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孔子德育思想的心理學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啟發誘導
啟發誘導的原則和方法亦為孔子所首創?!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要生硬地給他們灌輸道德認知,機械地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一味地要他們鍛煉道德意志,勉強地要他們付諸道德于實踐;而要啟發他們接受教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獨立思考,自覺“躬行”。這樣看來,啟發誘導的心理學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啟發誘導的原則和方法在《禮記•學記》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教,喻也”,即,教育就是啟發誘導的命題。怎樣運用這一教育原則和方法呢?它對此提出了三條規則:
1.道而弗牽“道”是引導、誘導;“牽”是牽逼、硬拖。即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啟發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自動前進,而不要強逼硬拖,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2.強而弗抑“強”是鼓舞、激勵;“抑”是壓抑、推動。即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激勵他們的自信心,鼓舞他們自我提高,而不要壓抑學生,使他們被動地前進。
3.開而弗達“開”是開導、啟發;“達”是暢通、通達。意即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啟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耐心開導,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而不要為了使其通達,事事越俎代庖。
二、以身作則
孔子在教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非常重視以身作則。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捌堈渖硪?,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這兩段話雖然是就“從政”而言的,但對于教育工作也是完全適用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做出榜樣,那么,他就不可能當好教師、教好學生?!安荒苷海赡苷?,”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把這句格言作為座右銘。以身作則就是強調身教、無言之教的巨大威力??鬃訉W生說: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予欲無言”。子貢一聽便馬上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他接著又解釋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無言之教”是有一定的心理學依據的,就是通過模仿榜樣、潛移默化地去教育學生。美國現代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及其實驗即說明了這一點。班杜拉認為,模仿過程在人格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兒童是通過父母和成人的榜樣作用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的。
三、表揚批評
孔子善于運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去教育學生。首先,他善于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表揚或批評。例如,顏淵,因為他的自覺性很高,所以對他總是以表揚為主,幾乎沒有什么批評。而對于子路,則因他秉性“亢直”,又驕傲自大,所以孔子就經常批評他。其次,孔子又善于針對同一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特點靈活地運用表揚與批評的作用,有時直接表揚,有時直接批評;甚至在同一場合,有時是先抑后揚,有時則又是先揚后抑。仍以子路為例,當他表現出積極的心理品質時,就予以直接表揚;但當他表現出消極的心理品質時,就予以直接批評;當他因受到稱贊而表現出傲氣時,就立即稍加貶抑;但當他因受到責難而出現難堪局面時,就立即稍加贊揚。
最后,從孔子的言論和實踐看,他是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孔子在教育方法上的這一思想的正確性,早已為現代心理學的實驗所證明。無論表揚或批評,對于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是有好處的。但研究表明,一次表揚和一次批評,對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樣有效;而繼續使用表揚和批評,則后者的效果不如前者。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應多用表揚,少用批評。
作者:王堯苑衛衛單位:武警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