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西部雜志》2014年第五期
一、X村空巢老人養老面臨的主要困境
經過將近10天的調查,訪談,筆者發現,該地區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出使X村的空巢老人養老問題非常突出。具體來講,該地區空巢老人養老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境。
1、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狀況通過調查發現,X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由子女供給、簡單的務農耕種以及低保三部分構成。不同年齡段的空巢老人三部分收入來源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60-70歲的老人因為還能從事一定的體力勞動,因此很大部分來自于務農耕種,而70歲以上老人的收入大部分靠子女給予一定的生活費。但無論是哪種收入來源,X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狀況都令人擔憂,存在著生活來源不穩定,經濟供養水平低等問題。首先,子女給予老人的生活費來源不穩定。通過調查發現,X村空巢老人基本有2個及其以上的子女,這些子女每年都會支付給老人一定的生活費,但這種生活費是不定期且不穩定的,因為這和子女在外的工資水平息息相關,所以這就導致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極度的不穩定。其次,務農耕種的生活來源不穩定。調查發現,仍然有20%左右的老人從事農事耕種,構成自己的生活來源。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且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改變,因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減產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也就導致依靠務農耕種收入養老的空巢老人生活陷入困難。再次,X村老人生活來源本身不穩定,且有的生活開銷很大,時常有入不敷出的現象。農村老人大部分體弱多病,農村的醫療保險盡管能報銷一部分醫療費用,但剩余部分也會給空巢家庭造成一定的負擔。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開銷,所以這些也使空巢老人的經濟生活陷入困境。
2、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通過調查發現,X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較差,且該地區醫療設施較為簡陋。首先,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不理想,令人擔憂。調查顯示,目前X村空巢老人中有55.44%的老人身體狀況一般,44.56%的老人身體存在問題,有的體弱多病,有的患有慢性病等。其次,醫療設施簡陋,老人就醫困難。調查顯示,X村患病老人就醫相對困難,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綜合起來主要有這些原因。一是該地區正規的醫療機構、醫護人員較少,且設施簡陋,不能夠滿足當地需求。所以很多空巢老人選擇去當地的“赤腳醫生”買藥,進行簡單的治療。二是醫療費用過高,老人無法支付費用。雖然大部分空巢老人參加了合作醫療,能夠報銷一部分費用。但是只能事后報銷,需要老人先墊付,很多空巢家庭拿不出這部分錢,而選擇其他方式進行治療,從而導致病情反反復復甚至加重。三是空巢老人大部分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或者更早,經過很多困難的時期,所以有的空巢老人不舍得花錢,不去看醫生,而是選擇拖病,從而使病情更加嚴重甚至惡化。
3、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狀況生活照料是老人安享晚年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通過調查發現,X村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生活中缺乏照料。首先,在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家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調查顯示,X村空巢老人基本上都有2個及其以上的子女,但是有的子女外出打工,有的子女結婚在外地等,使得子女對老人各方面的生活照料根本無暇顧及。所以空巢老人的洗衣、做飯等日常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自己動手。對于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來說,大部分老人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但是若有生病,則相對比較困難。沒有親人的照料,只能是聽天由命。其次,其他生活照料方式基本沒有形成。農村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地理位置較偏僻等原因,還沒有形成像有的城市那樣的社區照料、志愿者上門照料等方式。各級政府更多傾向于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很少關注空巢老人的平時生活狀況。所以在農村地區經常發生空巢老人死在家中,幾天才被鄰居發現的事件。因此,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4、空巢老人的精神需要狀況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通過調查發現,目前X村空巢老人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首先,由于“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的影響,老年人更加喜歡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天倫之樂。但是事實是,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家的非常少。調查顯示,有的子女1到2個月會打一次電話與父母聊天,而有的半年甚至1年都不打電話回家,這使得空巢老人和子女缺乏精神上的情感交流,導致空巢老人精神空虛、感到孤寂等,精神慰藉匱乏。其次,空巢老人的娛樂方式較單一,不能豐富精神生活。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的娛樂方式不像城市老人那樣豐富,除了選擇打牌、打麻將外,更多選擇看電視作為自己平時的消遣方式,而看書、報紙等方式的非常少。這是因為空巢老人大部分文化水平比較低,業余的興趣愛好非常少,從而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容易使他們產生孤寂感和空虛感。
二、解決X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的對策措施
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創造勞動力就近就業的環境要想從根源上解決X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不穩定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進而增加農民的收入。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要進一步完善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像道路、水利設施以及教育等這樣嚴重制約該地區發展的基礎設施。通過調查發現,太坪寨村的太坪寨頗具特色,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經也有臺胞李德華想把此打造成旅游景點,并在其崖壁上雕刻了川東地區最大的臥佛。因此,完善該地區的基礎設施,進而就改善了該地區的投資環境,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商人以及資金的投入,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二要積極引導和扶持本地區特色產業的發展。鄉(鎮)政府要通過實地調查,結合X村的實際情況,包括地理位置、環境氣候、土壤質量等,創建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特色產業,如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旅游業等,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工作,這既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也解決了空巢老人的一系列困境。三要積極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或者就近就業。政府可以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如開設養殖廠等,同時還可以給回鄉農民工介紹就近的工作,既解決了農民工的工作問題,增加了收入,又可以照顧老人。
2、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對X村空巢老人養老的困境分析發現,要解決該地區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還必須建立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社保資金的投入,要求中央及地方財政都要調整財政的支出結構,重視農村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農村地區社保資金的支出,進而解決目前不容忽視的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二是要完善該地區的養老保險。農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有退休金以及高額的養老保險金可以領取。雖然農村的養老保險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農村老人所能領取的養老保險金非常少,不能夠解決自己的生活來源,所以應該更加完善該地區的養老保險,使農村空巢老人除了上面的三種生活來源以外,還多一份生活收入。三是要落實并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調查顯示,該地區很多空巢老人都已經參加了合作醫療,但是目前合作醫療存在著事后報銷,而且住院還需交一定的押金等問題,所以很多空巢老人更多選擇其他治療方式。因此,應該更加完善農村的合作醫療制度,是否住院的同時就可以報銷部分費用,增加高齡老年人的報銷額度,以及簡化報銷的各種手續,真正解決空巢老人在內的老年人就醫困難問題。四是繼續落實和完善農村“低保”以及“五保”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X村的農村低保制度存在著空巢家庭申請困難、名額相對較少以及評選過程不公開公正等問題。因此,應該更加完善農村低保制度,保證雖然有贍養人,但是家庭比較困難的這部分空巢老人也可以領取補助。同時,還應該繼續完善農村“五保”制度,對孤寡老弱病殘這類群體實行供養,保證其生活水平和當地一般生活水平持平。
3、拓寬空巢老人的養老方式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空巢老人仍然傾向于家庭養老這種相對比較傳統的養老方式。但是,實際情況是農村子女因工作、學習、婚姻等原因遠離老人,農村存在很多老年人無子女養老、無子女照顧的現象。因此,要解決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還必須拓寬農村養老方式。首先,仍充分發揮家庭養老在農村養老中的作用。家庭養老在我國農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對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必須通過更方面措施更加強化家庭養老,如加強倫理道德建設,同時支持和引導外出子女回鄉創業、工作等,真正發揮家庭養老在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中的作用。其次,還必須拓寬農村其他養老方式。如社會養老中的五保供養,既社會對農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的孤寡老人在吃、穿、住、醫、葬五個方面給予照顧和物質幫助;還比如說有的農村地區推行的農村商業養老保險,即保險公司、養老及基金會等;同時,政府還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敬老院、福利院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拓寬農村養老方式,進而也解決了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4、豐富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滿足其精神需要通過走訪發現,我們不僅要解決空巢老人的物質需要,同時還要關注空巢老人精神方面的需要。首先,當地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關心農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要加大對該地文化建設的投入。由于空巢老人大部分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因此政府可以建立廣播站,鼓勵老年人多聽廣播,政府還可以定期組織一定的文藝節目或者電影節目。同時,政府應該聯合起當地的中年人以及在家的年輕人,建立起志愿者隊伍,定期去空巢家庭走訪,聊天,交流,解決空巢老人心里煩悶、空虛等心理問題。其次,空巢老人子女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包括父母的生活來源、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因此,在外子女應該多與父母溝通,經常打電話回家,甚至更應該“常回家看看”,讓老年人知道子女仍然關心他、牽掛他,從而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再次,空巢老人也必須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農村空巢老人可以向城市老人那樣,多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如下象棋、打長牌、跳舞等;同時,空巢老人也可以主動加強與子女、他人的交流,主動給子女打電話或者主動與鄰居、鄰村同齡的人聊天,從而解決自己的精神慰藉需求。
作者:黃珊單位:四川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