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氣象服務平臺開發設計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天氣變化越來越關注。新鄉市氣象局目前雖然有各種服務平臺,但由于平臺形式多樣化,值班人員在值班時需要在不同的業務平臺來回切換,且每個平臺的賬號和密碼都不相同,這無形中加重了值班人員的業務負擔。由于一個平臺編輯生成的產品不能被另外一個平臺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發生錯誤的概率,這就需要構建一個專業的氣象服務平臺,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現有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使“智慧氣象”的理念得到充分發揮,使氣象服務變成一種既及時準確又簡單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關鍵詞:氣象服務平臺;設計理念;成效預計
隨著“智慧氣象”“互聯網+氣象”理念的提出,氣象信息服務方式隨之發生變化。信息平臺日新月異,新老平臺并存,且專業氣象服務平臺所需承載的服務產品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公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由于專業氣象服務渠道的拓寬和服務形式的多樣化,專業氣象服務的值班人員需要登錄不同的平臺進行操作,如12121語音信箱平臺、短信平臺、新浪微博平臺、騰訊微信公眾號、網站CMS后臺和值班平臺等。工作人員在值班時需要同時登錄不同的業務平臺,且不同業務平臺的賬號各不相同,值班人員需要記住每個平臺的賬號和密碼,這極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人員初步設計了“新鄉市專業氣象服務平臺”來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1專業服務平臺的主要任務
1.1數據處理設計
基礎氣象信息數據庫數據訪問接口需根據需要進行適當擴充,如數據資源目錄信息庫數據接口、氣象綜合服務產品數據庫數據接口和監控信息數據庫數據接口,實現數據和數據接口的一一對應,為專業氣象服務提供統一、標準、豐富的數據訪問服務。數據庫采用“基礎數據庫”+“二次產品庫”+“服務產品庫”三庫合一的模式,各個數據庫分離,從數據庫底層設計加強平臺的穩定性。數據庫中存放觀測數據(自動站、區域站、大氣電場儀和雷達等)、歷史資料數據、業務產品及相關數據[1]。
1.2智能化產品制作設計
由于遵循集約化原則,一些日常的服務和預警預報服務通過預報和服務業務生成系統能智能化生成相應的業務內容和服務任務,并通過系統分發到相應渠道及用戶。通用業務功能的生成能最大限度地簡化值班人員的服務工作。業務服務產品包括基礎預報產品、格點預報、決策產品、公眾產品、專業產品和預警產品等。建立基于GIS的格點預報服務平臺,在地圖上圈出服務區域,智能化向該區域發送服務信息。1.3服務信息一鍵式設計值班人員完成對應類型的服務產品并點擊后,系統能自動通過多種渠道發送到指定目標地址處。支持多種手段,如12121語音信箱、短信、郵箱、傳真、微信、微博和訂閱接口等發送方式。此外,還可以根據服務產品的性質,選擇對應的服務對象進行服務。同時,系統能隨時查看發送日志。
1.4專業氣象定制服務
根據服務單位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專業服務產品。例如,提供精細化預報產品、自動提取區域站實況提醒用戶,如雨量、風速、能見度等要素達到預定閾值時,可自動向用戶發送提示信息[2]。
1.5業務平臺監控設計
該平臺的監控設計,主要是對各環節運行狀況和服務效果進行監控,以及對平臺可使用的渠道狀態進行監控。其具有渠道狀態、狀態等信息的綜合展示、查詢分析、統計等功能,能將監控信息按照統一格式傳輸到上級平臺。
1.6業務管理功能設計
該功能模塊為規范管理專業臺工作人員工作流程、嚴防缺漏報等責任性事故的發生,根據制度制定日常工作流程,需要準確地進行值班安排、工作安排,并加強管理。通過班務管理和預報業務次序實現標準化工作流程,提高全員的工作效率和預報準確率。該功能支持用戶通過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定制化設置。
2主要技術路線
2.1設計理念
該平臺迎合“智慧氣象”的理念,采用“互聯網+氣象”的服務模式,整合優化新鄉市現有的網絡資源、信息資源以及CIMISS、MICAPS等系統的數據資源,對已有的數據庫系統進行整理和完善,實現數據的統一性和規范性。
2.2結構設計
堅持“統籌規劃、創新服務、整合優化、利民便民、技術先進、確保安全”的原則[3],走綜合、創新、實用、先進和開放的技術路線,將提升業務能力作為目標,以優化業務布局、調整業務分工、完善業務流程為主線,避免低效率工作,全面提高專業氣象服務業務的現代化水平。
2.3主要功能
該平臺的主要功能有基礎預報制作、格點預報制作、決策服務產品制作、預警信息制作和一鍵式功能(12121語音信箱、短信、郵箱、傳真、微信、微博和訂閱接口)等。該平臺實現了各類氣象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可以隨時查看以前發過的服務信息,提高了業務水平和管理效率。
3成效預計分析
新鄉市專業氣象服務平臺操作簡單、功能全面,集監測、預報、服務于一體,不僅減輕了業務值班人員的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業務工作效率和質量。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三方面。①以“互聯網+”創新思維結合政府業務和社會公眾的需求,突出應用、創新網上業務應用模式,研發服務產品新渠道,逐步實現從“單一方式”向“多種渠道”的服務方式轉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氣象服務水平。②該平臺采用的技術既先進開放,又可靠安全;既滿足了當前各項業務的需要,又為將來預留了可拓展的空間。③該平臺可以智能化制作各種服務產品,可通過“一鍵式”,將預報、預警及專業服務等產品發送至各個接收端;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業務水平和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許小峰.現代氣象服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
[2]劉海紅.“互聯網+”在威海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6(18):178-179.
[3]孫玫玲,趙敏,李仁禹,等.新老媒體融合提升公眾氣象服務傳播能力的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6(3):123-125.
作者:李多多 單位:新鄉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