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落后地區招商引資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招商引資是落后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當前落后地區在招商引資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落后地區在招商引資中應注重規范和糾正不良行為,科學、合理地開展招商引資,以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落后地區;招商引資;政府行為
思考一:落后地區在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不可小視
1.重引進,輕特色。由于落后地區區位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起點低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所以對招商引資十分迫切。導致在招商引資中沒有注重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未能創出本地區的特色。主要表現為:一是輕視當地產業特色。一些落后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有的已形成本地的特色產業。因此,在招商引資中應考慮以支柱產業為支撐,加快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二是輕視技術承接。招商引資必須有選擇的承接,防止引進落后技術和設備,防止引進落后的項目。而有些地區只顧盲目引進工程項目,不夠注重技術承接和本地產業的對接。
2.產業結構趨同,重復建設嚴重。一些落后地區地方政府為了自身的福利最大化,盲目上一些暫時利潤高的項目。還有些地方政府為了保持獲得最大的利潤率,甚至在當地企業不具備生產的條件下,地方政府仍然向當地企業提供大量的財政補貼,從而導致重復建設現象愈來愈嚴重。重復建設不僅表現在現有的產業結構雷同,而目還表現于在地方政府的發展計劃或規劃中,不同地區確定的發展重點和主導產業大致相同,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加劇地方保護主義。為了在招商引資中取勝,各地在引資時拼比優惠政策,在引進之后為了留住這些老板,則竭盡全力為其搞好后續“服務”,甚至為企業護短,為企業違規運作提供方便之門。
3.重引進,輕環保。我國落后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招商引資、擴大開放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地區因此患上“招商引資饑渴癥”,只要引資項目經濟效益好,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能拉動GDP的增長,甚至僅僅是能夠引來資金或項目,就贈送土地,減免稅收,忽略環保。一些地區打出這樣的口號:“只要你來投資,一切都好商量”。在招商引資中,一些地方明知引進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卻能一路“綠燈”。甚至專門開辦化工、電鍍等高污染的工業園,投污染企業之所好,也稱其為招商引資。如,四川東部一些落后地區在招商引資中,這種表現比較突出。
4.引發當地政府政策的扭曲。一些落后地區地方政府為了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和規模,爭相制訂一系列涉及稅收、土地等的優惠條款。有些政策卻是以損害群眾利益、破壞一方環境為代價,結果付出的遠遠超過獲得的。如在土地征用上,一些地方提倡“零地價收費”,在無償對客商提供土地后,對農民的失地補償卻遲遲不能到位。在稅收政策上,一些地方規定在企業投產三年內免征所有稅收,而這些本應征收的稅收只能由地方財政代“墊”了。
思考二:落后地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存在的錯誤偏好
1.地方政府職能的錯位和越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發揮著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政府應為服務型政府,致力于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和提供公共服務,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而不應直接從事競爭性經營活動,更不能直接干預其他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
欠發達地區的招商引資活動應該完全由企業自主進行,企業法人尋找項目、洽談項目、投資合作等明顯屬于市場行為,按照上述理論應由企業法人自主進行,政府不應該參與,更不能干涉。招商引資事務中,政府應該扮演“筑巢引鳳”的角色,制定政策、優化環境、搭建平臺、提供服務,而不能代替企業去找項目、談項目、進行投資合作。但是,從實踐看,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扮演著十分重要角色,成為主角,企業成為配角。顯然,當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活動存在政府職能錯位和越位現象,這種錯位和越位正是導致出現前述各種問題的根源。
2.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績效動機,招商引資活動也不例外。績效即政府社會經濟管理活動的業績和效果,在當前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中是以經濟績效為主,經濟績效是核心,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同時,經濟績效是最具顯性的,更為直觀形象、更具短期效果。地方官員需要在任期內展現其施政績效,其短期行為動機強烈。很明顯,政府主導型招商引資活動最為符合地方政府的績效動機。
政府主導的招商引資活動規模大、影響廣、力度強,利用其對公共資源的支配權能在短期內產生績效效果,其直接效果是經濟增長、財政增收、就業增加,間接效果是市場繁榮、消費增長、社會穩定,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最為青睞的績效,也最可能給地方官員的升遷增添籌碼。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這種動機就會顯得更為強烈。
3.地方政府行為的“習慣依賴”。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熱是改革開放初期興起的,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產物。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市場因素極為微弱,很多商品供不應求,居民儲蓄率很低,企業競爭力很弱,中介組織尚未起步。在這樣的條件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部分替代了市場職能,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還培育了市場要素。
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政府理應調整定位,將這部分職能退還市場,但由于地方的經濟發展在路徑上長期依賴于招商引資模式,這種退出變得十分困難,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行為的“習慣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