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中學德育中民族精神的發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國際形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方面為世界范圍內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借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對總體上處于弱勢的國家維護自己國家的文化獨立與文化安全進而維護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不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我們將有成為文化上流浪民族的危險。一個喪失自我文化的民族,縱然有再大的本事,終不能參與世界文明的創造,并為其他民族恥笑。
(2)國內形勢:各族人民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正在深入開展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一偉大事業的進程中,迫切需要用偉大的民族精神統一全國人民思想,增強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激勵人民昂揚向上、奮發進取。
(3)青少年的任務:中學生是未來祖國事業的中堅力量,是民族精神的繼承者、弘揚者,他們素質的高低和精神狀態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
(4)當代中小學生的精神狀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方面,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我國與世界各國日益廣泛和頻繁的文化交流活動,那些進步的、科學的新思想、新觀念更加豐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使他們更加具有創新和開拓意識;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些不良的、消極的,甚至是腐敗的思想在青少年中蔓延,他們中有的不太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有的看不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人不能正確對待改革開放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對祖國的前途缺乏信心。這不僅給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嚴重影響,而且危及中華民族實現繁榮富強的偉大歷史任務。
(5)學校任務:學校作為精神文化特區,是民族文化的傳播者、宣傳者,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陣地。為此,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成為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將中華民族精神熔鑄于他們的精神和品格之中,使偉大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發揚光大;有利于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增強廣大青少年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抵御外來文化的侵略;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這是一項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事業。
二、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中小學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是成長、發展最為迅速、最為關鍵的時期,而中學生處在個體生理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形態和生理機能都急劇變化并迅速接近成熟。此時中學生的大腦發展和認知能力表現出如下特點:一、大腦發展:①隨著大腦神經系統的迅速發育,腦功能基本健全,智力發展逐步接近高峰期;②腦功能耐力不足,如不注意科學用腦,容易發生腦疲勞。二、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①思維活躍,思路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逐步從“經驗型”形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發展,但思維方法仍欠完善;②有意注意、理解記憶達到高峰,步入人生記憶的“黃金階段”;③自我意識和獨立意向迅速發展,但對復雜社會現象缺乏鑒別力、判斷力和選擇力,較易受不良習氣的影響。由此可見,中學時期是人生發展極為重要階段:一方面它是個體自我發展、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是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的“黃金時代”;而另一方面,也是極易發生心理問題和障礙,出現過失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的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在全面把握中學生心理特點和發展矛盾與問題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正確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維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進其潛能的充分發揮和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進行德育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學校在進行德育教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實踐”的原則,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育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體措施如下:
1.樹立榜樣———選擇理想中的“偉大人物”和推薦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相結合在重大的事件中或歷史轉折時期,民族精神是通過無數“精英”人物或“先進”群體突現迸發出來的。此時,利用教育機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崇拜的偉人,并通過開展閱讀相關人物書籍活動,讓學生了解了“偉大人物”的英勇事跡“、英雄群體”的奮斗史,有利于喚醒學生認知和行為的改變,激發學生昂揚向上的斗志,從而實現了民族精神的傳播。當然,在學生中樹立學生榜樣,進行表彰宣傳,利用“平凡人物”的力量,也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2.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德育素質”和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相結合學校對德育工作者的素質要求可以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相對穩定的,如愛國主義,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另一部分則是動態的,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網絡”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而“網絡”對于我們邊遠地區是新事物,需對教師進行培訓,以發揮“網絡”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上的作用。有人做過總結:在信仰堅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精神力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長遠和深遠的影響。為此,學校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辦好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和家訪等,加強與家庭的溝通,積極地引導家長以其正確的言行教育和影響學生,使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價值取向趨同,教育理念一致,教育過程同步,教育途徑互補。
3.兼顧內外———課內“文化學習”和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將民族精神有機地滲透到課內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定期組織各種課外教育活動,讓學生從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義與價值,逐步將民族精神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品格,這是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的一種重要形式,如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烈士公園,參觀滿洲里市博物館、中俄歷史博物館。在新生軍訓期間,背誦“國學精華”篇,學雷鋒活動月時,開展“紅歌比賽”,為迎接五四青年節,開展“文化藝術節”活動“,八一”開展擁軍優屬活動,在潛移默化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邢鳳琴單位: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