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原梨省力化栽培技術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梨樹省力化栽培技術是瀘西高原梨生產上的一種新型栽培模式,經過金馬、午街、中樞三個鄉鎮3000hm2連續五年的試驗,生產效果明顯,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值得推廣。
1梨樹省力化栽培的優勢
1.1結果早,見效快梨樹矮化密植栽培采用先進的整形修剪技術,由于密度大,葉面積增加快、覆蓋率迅速提高。縮短了幼年期,前期產量特高,一般栽后第二年即可試花掛果,第三年可獲很高的產量,因而見效也快。
1.2節約耕地,管理方便,省工,效益高由于樹體矮小,單株多,整個果園覆蓋率很快提高,節約利用了土地,一般在前10年1hm2密植園的經濟效益勝過3~5hm2稀植園,而且密植園管理省工,省時,用藥少,故經濟效益特高。
2建園
2.1園地選擇梨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栽培。PH值在5~8.5均可,但以5.5~6.5為最佳。就地勢而言,山地、平地或丘陵均可,但應注意適當避風或設置防風林。
2.2苗木定植
2.3授粉樹的配植梨多數品種的自花結實率都極低,除少數品種外,均應配植適當比例的授粉樹。根據授粉樹品種的花粉量,可按1∶3~8配植。
2.4定植密度梨樹省力化栽培可采用多種密度栽培,目前常見的株行距為:4×2m(畝栽84株)、4×1.5m、4×1m、4×0.8m等規格定植。
2.5定植時期及方法梨樹根系再生力強,定植時期以每年10~11月(秋植)最佳。定植前先在定植定穴內施足有機肥或腐熟的農家肥,并施入適量磷肥,將肥料與穴內底土混勻后再蓋一層細土(防止苗木根系與肥料直接接觸引起燒根現象),然后選用壯苗栽植。將苗木根系理順、分層壓入細土,以剛好蓋至根頸部為宜,并在苗木四周筑小土埂,利于澆水,每株澆水30kg左右,盡可能澆足澆透,最后蓋上一層細土,并用地膜覆蓋樹盤,保溫保濕。
3土肥水管理
3.1施肥采用省力化栽培的梨園,第二年開始試果,第三年達到豐產,因而施肥次數增加,施肥量增大。每年在2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下旬施三次肥即可。第一次在2月初施春肥,此次以萌芽前10~15d(2月初)施肥為宜,以有機肥為主并適當施入氮、磷、鉀肥料,一般每畝施入尿素15kg,硫酸鉀15kg,過磷酸鈣40kg,有機肥2000kg。第二次在5月初施夏肥(壯果肥),以氮肥、鉀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入尿素30kg,硫酸鉀30kg。第三次在采果后施秋肥,每畝施入尿素15kg,過磷酸鈣30kg,有機肥1500kg。
3.2土壤管理土層淺的果園應在10月進行擴穴深翻,并施入作物稿稈、堆肥等有機肥。果園行間間種綠肥或豆科作物,在4~6月份用雜草及作物稿稈覆蓋樹盤,待秋季擴穴深翻時一并施入穴中,以保持土壤濕度,提高抗旱力。
4整形修剪
4.1整形梨樹省力化栽培樹形以圓柱形為主,其整形簡單,容易,早實性好。要求樹高低于3.0m、主干高0.6~0.8m,中心干上螺旋式著生10~15個主枝,粗度小于主干粗度的1/2,間隔0.2~0.3m,主枝角度80度,均勻伸向各個方向,同方向主枝間距0.8m,主枝上著生結果枝組,粗度小于主枝的1/3。
4.2修剪圓柱形樹形修剪以刻芽、緩放、拉枝、疏枝為主,少用短缺。第一年,苗木定植后于0.8~1.0m處定干,0.6m以上的芽進行刻芽處理,0.6以下萌發的芽摸除。萌芽后留著生長方位好的新梢,待其停止生長后拉枝,拉成80~90度,將其培養成主枝。第二年與第一年整形方式一致,保持中心干的強勢,以緩放、拉枝為主,繼續培養主枝,疏除背上直立枝、同側過密枝等營養競爭枝。前一年的主枝上也開始用與主枝同樣的方法培養結果枝組。第三年,樹體開始開花結果,但仍以培養樹形、豐滿樹冠、增強樹勢為主,修剪上采用長放、疏枝、等方法,結合拉枝,培養結果枝組。第四年以后,樹體基本成形,開始進入結果期,修剪應以穩定樹勢、保證園內通風透光為目的。注意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重。修剪仍采用長放、疏枝、回縮等方法。
5果實管理
5.1保花保果措施果園花期放蜂,噴0.3%尿素加0.2%硼砂;花后噴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液。
5.2疏花疏果果樹疏花應結合冬季修剪進行,不同的樹勢、品種、肥水條件留花量不同,弱樹弱枝多疏少留,掛果率高的品種多疏少留,肥水條件良好的果園少疏多留。疏果應在早期自然落果結束進行,疏去病蟲果、畸形果,保留果形端正長勢良好的果實。
5.3果實套袋根據不同品種果實大小,選用適宜的育果袋,在套袋前噴一次廣普性殺菌劑和殺蟲劑,然后及時套袋。套袋時袋口應盡可能收攏,防止病蟲入浸袋內降低果實品質。
5.4果實采收采收果實的員工應剪短指甲,防止指甲太長劃破果皮。采收時應保留果埂完好,輕拿輕放,嚴格按大、中、小果分級包裝,以利貯藏運輸提高商品價值。梨樹省力化栽培技術是瀘西高原梨生產上的一種新型栽培模式,具有諸多優點。經過金馬、午街、中樞三個鄉鎮3000hm2連續五年的試驗,生產效果明顯,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值得大力推廣。
作者:李洪彰 單位:652499云南瀘西縣果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