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APEC的經濟增長與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天津社會科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
APEC深入推進經濟增長與發展合作既緣于世界經濟狀況等宏觀外部因素的影響,又是APEC成員內部增長不平衡的客觀要求,同時也出于各成員對地區經濟未來發展道路的思考與選擇。1.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拉動地區經濟全面復蘇。如表1所示,長期以來,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以來,APEC成員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經濟增長速度迅速下降,部分成員甚至出現了負增長。2009年這一狀況進一步惡化。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拉動地區經濟全面復蘇,APEC各成員在積極使用財政和貨幣政策應對危機的同時,也加強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調,為地區經濟發展尋求新的路徑和突破。2009年APEC領導人新加坡會議期間,各成員達成共識,倡議全面啟動APEC經濟增長新戰略,為地區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2.彌合APEC成員的發展差異,實現公平和可持續增長。APEC成員在經濟發展水平及收入分配狀況上存在較大的差異。2012年,澳大利亞的人均GDP為67304美元,居各成員之首,最低的越南則僅為1753美元⑥,相當于前者的2.6%。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部分發展中成員的貧困人口所占比重較高,2009年菲律賓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每天1.25美元貧困人口比率為41.5%,中國在2009年為27.2%,而印尼在2011年為43.3%。此外,APEC部分成員的收入分配狀況仍需改善。2009年,智利、中國、馬來西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及泰國等APEC成員的基尼系數達到或高于0.4。2010年,墨西哥和秘魯的基尼系數也分別達到0.472和0.481。鑒于APEC成員間巨大的發展水平差距,以及各成員內部不同階層和利益集團在收入分配中的顯著差異,如何實現平衡和包容性增長,將經濟增長收益惠及全體成員和不同的利益群體始終是APEC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APEC將增長與發展合作層次提升至領導人會議正是對上述地區發展不平衡性的反思和應對,凸顯了各成員對改善這一狀況的迫切要求。3.著眼于地區未來發展,尋求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的增長路徑。2011年后,亞太地區宏觀經濟狀況出現了復蘇和好轉跡象,各經濟體也將合作重點從金融危機的緊急應對逐步轉向對本地區未來發展路的規劃和思考。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養創新能力,提高資源及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協調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于亞太地區在未來實現高效、清潔和可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APEC各成員開始嘗試在信息通信、教育、環境等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和緊密的合作,以便尋求一條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二、APEC經濟增長與發展合作的核心領域及其進展評估
根據近年來相關會議宣言關于經濟增長與發展議題的闡述,APEC的增長與發展戰略主要包括平衡增長、包容性增長、可持續增長、創新增長和安全增長等內容。每個議題下又涵蓋了具體的合作領域,并由不同機構負責推進。此外,APEC成員還創立了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充分體現了其合作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受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等的影響,各成員在具體合作領域中的立場和態度存在一定差異。平衡增長是指在財政、貨幣、貿易和經濟結構政策等方面做出適當調整,以逐步消除全球失衡現象,并提高各經濟體產出。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全球性經濟危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亞太地區長期以來在金融、貿易及投資等領域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平衡性。APEC領導人強調為實現平衡增長,應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確保財政、貨幣、貿易和經濟及結構政策與各經濟體內部及經濟體之間的更加平衡、可持續的增長方式相適應;第二,為私營企業、投資和創新提供有利環境;第三,發展金融市場,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第四,與國際金融機構和多邊開發銀行密切合作推動實現目標①。包容性增長是指通過增加獲得經濟機會的途徑,增強弱勢人群對經濟沖擊的承受能力。包容性增長涵蓋了APEC的部分傳統合作領域,如中小企業合作、人力資源合作和教育合作等。目前,APEC中小企業工作組、人力資源工作組、教育部長級會議等下屬機構和論壇分別負責協調和溝通相關領域作,并實施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可持續增長強調應實現未來增長與全球保護環境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相協調,并與國際貿易義務相一致。APEC可持續增長合作的范圍包括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環境產品與服務的貿易和投資壁壘以及能源合作等。近年來,APEC在此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就部分環境產品與服務(簡稱為EGS)的貿易自由化達成了共識,并正在積極推進下一階段談判的啟動。此外,APEC領導人還強調應設計和實施APEC綠色增長計劃,以加強并促進APEC協調,通過更新政策倡議,加強能力建設和公私部門合作,培育綠色產業,促進環境友好型、低碳和能效技術,應對氣候變化①。創新增長強調APEC應致力于創建有助于創新和新興經濟部門發展的經濟環境。具體合作內容包括:應用信息通信技術,實現智能型社會經濟活動;促進數字繁榮;開發熟練、適應性強和專業的勞動力資源;在人力資源、企業發展、研發投資、稅收刺激、財政政策、公司部門合作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實施全方位措施,加強創新政策的對話和信息交流;通過有效、全面和平衡的知識產權體系促進創新和創造;與地區專門機構合作,加強標準一致化建設②。另外,中小企業發展、婦女和青年企業家培養、教育等領域合作對于創新增長也具有重要意義。2011—2012年,APEC在“制定有效、非歧視、市場導向的創新政策方面采取了重要步驟,同時更新了區域創新合作的理念,建設區域創新網絡”③。此外APEC還將產業科技工作組改設成“科技創新政策伙伴機制”,以充分凝聚和發揮官產學等部門力量,探索和尋找相關政策工具,組織創新科技對話,提高地區創新能力,應對各成員在創新領域可能面臨的挑戰。安全增長合作意指通過共同采取措施“維護本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并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安全環境”④。具體合作領域包括:反對恐怖主義,確保貿易安全;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高防控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能力,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反腐敗及提升透明度。與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合作相比,APEC安全增長戰略涉及的合作領域更寬,既包括反恐、貿易安全及人類安全等傳統議題,也整合和融入了近年來APEC成員較為關注的防災減災合作、防控傳染病以及食品安全等議題。此外由于面對的安全威脅有較大差異,各成員在安全合作中關注的領域也不盡相同。
三、2014APEC中國年的增長與發展議題分析
根據相關計劃,APEC各成員及主要論壇將在2015年向領導人會議報告增長戰略的實施情況。2014年的工作對于進一步深化APEC在增長與發展領域的合作,優化地區增長及發展模式,以及未來的增長與發展路徑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作為2014年APEC系列會議的主辦方在議題選擇上延續了2009年以來對增長與發展議題的持續關注,并從眾多關注點中選取創新發展與增長作為重點合作領域,同時強調了改革對于實現地區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應該說,這一設計更多體現了APEC成員對于未來經濟增長與發展模式的冀望。APEC成員在創新指數上存在較大差異,印尼、文萊、菲律賓、越南等部分成員的創新能力仍然相對較低,而美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成員的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參見表2)。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國際競爭力報告》的分析,可將各經濟體的發展階段分為要素驅動型、效率驅動型和創新驅動型。如表3所示,2008年以來,部分成員的經濟驅動類型出現了轉變和提升。盡管如此,APEC成員經濟發展階段及主要驅動因素仍存在較大差異。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新西蘭、美國等發達成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北和新加坡等部分新興經濟體成員已經步入創新驅動型發展階段,其核心國際競爭力表現為創新能力。對上述成員而言,如何充分發揮創新能力拉動經濟復蘇和保持穩定增長是其未來關注的核心問題。而其他發展中成員則仍處于相對較低的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以要素驅動和效率驅動為主導,并逐步向更高發展階段轉型。在這一過程中,各種新問題和挑戰將不斷涌現。首先,這部分成員仍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位置,在利益分配中居于弱勢地位;其次,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低效利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及發展可持續性等問題將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再次,隨著勞動成本的不斷提升,部分發展中成員將逐步喪失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比較優勢,如何尋找新的競爭優勢將成為部分APEC發展中成員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創新發展與增長將為各成員尋求更加清潔環保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探尋新的競爭優勢提供更好的思路。為了強化創新發展與增長,各成員應首先注重加強規制合作,推動相關政策及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創造更加便利的科技研發政策環境。其次,應在人力資源開發、科技信息分享、中小企業合作、教育以及信息通信、環境產品與服務等相關產業及產品部門繼續深入合作,完善現有合作機制,落實相關行動計劃,并充分發揮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積極性。再次,各成員應繼續加強相關領域經濟技術合作,注重能力建設,推進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傳播,為創新增長與發展戰略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此外,還應通過合作增進APEC成員在基礎設施及人員流動等領域的互聯互通,為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技術的傳播創造必要的基礎條件。
作者:于曉燕單位: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