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音樂教學的特點及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具有他們自己風格的音樂文化。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音樂藝術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所以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的民族音樂對世界音樂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的音樂更具有它獨特的魅力和特點,但從我國民國時期音樂發展的現狀來看,雖然也出現了許多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卻沒有達到百花齊放的景象。而在民國時期的音樂教學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從其特點出發,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特點;意義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其文化傳承和藝術底蘊更是悠久而綿長,尤其是連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更是諸多藝術形式的演變,在音樂教學中的融入,不僅可以起到豐富傳統文化的作用,更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奠定基礎。
一民國時期邊疆地區教學狀況分析
民國時期是我國最為動蕩不安的時期,具體是指從1912年民國政府的正式建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這段時期里,內戰頻繁,抗戰不斷,人們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各個學校也無法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居于邊疆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所受到的影響更是非常巨大的。下面對民國時期的音樂教學狀況進行分析[1]。
(一)民國初期邊疆地區的教學狀況民國初期(1912-1927年),當時的中國尚未統一,雖然人們對于教育事業也非常的重視,但因為當時時局動蕩,尤其在當時的北洋政府分崩離析之后,更是整個民國陷入一片混亂,對邊疆民族地區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一些教育學者以及有識之士對于邊疆音樂教學雖然在積極的倡導和推崇,但因為民族危機四起,邊疆教師的隊伍構建十分緩慢。但當時仍舊成立了一些師范學校,比如說1913年國立蒙藏專門學校的成立、1916年新疆省立師范學校成立、1918年寧夏師范學校創辦等等,這也是對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進步,但卻在政局不穩定、教育經費短缺的束縛下,發展較慢,只是處于初級階段。
(二)民國發展時期邊疆地區的教學狀況民國的發展時期也就是從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間,這一段時期內,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政局相對穩定,政府也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加強了重視度,并且于1929年正式成立了蒙藏委員會,1930年設置蒙藏教育司主管邊疆民族地區的一些教育事務,這就進一步促進了邊疆師資力量的增強,也使音樂教學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國民政府對于邊疆教育的開發和建設工作更加的重視和關注,還制定了發展西南、開發西北的戰略決策,使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慢慢的步入正規化,而音樂教學也得到了全面的推進和發展。并且在1931年,教育部還在新疆、西藏等等17個地區設置了鄉村師范類學校,增設了各項文化課和音樂教學課程,而且還加大了對這些學校的投資力度,還成立了專門的師資養成所,讓一些優秀的青年學生成為師資力量的后備軍。可以說,在民國的發展時期,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進展飛快,蒙藏地區都制定了具體的發展規劃,而且在邊疆教育的范疇里,還加入了教師隊伍的構建規劃,邊教育教學能力的切實提高打下基礎,也為當時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好了鋪墊[2]。
(三)民國繁榮時期邊疆地區的教學狀況民國繁榮時期也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到1945年間,這時全國都投入到抗日戰爭的隊伍當中,而邊疆民族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而顯得更具有戰略地位,國民政府還在1938年的全國臨時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戰時各級教育實施方案綱要》,特別提出邊疆教育的問題,并且制定了邊疆民族地區教學的思路和方向,也把邊疆教學工作推向了一個高潮時期,同時一些國立邊疆師范院校也隨之而成立,使教學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氣象,再加上音樂可以促使人們心靈的相通,可以鼓動人們的斗志,所以音樂教學也成為當時的一種流行,進一步促進了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的發展。(四)后期邊疆地區的教學狀況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后,民國政府對于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進,為了保證教育的均衡性發展,對于一些師范類學校的布局進行了重新的劃分,促進了邊疆地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對于教師管理工作方面也進行了改革與創新,使教育機構和教師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的完善,在教師待遇方面也進行了改善和提升。但因為到了民國后期,國民政府風雨飄搖,使一些制定及方案、策略無法得到根本性落實,這就使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走向衰退,最終使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在經過了短暫的繁榮時期之后而走向了停滯不前的階段,影響著邊疆教學事業的進步。
二民國時期邊疆地區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學方式落后在民國時期我國的邊疆地區,西方的一些音樂形式也傳入國內,而且也被一些學校在音樂教學中逐漸的融入。而且在民國時期,我國從生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比較的落后,人們的思維也比較保守,對于音樂教學的研究也較為呆板,致使在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水平低下,更沒有建立健全專門的管理制度及各項教育體系,在音樂教學方面依舊是單調而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滿足大家學習的欲望,更達不到音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雖然對于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方面,有許多的學者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對民族音樂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而且還找到了民族古代音樂與當今音樂的密切聯系,但從總體上來看,其音樂教學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突破和提升[3]。
(二)民國時期音樂教師的素質較低雖然到了民國時期,我國的南京臨時政府已經對民族平等進行了宣言,但從社會現象來看,各民族之間仍舊存在著很多的不平等現象。而且邊疆文化的發展遠遠跟不上內地發展的腳步。所以教育界人士一直有倡導和推進邊疆教育的發展,而對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方面更是傾注了許多的心血和努力。尤其在民國初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倡導下,使邊疆民族地區的老師教育也逐漸有了很大的起色。雖然這樣的老師教育還處于最初級的階段,但卻大大的推動了音樂教學的進步。尤其到了二、三十年代之后,民國政府對于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問題就更加的重視,特別是對于少數民族師資力量的培養更加的突出,比如說在30年代初期,教育部已經在西藏、新疆以及蒙古等等地設置了鄉村級的師范類學校,這就為加強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其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三民國時期邊疆地區音樂教學的特點
(一)教師隊伍素質日益提升到了民國時期,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而國民政府對于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政策也非常的關注,為了加強教學管理,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當時還制定并頒布了許多的法令和法規,如《推廣邊疆教育實施辦法》、《邊遠區域師范學校暫行辦法》等等,這種管理體系不但可以使老師隊伍更加龐大,而且進一部完善了教師機構,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能夠在一系列法規的制約下,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高漲,其教學的質量也不隨之而得到了提升。另外,在當時的民國政府管理之下,其教師隊伍中還有許多對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和學者,他們成立了專門的邊疆教育委員會,在加強對邊疆民族地區政治文化和歷史背景研究之下,為邊疆教師體制的確立提高了完整的設計方案,為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4]。
(二)音樂教學逐漸轉型我國的民族音樂已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但傳統的音樂教學一直保持著“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一直到民國時期才稍稍得到改變,而且是隨著“新學”的倡導和興辦而發生的轉變,而且人們在新的音樂教學模式下,也慢慢感受到了民族音樂的魅力,特別是在中國的“”之后,人們的思想慢慢的開放,再加上“五四”運動,更賦予著人們新生的力量,這也是我國高等民族音樂教學的初始階段,并且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國第一所高等音樂院校,雖然建樹不大,卻也是對我國民族音樂的一次推動,促使邊疆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向著現代性轉型,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轉型,也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備受質疑,覺得民族音樂走向現代化音樂道路上是對民族的一種背叛,也失去了它本身所獨特的原汁源味,當然這樣的批評帶有極大的片面性,也是對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的一種束縛和限制。
四民國時期音樂教學對邊疆民族地區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是一個團結的多民族國家,而且傳統文化的底蘊厚實的豐厚,尤其是音樂文化,作為架起人們心靈之門的橋梁,與各民族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而在民國時期也正是社會處于動蕩不安的時期,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階段,尤其對于學校的學生們來講,他們更需要一種具有影響力的環境和氛圍來激發愛國熱情,所以音樂教學對這個時期的邊疆民族地區是非常重要的,而作為音樂教學的教師,更應該從本民族的特點出發,傳承和發揚多民族的音樂文化,促使其音樂體系更加完整,身心得以健康發展,促進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另外,我國邊疆民族地區資源非常豐富,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而且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吸取到各個民族的精華,不僅拓寬了音樂視野,而且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為未來音樂之路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在民國時期,能夠讓大家通過音樂把心聯結在一起,促進我們民族間的大團結[5]。
(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民族時期加強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不但可以提高邊疆地區的音樂教學水平,而且還能夠起到促進全國教育均衡發展的目的。因為從民國時期的教育現狀來看,內地與邊疆的教育發展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性,只有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建立相應的教育體系,才能夠把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提升上來。通過對教師的工資待遇方面的改革與創新,令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的起點與內地達到一致性,才能夠真實的實現民族統一,保證全國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民族的平等,推動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水平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邊疆教育本身就是全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時期的教育方針也是需要具有統一性和全面性的,而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要想得到充分的認可和肯定,就必須要在教學管理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不僅要兼顧教育的統一性,而且還要針對不同地域而進行特殊對待,只有這樣才能使邊疆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具有針對性和特色性。比如說,必須要把邊疆民族音樂文化課程當作一門獨立的課程進行講授,這樣才能達到邊疆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傳播與發揚,才能夠學生們對民族音樂有進一步的了解,對邊疆區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吸收其精華來提升本身的綜合素質。而且音樂教學中必須要配備專業的少數民族音樂老師,只有這樣才能讓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更具有專業性和高效性,才能夠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綜合素質和藝術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更進一步推動音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達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民國時期可以說是我國近代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勞動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尤其對于邊疆民族地區來講,他們更是時刻面臨著戰亂,而音樂教學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不僅是一門課程,更可以起到振奮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只有加強對邊疆民族地區音樂教學的重視度,才能夠讓音樂起到促進團結、喚醒心靈、探索進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國歌.民國時期云南民族教育研究[D].導師:封海清.云南師范大學,2017.
[2]曾煜.民國時期邊疆民族地區教師教育的特點及其意義[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140-144.
[3]李娜.關于民族地區的高校音樂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21):267-268.
[4]彭雁.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學的必要牲[J].中國教育科研與探索,2007:15-17.
[5]王鈞,尹紅.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學中的民族特色[J].民族音樂,2008(1):77-79.
作者:劉晶1;劉淑紅2 單位:1.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2.蘭州城市學院幼兒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