抗震結構之間所具備的差異性,在比較過程中對二者的結構進行統(tǒng)合優(yōu)化,根據我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對其實際應用方式和應用狀況進行整合研究,以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令建筑成本和建筑的安全性取得平衡。
關鍵詞:人防結構;抗震結構;結構設計;結構比較
在構建一個建筑設施之前,根據實際情況對其人防情況和抗震情況進行分析,設計出高效的人防結構和抗震結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項重要的設計工作和環(huán)節(jié)。人防結構能夠保證人民在戰(zhàn)爭災害中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我國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不能不考慮抗震結構方面的因素。因此,如何將兩方面加以融合,在提高建筑物質量的同時,降低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費用,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保障其社會效益的實現,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建筑行業(yè)本身的發(fā)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人防結構設計與抗震結構設計內容
1.1人防結構設計內容
在建筑行業(yè)中,人防結構是指能夠對戰(zhàn)爭事態(tài)產生一定作用,保障戰(zhàn)時人員和物資的隱蔽、指揮、醫(yī)療等作用的結構設計。采用人防結構的建筑,在平時可以用作地下商場、游樂場、會堂、影院劇院,甚至可以充作旅店的功用,但統(tǒng)一的特點是,均為地下建筑。雖然現階段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但由于抗戰(zhàn)時期以及之后的經驗,民間一般都將之稱呼為“防空洞”。人防工程按構筑形式可分為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積式工程和掘開式工程;按戰(zhàn)時功能分為指揮通信工程、醫(y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yè)隊工程、人員掩蔽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現階段我國主要采取的人防結構設計,主要是掘開式和暗挖式兩種,但同時也會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特點進行調整[1],保證其穩(wěn)定性和強度,荷載承受力較高,不易變形。
1.2抗震結構設計內容
抗震結構設計與人防結構設計相對應,針對的是地震情況下,對房屋建筑的保護能力。我國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的交接位置,雖然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小的國家,但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地震,再到近年來不斷發(fā)生的各種地震情況來看,進行抗震結構的設計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對建筑進行規(guī)范和指導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相對而言已經比較完善,在遵守建筑工程標準的前提下,我國大多數的建筑都能夠具有較好的防震特性,在震級較高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證建筑的大體完好。建筑工程的抗震結構設計是按照重要性程度劃分的,對民用的建筑而言,大多數采用的是消能減震加固法[2]。
1.3人防結構與抗震結構內容比較
人防結構由于主要針對的是戰(zhàn)爭狀態(tài)的荷載能力,當國家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建筑會受到的損害主要還是炮彈和爆炸等問題,對荷載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低,這也導致了在人防結構的設計中,一定程度的降低極限情況、降低防護要求的措施是可以允許的。但地震屬于自然災害,一旦發(fā)生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因而在進行抗震結構的設計時,其要求要遠比人防結構的要求更高。
2人防結構設計與抗震結構設計比較
2.1設計原則比較
從理論上來說,人防結構設計與抗震結構的設計之間,設計原則從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避免房屋中的居住或使用人員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而導致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二者之間的差別僅在于,人防結構設計針對的是戰(zhàn)爭狀態(tài),抗震結構針對的是自然災害。因此,在設計原則上,基本不會出現過大的差距。也就是說,建筑結構所需要選取的材料,都應該是延性好、同時也能夠避免脆性破壞的類型,因此都需要遵循“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兩個原則。它們強調的都是整體上的完整性,需要將每一個部件中都加強處理,避免由于一兩處細節(jié)上的失誤和問題而導致整體強度受到影響。
2.2設計方法比較
在設計方法方面,二者間有比較大的差別。人防設計在現階段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等效靜荷載,采用合理的設計和合適的原料,做出最佳的方案來實行;但有效的抗震結構的設計方法仍然在摸索中,這主要是由于地震災害的不可預測性造成的,需要建筑即使遇到大型地震災害發(fā)生,也能保證建筑不會倒塌、人員能夠及時撤離。因此,需要在人防結構的基礎上,針對地區(qū)的情況,對建筑的設計方式進行調整。換句話說,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需要考慮的是人防結構設計,而抗震結構設計是建立在人防結構設計的基礎上,對已經完成的設計方案進行調整的。
2.3荷載情況比較
在荷載情況方面,二者采取的同樣都是偶然動荷載,設計時都以一次作用時間為基準進行的。人防荷載的動能量作用于外部表面,而動荷載則直接作用于構件,具有破壞力大、作用時間短的特點。但地震荷載不同,它是間接的、偶然性的荷載,因此構件的安全性會比較低,不太可能發(fā)生地基失效導致的結構破壞,因此設計時無需考慮人防結構問題,這就導致在荷載方面,二者間的設計方案產生了一定的沖突[3]。
3實際應用情況分析
在將二者間進行結合的實際應用中,人防結構的設計要求結構構建的延性越大越好,嚴格地遵守強柱弱梁和強剪弱彎原則,調整使用部件的種類吸收荷載能量的作用,以提高建筑的整體承載能力。可以調整建筑方案和使用的原料,提高結構上的穩(wěn)定。在此基礎上,對建筑采用有效的抗震結構來進行建設,例如采用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鋼結構框架、板柱結構等,對建筑方式進行調整,以提高建筑的防震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加強人防結構設計和抗震結構設計,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何將二者整合起來,在兼具二者特點的同時,降低成本上的消耗,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正在成為建筑設計師必然面對的重大問題。本次研究將防結構設計與抗震結構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以及荷載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二者間的共通之處,研究實用過程中能夠兼顧二者的方式,對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提出了具有積極作用的意見。
參考文獻:
[1]趙桂蘭.現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設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6,(7):194+201.
[2]蔡忠坤.人防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的思考[J].工程技術研究,2017,(1):201+203.
[3]曾艷.地下室建筑設計在人防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12):111.
作者:吳限量 單位:江蘇省第二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