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準新善本的整理與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圖書館學研究雜志》2015年第十三期
準新善本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較新的概念,認識和理解都有一定的過程,所以在整理收集過程中要把握好標準、確定好方向、明確好方式。
1.1明確準新善本的收藏標準參照善本和準善本的概念,準新善本標準的制定,應該遵循5個“價值”原則。
1.1.1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對近現(xiàn)當代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社會、環(huán)境記錄豐富,對未來文獻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1.2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從印刷、裝幀、材料等形式,到選題、策劃、編撰之內(nèi)容,都能夠體現(xiàn)近、現(xiàn)、當代高超技術水平和高超藝術完美標準。
1.1.3有特殊的版本價值近現(xiàn)當代同選題圖書很多,不同的出版單位、不同的編撰者,不同的表達形式構(gòu)成不同的版本。收藏時以手稿、初印、原創(chuàng)、精美的好版本作為重點。
1.1.4有一定的文物價值近、現(xiàn)、當代,書籍如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但一些好的出版物、好的重大選題,印數(shù)極少。收藏時要考慮紙質(zhì)的優(yōu)劣、墨跡的好壞、印刷的質(zhì)量、裝幀的風格,以在未來具有文物考古價值為重點。
1.1.5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學術著作一般印數(shù)不多,名家的著述、精校的版本并有獨到見解的版本更為少見。這類的寫本、稿本、過錄本、批校本等學術價值一般較高,要特別關注。
1.2把握準新善本的收集方向當前,新善本還是一個沒被廣泛認知的概念,準新善本的提出則可能更顯超前。所以我們在收集整理準新善本的時候,更應該明確范圍,把握方向,否則,可能無所遵從。
1.2.1以突出地域性為主吉林省作為偽滿州國曾經(jīng)的“國都”,東北抗聯(lián)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應該有大量的具有文物史料價值的圖書和文獻資料,而且還有很強的地域性,應該作為收集整理的重點。這方面遼寧已走在我們的前面,2007年,遼寧省圖書館進行了一次古籍整理,10萬余冊古籍中,有圖書館原藏的,沒經(jīng)過整理的,也有原來整理完的復本;還有一部分是接收來的,其中一大部分是接收了長春偽滿洲國皇宮、長春偽中央銀行等的藏書[2]。善本文獻得到保護值得慶幸,但對于吉林省文物、圖書保護管理部門,著實是一件憾事。
1.2.2把建國前的出版物作為重點根據(jù)吉林省博物院的藏書情況,我們應該重新制定新善本的入藏標準,在著重收集整理民國版本的同時,也應該把建國前的出版物如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早期著作版本、早期報刊及各種初印本、其他重要版本納入其中。
1.2.3嚴格挑選新書采購的版本當代社會,新聞出版業(yè)發(fā)展迅猛,出版物產(chǎn)量很大,各種門類、各種版本、各種裝幀設計、各種印刷介質(zhì)、各種印刷方式,讓人眼花繚亂、無從選擇。所以在購買當代圖書時,要選擇好的版本、好的出版社,在保證內(nèi)容質(zhì)量的同時,也應該保證版本的質(zhì)量。
2準新善本的保護和利用
準新善本不易引起人們的認可,保護工作存在許多問題和挑戰(zhàn),不及早入手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筆者以為,準新善本的保護時間越早越好,標準越高越好。
2.1保護和修復
2.1.1納入古籍保護范圍對院資料室的圖書報刊摸清家底,進行全面清理、重新編著目錄,并將準新善本納入古籍保護范圍,如有必要,一些新善本可以納入文物庫房保管。
2.1.2改善圖書存放的環(huán)境紙質(zhì)圖書對存放環(huán)境要求相對較高。博物院即將遷入新館舍,在圖書庫房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要求上對此要有考慮。必要的恒溫恒濕裝置,必要的除塵設備,必要的防光防蟲手段,必要的箱、柜、袋等密封或多層密封裝具,是古籍善本保護基本的保障。
2.1.3做些可逆性的修復書刊損壞后要本著“搶救為主、治病為輔和整舊如舊”的原則及時進行修補,裝訂線斷了應立即重新裝訂,封面脫落的應修補增添副頁,加蓋封面等并保持原狀過程可逆。
2.1.4完善庫房管理和人員出入庫制度為了方便使用,圖書資料室一直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其管理一直遵循圖書室的管理辦法。準新善本分類管理后,應該制定如文物庫房一樣的管理制度和人員出入庫以及嚴格的借閱制度,確保準新善本萬無一失。此外,在院應急方案的基礎上,制訂善本庫房應急辦法。
2.2準新善本的再生和利用整理、保護、研究和開發(fā)利用是文物博物部門的主要工作職責,整理保護是為社會文明的延續(xù),科學研究是對本民族過去總結(jié),而開發(fā)和利用則是對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和光大。文獻和古籍善本除卻本身文物價值外,更多的價值應該通過閱讀和使用得以實現(xiàn)。
2.2.1適度開放,服務特殊對象和研究“古籍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載體,要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文化傳承,勢必要到古籍中挖掘材料,因此,古籍的利用才是歸宿。”[3]據(jù)了解,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對外開放及借閱是很平常的業(yè)務。此舉對于海內(nèi)外中國版本目錄學術研究之提升幫助極大。國立故宮博物院于1960年成立了圖書館,目的之一,就是作為各界人士申請借閱院藏善本舊籍的場所。目前,雖已不再開放提閱,但讀者因研究考證,必須參閱原件時,仍可提出申請,其提借手續(xù)非常簡便。上海博物館建立的館內(nèi)敏求圖書館,將清末、民國,甚至宋元明時期的古籍圖書對本館科研人員開放,對外也只有簡便的手續(xù)就可借閱,方便大家進行學術研究。這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2.2.2立項影印,整理再版,擴大館藏影響基于文物保護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有實用價值的善本可以通過影印出版、微縮重制、數(shù)字化處理等方式,讓古籍善本、新善本、準新善本以及有價值的古舊文獻再生,既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保護手段,也擴展了博物館的功能,擴大了館藏的影響。
2.2.3有針對性地出版館藏研究成果,為準新善本提供理論支撐在加大館藏準新善本收集整理的同時,加強對館藏各級善本的研究,積累科研成果,適時出版發(fā)行,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讀者和觀眾。
作者:張桂元 單位: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