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建筑裝飾的雕塑形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俗歌曲雜志》2015年第四期
(一)空間造型1、裝飾雕塑空間造型的均衡性世間萬物,都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均衡性原則。當然,古建筑也不例外。我們四周都有好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故宮的建筑,亭臺樓閣的設計等等,都會是對稱的,給人一種有條理,舒適的美感。但難免會讓人缺乏趣味,于是人們開始在均衡的基礎上打破對稱,進行大膽的創造。均衡是原則,而具有表現力的形態特征應當使用簡單清晰的語言概括。將不同形式的均衡應用到裝飾雕塑中,比如調和與對比的均衡、多樣與統一的均衡、概括與提煉的均衡,是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的。2、裝飾雕塑的夸張與變形在雕塑作品中,將主觀感受與情感需求貫穿,運用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堅持以美為原則,進行夸張與變形的藝術手法,進行裝飾雕塑的創作,來突出事物的本質,加強雕塑家的情感,生成一場視覺盛宴。3、裝飾雕塑的空間和環境哲學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包括建筑都是與周圍環境相互融合相互關聯,裝飾雕塑與周圍空間連為一體,比如像園林中的垃圾桶,都會做成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樣式,不僅不會顯得突兀,還會與那里的環境融合,加強園林主題,精美、靈巧、多樣化,別有一番情趣。
(二)裝飾雕塑的顏色裝飾雕塑的顏色并不是指紅橙黃綠藍靛紫這種材料本身的顏色,而是雕塑家根據材料本身的屬性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來刻畫出的雕塑的成色效果。在雕塑作品時,主色調的運用非常重要,一般以純色為主,而修飾色多采用對比色調,亦或是像橙色與藍色這樣的冷暖色調。這樣不僅使雕塑作品生動活潑,有趣味性,又可以吸引人的眼球。
二、關于我國古建筑的裝飾雕塑的作用
(一)裝飾雕塑與宗教信仰古建筑雕塑可以分為兩大類,它并不是單單指建筑物自身,還有另一種因宗教信仰而存在的裝飾雕塑,比如龍門石窟,和眾多的寺廟。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普通民眾顯得有些愚昧落后,人們崇拜和敬畏自然,并將自身所想與自然聯系在一起,一代代相傳,終成為無可考究的神話。人們又將自己的信仰文化賦予在雕塑中。裝飾雕塑不僅承載著人們的宗教信仰與社會意識,還是人們智慧的縮影。早期的雕塑藝術如石雕、木雕、磚雕等等甚至石壁上的紋飾等等都有宗教信仰的印記。
(二)裝飾雕塑與審美在以前,像欄桿桑的石雕、門窗上的木雕等這些建筑中的裝飾雕塑,都是由紋飾圖案組成的,不僅能可以增添美觀程度,還可以點綴建筑物。單單是建筑物本身未免會顯得單調乏味,缺少情趣,在一些意境美的亭臺樓閣中,常常會有紋飾圖案作為修飾,讓人們在感受建筑物莊嚴肅穆的同時,又可以看到它充滿溫情與友好的一面。在好多古代的寺塔中,它的四壁就會被人們裝飾上浮雕。此外,有的雕塑比如小型雕塑和器皿等功夫一拼還具有實用性,還有一些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和唐代的唐三彩,是作為殉葬品的。
(三)裝飾雕塑與環境的美化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都應該是符合人們審美的,也都應該是可以美化環境的。裝飾雕塑是人們所喜歡的,它經過雕塑家千磨萬刻,千錘百煉,最終成為震撼世人的藝術。像我國古代以魚、蟲、花、鳥作為題材的寺廟,住宅以及宮殿,都有琳瑯滿目的紋飾附著,他們不僅豐富了建筑本身的形態,變成整個大環境的組成部分,還修飾美化了環境,給環境增添亮點。
作者:劉海燕王淑蘭單位: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