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播學下的大學生教育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從載體上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指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渠道、平臺,包含文化載體、管理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播載體等,傳播學視野下的載體通常指的是大眾媒介,即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更寬泛,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可以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媒介這種載體來實現其目的。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學有著很多共性的方面。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思想政治信息為主要內容的特殊教育傳播活動,因此我們應該遵循傳播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選擇合適的傳播途徑,借鑒科學的傳播策略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借鑒傳播學原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發現和挖掘“意見領袖”,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脈資源“意見領袖”是指在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過程中少數具有影響力、活動力,既非選舉產生又無名號的人。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有這樣一些個性活躍、行為自信,在同學中具有良好人緣和較強號召力的人,他們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又或是學生干部或學生黨員,他們在普通同學當中往往是值得信賴的人。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當在平時的接觸中發現和挖掘這部分人選并有意的“籠絡”,培養其充當學生中“意見領袖”的角色,積極影響他們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首先將他們的思想引領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再通過他們了解大部分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而將傳播者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傳達到普通同學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中的“意見領袖”他們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活躍的傳播者,他們所發表的意見缺少了灌輸、說教的色彩,更像是自發的行為,在學生中也更容易被認可和接受。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中這些“意見領袖”的存在,充分發揮他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中的積極作用,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實效性。
(二)用好“議程設置”理論,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議程設置”是大眾傳媒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理論的核心在于大眾傳媒不能決定人們對某個時間或人物的具體看法,但是卻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信息、安排相關的議題來引導人們去關注那些事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大眾傳媒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但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么。”這個理論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對人們的關注熱點可以有效地轉移和控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好“議程設置”理論可以大大地增強其實效性。
1.在不同階段設置不同“話題”,確保教育的常態化在新生進校伊始重點宣傳本校的重點專業、精品課程、教授風采等,以激勵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學校,充滿信心地完成自己的學業。在學期中以“志愿服務”“綠色上網”“優良學風”等為議題開展相關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沉迷網絡,健康生活、樂于奉獻、積極投身青年志愿者活動。在學期末著重渲染“誠信考試”“拒絕黑車”“社會實踐”等話題,提醒學生認真復習、誠信考試,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取得好成績;假期回家乘坐正規交通工具,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鼓勵學生假期里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把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體驗實踐的樂趣。
2.針對不同事件、人物設置不同“話題”,確保教育的專項化除了在特定的階段設置一些專門的議題外,還可以根據社會上的一些熱門事件、重大紀念日來開設專項議題。如“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及隨后“神六”“神七”“神八”的不斷進步,可以理解為是我國飛天夢想的實現也是我們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成功研發和順利下潛到7062米,也說明了我國深海勘探業的技術實力;奧運期間,我國體育健兒捷報頻傳,獎牌榜位居首位,體現了我國的體育競技實力。這些方面議題的設置都會得到大學生的關注,也更容易借這些議題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達到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作用。
(三)創新傳播載體、靈活運用傳播技巧,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輻射的廣度
1.充分發揮校園媒介的傳播功能,貼近學生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注度校園媒介是指校方或學生組織主辦的面向全校師生的報紙、刊物、廣播、網站、電視臺等各類媒介。這些校園媒體所報道的內容絕大多數是校園內發生的事情,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因而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關注、共鳴。高校應該利用好這支媒介隊伍,加大投入以加強編、播隊伍的建設,吸引有這方面興趣愛好的同學到這支隊伍中來。也可以與相應的學生社團掛鉤,聯合辦報、辦廣播、辦電視。從而可以更加貼近學生了解學生中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設置欄目、撰寫稿件、開設網頁,用大學生流行的語言范式來傳播校園新聞,提高了針對性和關注度,發揮了不可或缺的育人作用。
2.深入挖掘新媒體的傳播功能,迎合學生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新媒體的普及和應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有手機、都會上網,新媒體的多樣化便于開展“平等互動式”的交流傳播。以二級學院、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飛信群等,由專人負責維護,及時通知、公告等信息,提高了傳播效率。開辦“手機報”,結合重大節日和學校中心工作,選編相關的信息和圖片定期發送給全校師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讓師生了解校園熱點。以學校、二級學院、班級的團組織為主體,分層分級開設官方微博,并保證以一定的頻率及時更新微博內容,其內容貼近大學生的學習、情感、生活,還可以通過學生們的訪問、評論、跟帖情況看出學生中的思想動態,也便于學校學生管理部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導向。
作者:徐洋單位:揚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