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落后農村公共服務路徑創新研究范文

落后農村公共服務路徑創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落后農村公共服務路徑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落后農村公共服務路徑創新研究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我國公共服務的提供路徑呈多樣化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為公共服務提供創新了許多路徑。但由于我國城鄉二元化結構嚴重,城市與農村的公共服務的提供模式差距較大。城市公共服務提供途徑走向信息化,而農村落后地區公共服務的提供仍然不完善,所以農村公共服務提供路徑亟待創新。著眼于互聯網技術為城市和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的差異,從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創新落后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的途徑,分析農村公共服務的提供途徑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服務;農村地區;路徑創新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個概念。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是當前我國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國城鄉二元分割體制長期存在著,城鄉之間在公共服務供給的途徑也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體現在許多方面。從當前情況看,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長期供給不足,無法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生活需求。造成城鄉公共服務提供水平差異的原因之一是在接受新興信息技術方面的不同,城市公共服務目前利用互聯網網絡將公共服務提供途徑創新化,凸顯出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特點。農村則由于居民居住分散造成信息阻塞、政府管理分散化、互聯網技術運用落后等因素影響,造成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公共服務提供模式方面運用的落后。

一、互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互聯網信息技術是指以互聯網應用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和通訊方式,這些技術方法在公共服務領域的運用,有效影響了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供給理念、供給制度及資金來源,實現公共服務供給創新。互聯網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形成了強大的公共服務能力。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3%,其中手機網民占比達96.3%。在政務服務方面,有三成網民使用線上政務辦事。政府微信公眾號、網站、微博、手機端應用等在內的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2.39億,占總體網民的32.7%,互聯網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及信息公開,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達到了便利。網絡時代共享成為新的代名詞。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普及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人們運用互聯網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互聯網使公眾生活智能化。可見互聯網技術與公共服務相互融合,使公共服務的提供更高效、更便捷。互聯網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延伸到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對政府而言,應用信息技術并不是在維持原有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單純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是將之融入到政府治理變革創新之中,使政府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和業務流程與信息技術之間良性互動,所以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新媒體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是公共服務提供途徑創新的一大亮點。政府最先運用新媒體技術在城市公共服務提供領域,創新了公共服務的理念,為城市公共治理創新與公共服務創新提供了新途徑。首先,政府利用新聞媒體等宣傳平臺將與公共服務相關的信息很好地傳遞給公眾,以達到宣傳政府政策的作用,同時連接了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流通的渠道,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使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使公眾能及時享受到應有的服務以及能有效地對政府進行監督。其次,政府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執政,針對當前中國網民眾多的普遍現象,通過新浪、騰訊、新華等網絡平臺,打造QQ、微信公眾號、以及政府自身的APP等途徑,在交通、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都增加了政務網絡辦理渠道,形成了“多媒一體化”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通過網絡平臺打造會說話、能辦事的現代服務型政府。最后,政府應用網絡新媒體技術作為引導公眾參與公共治理、促進協商民主一個重要渠道。新媒體既為民意表達創建了平臺,又為利益群體參與博弈提供了可能性,并對網絡公眾參與走向現實公眾參與起到了強大的驅動力作用。政府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具體的政務服務中,把“互聯網+政務”的重點落腳到公共服務供給層面,強調通過部門間信息與業務的整合,打造信息化政府,實現政府高效運作。

二、我國落后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提供的現實條件

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存在著嚴重的地區差異,發達地區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狀況比落后貧困農村地區要好,東部農村地區公共服務遠優于中、西部邊遠農村地區公共服務。在偏遠的西南民族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山區交通條件差,農村發展受到極大的阻礙,在公共服務的提供方面與城市和其他地區的農村有很大差距,西南民族地區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在西南民族地區的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提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目前,我國公共服務提供體系呈現碎片化的問題,體現在農村公共服務部門割裂與城鄉公共服務提供非均等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僵化、效率底下,農村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落后等一系列問題,困擾和阻礙著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的質量和效率。對于如何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從農民需求、政策支持、服務平臺等方面入手,探索出農村公共服務提供體系的建設之道。西南地區地處我國的山地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經濟和社會文化方面都處于發展相對落后的狀態。因此落后民族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項目不僅數量有限,而且服務質量低下。目前落后的農村地區公共服務供給呈現分散性、層次性、區域性和非均衡性,由此看來落后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困難和艱巨。信息化使城市公共服務和新型的農村公共服務都不斷創新,打破傳統公共服務供給結構。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互聯網網絡并不發達,當地人民對新興的互聯網應用并不能順利接受,所以偏遠農村地區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供公共服務存在難度,需要當地政府和農民一起努力,推動基層公共服務部門的職能轉變,實現落后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創新。

三、西南地區農村地區互聯網發展情況及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互聯網的普及速度在逐年上升,雖然與城市相比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相對落后,但是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2016年統計的最新農村互聯網使用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1.95億,年增長率為9.5%。城鎮網民規模為4.93億,城鎮網民增長幅度為4.8%,農村網民規模雖然只占了城鎮網民規模的二分之一不到,但農村網民規模年增長幅度卻大于城鎮,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4%,較去年上升了0.9個百分點。在整體網民規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穩步提高的背景下,農村非網民的轉化難度也隨之加大,未來將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和市場激勵,推動農村網民規模增長。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與城市互聯網發展狀況的對比如表1: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農村網民各個互聯網應用使用率均低于城鎮網民水平,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仍然與城鎮的發展有一定差距。農村互聯網各類應用使用情況雖然不如城市發達,但是近年來農村使用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到了各方面。首先,農村互聯網使用的類別可以看出交流溝通類的即時通信功能是農村網民使用率最高的應用,且用戶規模還在不斷提升,這主要是手機通訊打通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即時通信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其次,屬于信息獲取類的網絡新聞與搜索引擎功能也是農村地區使用率較高的互聯網應用。互聯網在農村普及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途徑獲得新聞資訊和視頻播報,關注及時報道,互聯網絡的使用使得居民獲得新聞信息的途徑增多,不僅局限在傳統的傳播途徑,從電腦、手機等工具上通過各類應用軟件推送,都能更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所以信息獲取類的互聯網使用情況仍是受歡迎的網絡應用類別。最后,網絡購物保持著持續上升的趨勢。近年來網上購物以及快遞物流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電子現金和網絡消費占領了絕對的市場。綜上所述,農村的互聯網技術應用在迅速發展,但是與城市互聯網應用相比,仍然受到許多阻礙與發展不足,存在許多問題。

(一)網民規模小,非網民轉化為網民的難度大非網民是不懂或不愿意接觸新興的互聯網的群體。非網民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其向網民的轉化十分困難,其中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電腦和網絡,甚至智能手機的使用,互聯網知識與應用技能的缺乏,仍然是造成網民與非網民之間鴻溝的主要原因。由于受社會經濟發展落后、文化程度低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村網民發展規模受到限制。在城市化率穩步提高的背景下,目前整體網民規模增幅逐年收窄,但落后農村非網民的轉化難度也隨之加大,未來需要進一步激勵學習,推動落后農村網民規模增長。

(二)城鄉發展存在差距,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達和網民規模的不斷增大,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在逐年增長且差距逐漸在縮小,但是由于農村非網民規模的固定化,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的難度也在增大。一方面受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影響,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后也制約了網民規模的發展。農村人口文化成都普遍較低,大多數受教育的農村人口都選擇在城市受教育或者就業,長期居住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農民,知識水平普遍較低,使用互聯網的群體主要是文化程度有限但是樂于接受新興互聯網技術的農民,年齡結構主要是在10~30歲之間的人群。

(三)農村互聯網網絡費用高,與農民收入水平之間不平衡農村人均收入與城市人均收入相比較低,收入水平的限制也是決定互聯網普及率的重要因素。互聯網使用費用超出農民的支付水平,僅使用電視或電腦看視頻或手機上網等上網方式的限制使農民認為在網絡費用上的支出造成了大量的浪費,他們寧愿選擇不上網也不愿意在網絡費用上支出。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收入水平的改善提高,電信業務費用也有所下降,人們逐漸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影響,使農村居民能夠接受并愿意支付上網費用,帶動了移動互聯網在農村的廣泛滲透。

四、互聯網技術助推落后民族地區公共服務提供路徑創新

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落后民族地區公共服務創新,必須首先普及農村互聯網覆蓋率,增加農村互聯網使用規模。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增加是創新公共服務提供途徑的基礎和前提。在農村發展落后的現實條件下,公共服務提供的途徑影響著公共服務提供的質量。要提高公共服務的提供質量,必須與時俱進,跟上城市公共服務提供的步伐,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開創屬于落后農村公共服務提供的最佳途徑,保證落后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質量。在傳統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上城市與農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主要由國家政府的財政全額支持,而農村的公共服務實施,如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性服務設施則是靠國家補貼,農民籌資建設,可見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途徑亟待創新。而在偏遠的貧窮農村這類問題矛盾更為突出。互聯網時代在農村提出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務提供模式,在多個提供主體之間難免存在矛盾與摩擦,互聯網平臺能夠使得各個公共服務提供主體之間信息傳遞及時,提高公共服務提供的質量。

五、結語

把互聯網技術帶動農村公共服務的提供途徑創新,從政府角度來說,通過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借助互聯網平臺,把互聯網公共服務運用建立在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基礎之上,將公共服務供給理念、供給制度、供給主體、資金來源等各個方面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聯系,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實現多元化、網絡化、智慧化,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農村公共服務的高效率供給;從公眾角度來說,要普及落后農村的互聯網使用率,使互聯網技術深入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使生活在農村人們能把互聯網技術運用得成熟,使得農村生活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人人都會使用互聯網,才能利用互聯網與公共服務的提供相結合,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范和生,唐惠敏.新常態下農村公共服務的模式選擇與制度設計[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2]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7.

[3]羅忠政.城市公共治理中的新媒體應用———來自“中國最互聯網城市”深圳的實踐與思考[J].對外傳播,2015(04).

[4]郭春霞,潘忠宇.我國民族地區地方治理研究綜述[J/OL].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5]魏濤.論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多中心供給模式[J].攀登,2007(01).

[6]閆東玲,游英,劉俊,趙蘊.“互聯網+”背景下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作者:安江蘭 單位: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18视频日本|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91普通话国产对白在线|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污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 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不卡在线看|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97青青草视频| 女人张腿让男人捅|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z0z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一区二区3区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永久不封国产毛片AV网煮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ts人妖另类专区| 香蕉视频好色先生|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1色国产在线|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