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新社區環境設計的美學分析范文

新社區環境設計的美學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社區環境設計的美學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社區環境設計的美學分析

一、社區藝術環境設計凸顯簡單、質樸、清新、自然的審美風格

隨著峒山當地的經濟快速發展,社區居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對于心靈的舒適、精神的需求、生活的情趣需要就顯得較為迫切。尤其是審美,它給“好起來的日子”增添新鮮的感覺和味道,它是漂亮帶來的愉悅,是協調和諧帶來的滋潤。如何借助新社區建設之機創造美?鮮活的審美來源、完善的審美環境、積極的審美引導是滿足社區居民審美需求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發揮環境設計的作用,通過環境設計藝術來實現居民的審美需要。峒山村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村,以古佛教文化建筑群、麥稈畫和農家戲曲等聞名,新社區的設計為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讓人們在傳承文化中更易于審美,建筑物均采用灰藍色筒瓦、灰白色的墻體,搭配咖啡色的文化磚,使建筑整體顯得古樸、凝重而又不失活力。峒山村從樹種、規格、樹型,到沿線造型、顏色轉換、場景設計,都嚴格遵循規劃設計標準。沿大治港、四線港兩邊沿線各建成寬度為50米的景觀綠化帶,種植紫薇、廣玉蘭、櫻花、樟樹、桂花、木芙蓉、夾竹桃等景觀樹,水邊種植美人蕉、香蒲、菱角、黃菖蒲、睡蓮等植物;二線港、三線港、五線港兩側5至10米種植水杉、垂柳、紅葉碧桃、紅葉石楠、欒樹等景觀樹,水邊種植美人蕉、慈姑等植物;長達700米的景觀帶,有大面積的草坪和灌木叢,沿街栽種了大量當地的樹種,定期修剪,保證植物的造型,給人們一種滿目蔥蘢、靜謐幽雅,整個社區掩映于綠樹之間的視覺感受。峒山社區的環境設計藝術給人的審美感受是古樸、簡約、自然,能讓人放松身心,保持和悅的心態,景觀造型簡單質樸,使人更易接受理解,滿足了人們對于審美方面的需求。

二、社區人文環境營造堅持尊重、理解、關愛、服務的人文關懷原則

“人文關懷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人類需求的滿足,這也是現代設計自誕生以來從未改變過的主題。”社區布局、造型、色彩設計,基本設施增、補、改等都是對空間關系的調整。但調整的目的是,一切要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根本追求。環境是人的環境,以人為本,人與自然、與自身創造的社會環境協調,實現環境主體與客觀的相互尊重是人類文明的理性。峒山社區的環境設計將社區自然地理元素提煉出來,與社區歷史文化、地方獨特民俗、鄂州的城市精神、鄂城區及長港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結合在一起,對自然與人、與社會、與發展的關系分析思考,運用設計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詮釋、表達、傳播,實現了古與今、物與我相承、相融、相通、相映,實現了真正意義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峒山社區環境設計與改造體現人文關懷的做法是,對社區居民安全、居住、工作、休閑、娛樂、教育、醫療、發展、精神追求等需要的滿足與提供。安全是人文關懷。峒山社區環境設計布局、造型時,首先注重以安全為根本。從社區建筑看,居住建筑尺度不大,低樓層、小規模,水、電、氣線路設計處理按標準實施,各入口、出口通道開闊、寬敞,相應的保護設施齊全,滿足了人們對于居住空間的安全需求。峒山社區的交通線路組織得當,主干道、次干道與生活干道分布合理,保障了車行路與人行路之間的相對分離,保證社區的交通安全。當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為居民提供了必備的公共設施。社區充分考慮公共設施使用人群涵蓋面廣的要求,給每個公共設施都標示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對于殘疾人或者有特殊要求的人群也提供了相應設施供其使用。峒山社區對于環境元素方面的安全需求也做了相應的措施,比如:在照明方面,確保夜間車輛、行人出行照明安全;在監控方面,實現社區監控全覆蓋,定期維護監控設施,運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實行網格化管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防火應急設計也是社區環境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安全因素。峒山社區在居住建筑群間,通過綠化帶或人行道路將建筑隔開,形成一定的安全區間,每棟建筑內設有火災報警器,并在路邊設置了消防栓等,確保了社區的防災安全需求。在生活上,社區對居民的住房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獨立的庭院,保證了人們對于居住私密空間的需求。

便捷也是人文關懷方式。社區辦公區域都集中在社區的綜合服務中心。社區人辦事可以通過一站式服務完成。此外,工作區域與居住區環境設計考慮了噪聲影響因素,通過一些隔離方法,滿足了人們對于辦公環境的安靜需求。文化休閑、娛樂需要的實現同樣也是人文關懷內容。峒山社區考慮到社區內居民年齡層次不同,有不同的要求,開設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青年體育場等。還有一個相對開闊的休閑健身廣場,供節假日舉行社區文化表演活動用,滿足人們對于娛樂方面的需求。在教育方面,峒山社區開辦了幼兒園和峒山小學,滿足當地居民子女的接受教育的需求;在醫療方面,社區開設了醫務室和免費的殘疾人康復站,滿足人們對于醫療方面的需求。社區還開建設了超市,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物資需求;開辦農民轉移就業培訓中心為居民進行就業培訓,為居民的就業提供幫助。這些空間布局、環境設計,全面考慮了人文因素。雖然過去的大家庭群居模式已經演變成了現在的以核心家庭為單位的聚居模式,但中國的大多數農村,還是保留了對于血緣情感和“孝、親”等道德本位的家園文化。因此,峒山社區的環境設計充分尊重了原村落的倫理文化結構,村民們以各自家族群居住集合,既對峒山社區、也對家庭有強烈的歸屬感,親情、族情、社情、地域情得到充分關照,這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實現方式。隨著社區逐步成為人們基本的生活單元,對于社區內的居民意識形態引領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在居民中傳播、培育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人文教育關懷,峒山社區把思想教育和美的傳播結合起來,通過設計社區的公共標志造型(在草坪中設置具有造型藝術的溫馨宣傳牌、提示牌)、綠化帶造型、組織社區剪紙、創作宣傳畫等一系列舉措,把主流價值觀、主流思想文化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出來。這一環境的設計與創造收獲了思想教育效應和文化藝術陶冶效應,使美德與美術共同傳播。

三、社區經濟環境發展定位于“形”“勢”協調、綠色生態取向

峒山社區是鄂州市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現今成果,但這一局勢必須要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下進一步拓展。當然,不論怎么拓展,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調整。這個調整也必須要遵循自然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論哪一個環境,都有一定的地理區域,在這個區域空間中就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于居住區是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建造成的,這一本質要求人類經濟、社會活動保持在自然環境所允許的承載能力之內,生態和諧居住區的建設必須遵循自然的基本規律,維護自然環境基本要素再生能力、自凈能力和結構穩定性、功能持續性,體現平衡的原則。”所以,“規劃設計、環境設計中結合自然,適應與改造并重,并對開發建設可能引起的自然機制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適時地進行同步恢復和補償,使之趨向新的平衡,最大限度減緩開發建設活動對自然的壓力,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消極影響”。峒山社區在謀劃經濟發展時,其環境規劃考慮了生態和諧方面的需求,在處理環境的自然之“勢”時,盡可能地將對該區域的生態破壞降到最低,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植被、山體和水體等資源及其他因素,實現人為之“形”與客觀之“勢”、社區與自然環境相融合。同時為了保護峒山社區的植被與地貌,嚴禁開展任何可能破壞該地區地貌的旅游項目。在進行社區的生態改造時,堅持以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的治理方針,使人與生態環境處于一種和諧的關系之中,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構建幽靜的生活空間。峒山新社區以發展產業為支撐,目前已簽約引進了華中農業大學千畝科研教學基地、浙江千畝花卉苗木基地、鄂州元隆生態農業園、健康水產核心園區、藍焰新能源等生態農業項目14個。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在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了環境改造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社區中軸線和新溝港兩側各20米種植香樟、海桐、杜鵑、金絲桃、欒樹等15個品種,共栽植大規格苗木14.3萬株、小苗木66萬株,水生植物107畝,保護了自然環境生態綠色之“鏈”。

峒山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核心園,是長港鎮打造的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科普垂釣精品線路之一。園區按照“池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排灌分開、出入暢通”的標準化建設模式,建設蟹、魚池共26個,平均每個池約15畝,池埂全部栽花、種果、植草,進行園林式綠化。園區采取現代水產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通過草類、藻類、魚類、蝦類、蟹類立體種養殖,進行實時在線水質、水溫全自動監控,科學運用微生物調理水質技術,形成科學循環的生態生物鏈。整個園區安置全天候音樂播放系統,進行音樂輔助養殖實驗,著力追求產品品質,提高產品綜合附加值,打造中國第一家音樂藝術輔助的養蟹基地。園區重點開發旅游觀光型、參與體驗型、休閑娛樂型等現代農業休閑模式;嘗試田間地頭超市經營、實現時令水產品與消費者的零距離對接;深度挖掘和拓展蟹文化內涵,開發螃蟹育苗、投喂、捕獲、分級、包裝、品蟹、詠蟹的旅游文化產品等,在人與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打造了現代都市水產業。再如位于峒山新社區西面的峒山瓜果葡萄園,是長港鎮打造的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精品線路之一。瓜果葡萄園建有日光溫室葡萄鋼架連體大棚,把自然的光環境與人的行為環境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實現生態價值。瓜果均采用綠色無公害種植方法,使用綠色有機肥料、物理防治技術控制害蟲,環保型產品替代化學農藥,不僅生產安全、無毒、綠色食品,也改良了土壤環境,美化了自然環境,保護了生態環境,在保證果品品質的同時,保護了人的生理環境。同時,園區周邊還利用優美的自然景觀,為游客營造清靜、幽雅的休閑、就餐環境,農家菜綠色、環保、健康、安全,深受游客喜愛。結語美是可寫、可畫、可聽、可視的,美也是可審、可鑒、可品、可賞、可發現的。解讀“峒山模式”,我們從中看到了農村新社區環境建筑設計過程中,空間關系布局調整比例協調、基本設施及建筑造型、色彩藝術之美,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融合之美,這些美讓人們快樂、舒適、積極、向上。峒山社區的環境設計滿足了人們生存安全、生活質量及精神、物質等多方面需要的同時,注重空間的層次與立體的組合,適應了新社區人的空間審美感受。這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及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著力點。峒山村新社區是鄂州推進“一改兩化”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新的環境下,鄂州的農民開始了由“村民”到“居民”的變化,而且農村新社區的環境設計與建設,對于該地區、該市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曾梓航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免费电影|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络| 国产精品100页| chinese熟妇与小伙子mature| 日本熟妇人妻xxxxx人hd|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午夜观看|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一个人的突击队3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中文|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在线无码午夜福利高潮视频 | 波多野结衣aa|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老妇激情毛片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 mm131美女爽爽爽作爱视频|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爽好舒服使劲添我要视频| 免费观看性生活大片| 翁熄性放纵交换高清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麻豆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xxxx日本黄色| 快穿之丁柔肉h暗卫温十三|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最近中文字幕2018高清在线|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