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震應急管理的問題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通過相關案例比較,分析了我國目前地震應急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制定可持續預案;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各應急部門之間的協調;加強救援隊伍的培養;合理的物資儲備;增強民眾的應急教育。
關鍵詞:
地震;應急管理;問題;建議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加劇。近年來,我國多次發生地震災害,對基礎設施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如何應對此種危害,進行科學的應急管理顯得特別重要。
一、案例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發生了里氏8.0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受災地區13萬平方公里,極重災區約310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9月25日,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受災人數約4500萬,直接經濟損失約8451億元。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發生了里氏7.1級地震。此次地震重災區4000平方公里,極重災區約100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5月30日,2698人遇難,1.2萬余人受傷,受災人數約20萬,直接經濟損失約610億元。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發生了里氏7.0級強烈地震。此次地震受災地區12500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4月24日,196人遇難,11470人受傷,21人失蹤,受災人數約200萬。東京時間2008年6月14日8時43分,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7.2級地震。此次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10人失蹤。當地時間2014年4月1日19時46分智利北部海域發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智利政府啟動海嘯預警。4月2日,智利宣布撤銷海嘯預警,并宣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為6人。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我國近幾年的地震處理中傷亡及各種損失都在不斷減少,雖然各地具體情況有差異,我國在地震中的應急處理能力還是在不斷提升的,可與一些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現有的地震應急管理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目前應急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預案可操作性較差
在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從地震部門到其他部門,“橫向到邊,豎向到底”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制定的應急預案往往難以在工作中得以落實,可操作性較差。而且很多地方的應急預案沒有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2、法律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出臺了《防震減災法》和《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規條例,雖然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在逐步完善,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條例多,法律少,災害管理組織和規劃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健全。
3、應急救援機制協調性差
在我國地震發生后,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響應的速度參差不齊、協調性較差。由于溝通上的問題,一些救援力量到達災區后就直接進入現場開展營救行動,各自為戰,使得救援指揮部無法及時合理的分配救援力量,導致應急救援工作效率低下。
4、專業救援隊伍的不足
據統計,在地震救援專業人員所占人口比例方面,德國是2.14(專業救援人數/萬人),法國是1.73,丹麥是2.31,而我國只有0.011。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是救援的主力軍,而我國由于專業救援隊伍缺乏,這使得很多的救援無法快速全面有效的開展起來。
5、應急物資的缺乏
大的地震發生后,基礎設施極有可能遭到嚴重破壞,這時災區群眾就需要大量的救援與生活物資。由于中央儲備庫中物資的不足,需要從全國各地調運物資,這就耽擱了救援的時間,而且我國儲備的應急物資主要是食品,水、醫療、防疫、救生器械也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救援的需要。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阻滯救援的進度與效果。
6、民眾應急教育的缺失
地震發生后,我們的民眾一般都不知如何自救,更談不上有效的互救。目前,我國針對防震減災缺乏具體、統一明文規定。我國的防震減災教育還不夠健全,沒有普及。
三、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的幾點建議
1、制定可持續預案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地震災害做好預案,從長期看使預案可持續變化,保證應急預案的動態性、靈活性、實用性,操作性,確保突發地震時應急管理的順利進行。
2、完善法律體系
國家應通過法律明確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職責,使應急管理部門有法可依,進而使得應急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建立相應的法律,使得基礎設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震性,這對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3、加強各應急部門之間的協調
我國政府力量在地震應急處理中表現出強大的控制力,而非政府組織卻顯得分散無力,各級應急機構應在地震發生后統籌各方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去,使救援活動在有序、高效中進行。同時要加強公民及各組織的訓練與演習,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在災害中的處置能力,還有利于加強組織間的聯動、協調,提高整體危機應對能力。
4、加強救援隊伍的培養
救援隊伍的專業性與否直接影響抗震救災的效果,所以,建立一支能隨時執行地震緊急救援任務的救援隊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根據實際情況,利用現有資源,吸納各方力量組建“一隊多用、專兼結合”的救援隊伍,加強日常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演練,使其在面對各種災害時,能夠及時做出專業、有效的反應,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5、合理的物資儲備
地震發生后,災區物資大量緊缺。對于物資儲備,我們可以將一定區域內的物資儲備情況進行統計,當有地震發生時,災區就可以迅速的從附近地區的物資儲備區迅速調集物資加入救援。同時,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以街村為單位儲存一定量的救災物資,也可以利用商店、藥店等商業零售機構儲存救災物資,這樣既可以保證一定的庫存又可以及時更新避免浪費。
6、增強民眾的應急教育
增強民眾的災害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災害損失。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增強民眾的災害意識,同時在各部門中進行自救互救及演習訓練。建立民眾的災害意識和自救技能,強化其在地震應急處理和救援時良好地心理素質和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萍,于汐.中美日地震應急管理現狀分析與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3.08.
[2]劉智勇.關于政府應急管理的思考[J].三峽大學學報,2008.12.
[3]劉智勇,劉晰.政府應急管理面臨問題及對策[J].商業文化,2009.03.
[4]仇莉,尚金偉.地震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0.06.
作者:曹仇晨 單位: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