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數字檔案是社會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檔案的安全關系到檔案信息能否被長久存儲和利用。做好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防護,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檔案損失,提高數字檔案信息的利用率,為國家的檔案事業做出貢獻。文章針對數字檔案信息的特點,分析數字檔案信息管理過程中的各種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的安全保障建議。
關鍵詞:數字檔案信息;電子檔案;檔案損失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領域中的運用越來越多,我國紙質檔案信息逐步轉變為數字檔案信息。建設數字檔案館已經是檔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檔案信息數字化與網絡化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也難免招致病毒攻擊、黑客惡意盜取以及保管技術不到位等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數字檔案的安全。保障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已經迫在眉睫。[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為,信息安全是指“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采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2]。數字檔案信息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只有保障好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做好保護工作,國家才能安全。[3]
一、數字檔案信息的特點
首先,具有高度脆弱性。數字檔案信息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依賴網絡進行生存和發展。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向全球快速輸送信息資源,給社會發展提供便利,也隱藏著一定的危險。數字檔案信息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難免會受到攻擊和破壞,安全難以保障。[2]其次,具有攻擊源的多樣性。數字檔案信息在發生失竊或者被破壞時,往往無法準確得知攻擊者的具體身份或數量,因為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都有可能成為數字檔案信息的攻擊源,并對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構成威脅。[3]再次,具有威脅的潛伏性和突發性。在數字檔案系統中,可能有黑客非法侵入并進行監視或竊聽,這種潛伏式的存在會對數字檔案信息造成嚴重威脅。雖然這種方式不會立即對數字檔案信息造成具體的破壞和影響,但這種出其不意的破壞往往會對數字檔案信息造成更大的損失,也給工作人員的后續處理帶來了不小的難度。[4]最后,存在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在網絡中表現為即時擴散性。在當前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若數字檔案信息被泄露或被損壞,其中涉及的檔案信息內容就有可能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這不僅會造成珍貴檔案的流失,還會影響中國檔案事業的發展。若珍貴檔案信息資源外流或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會對我國檔案事業和國家安全造成巨大影響,后果不堪設想。
二、數字檔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一)數字檔案在收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1.檔案意識不強。檔案收集工作需要各部門積極配合才可以完成,如果檔案工作人員檔案意識不強,就會影響檔案收集工作的進度和效率。[5]例如,地方部門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移交檔案部門要求移交的資料,就會對檔案收集工作造成影響。2.紙質檔案數字化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檔案數字化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原有館藏紙質檔案進行數字化;二是對正在形成的電子文件進行及時歸檔與保存。[6]由于檔案電子化要求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檔案館一般選擇將這項工作對外承包。在工作人員的操作過程中,操作不當就可能造成檔案的不完整,進而損壞檔案。
(二)數字檔案在保管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1.載體壽命的威脅。數字檔案的壽命與紙質檔案相比要低一些。紙質檔案在適宜條件下可以存放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數字檔案信息由于存儲載體的不同其也有差異。數字檔案的存儲載體,如硬盤、光盤等,利用起來比較方便,但其壽命與紙質檔案相比較短。例如,硬盤只能存放10年左右;光盤最長不會超過30年且易氧化變質、易受磁場影響。載體壽命過短,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就難以得到保障。[7]2.保管環境的威脅。數字檔案信息由于載體的特殊性,與傳統紙質檔案的保管環境大不相同。溫濕度、光源等環境因素會直接影響數字檔案的安全。[8]以光盤為例,在某些環境中,光盤易被老化,還可能會滋生霉菌,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它的機械強度和反射率,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變形、翹曲,造成讀取光束偏離、誤碼率增加、信息丟失等問題。3.重大自然災害的威脅。人類無法避免重大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數字檔案信息的載體構成破壞。例如,地震中房屋的倒塌使得數字檔案的載體被掩埋,物體砸落使得其發生斷裂、粉碎等;海嘯襲擊時,大量海水灌入可造成數字檔案信息載體被浸泡被破壞,致使內部信息丟失。
(三)檔案在利用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1.網絡不良攻擊的威脅。數字檔案信息需要借助計算機才能呈現,且往往需要在網絡上應用,因此計算機病毒、網絡不良攻擊等都會對數字檔案的安全造成威脅。[9]黑客攻擊也是威脅數字檔案信息安全的一個因素。他們可以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珍貴檔案信息,或者攻擊數字檔案保管系統,惡意破壞數字檔案信息,從而對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脅。只要檔案管理部門的“防護層”有了縫、漏了底,就會給這些黑客可乘之機。2.管理不善的威脅。數字檔案出現的時間較短,缺乏專業的檔案管理人才。有些工作人員安全意識不強,認為只要這些檔案載體能夠肉眼可見,那就是安全的,沒有意識到網絡的危險性。還有的工作人員在發現數字檔案損壞后,因缺少相關的理論知識或培訓,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數字檔案信息進行搶救,從而錯過搶救的最佳時間。這也是數字檔案信息安全面臨的一個威脅。3.查閱環境的威脅。數字檔案在查閱過程中,需要借助計算機以及網絡。在這一過程中網絡以及閱覽地點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10]若查閱檔案的網絡不安全,就會造成信息漏洞;若查閱檔案的計算機難以和數字檔案載體相匹配,就可能出現文件不兼容等問題,檔案信息無法被查看,強行打開文件可能對檔案本身造成損害;若查閱人攜帶U盤等可拷貝的物品進入,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拷貝信息,也會對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脅。
三、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保護對策
(一)檔案在收集過程中的安全保護對策1.提升外包人員工作能力。在紙質檔案數字化過程中,檔案部門經常委派外包人員進行此項工作。因此,要對外包公司的資格進行核查和驗證,看其是否有這類工作的經驗和資質,是否了解紙質檔案數字化的過程,能否勝任這類工作。在人選確定以后,應對外包人員進行統一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提高外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更好地完成紙質檔案的數字化創造條件。2.提高檔案人員的保護意識。檔案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也會給數字檔案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脅。因此,提高工作人員的保護意識和專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檔案通常具有保密性,與一般信息有一定區別。我們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入職培訓、定期檢查、組織學習、發放宣傳手冊等,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保密和保護意識,從而更有效地做好檔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二)檔案在保管過程中的安全保護對策1.挑選合適的存儲載體。挑選數字檔案信息存儲載體時,要具體考慮數字檔案信息自身的特征,并認真評判其保存年限及珍貴程度,進而選擇合適的存儲載體。選擇存儲載體時,若對傳輸速度沒有過高要求,只要求載體存儲量大、安全標準高,就可以選擇磁帶和可擦寫光盤;若需要長期地保存下去,選擇一次寫入式光盤比較合適;若是極其珍貴的檔案,就要考慮存儲載體是否穩定以及軟硬件設備的使用周期等問題,這時縮微膠片就比較合適。2.創建合適的保管環境。數字檔案信息的保管環境非常重要,應該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防止灰塵對檔案的侵襲等。同時,適宜的溫濕度也很重要。不同保存載體的適宜溫度不同,因此不同載體的檔案應該區分存放,根據最適宜的溫濕度分開保存。3.數字檔案的異質備份。數字檔案信息存儲載體多種多樣,每種存儲載體都有自己的特征,面對不同的自然災害,它們的抵抗能力也各不相同。我們要把重要的數字檔案及時轉換成紙質檔案、縮微膠卷、聲像檔案等,也就是進行異質轉換或異質備份,而不僅僅是進行同質遷移或同質備份。只有在源頭上采取措施,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好數字檔案信息。4.數字檔案的異地保存。面對自然災害,做好預防是最有效的措施。異質備份可以分散同一領域數字檔案信息的風險,而異地備份則可以跨地域保護數字檔案信息,若檔案原存儲地發生自然災害、病毒侵襲等情況,則異地存儲的檔案仍可以發揮作用。
(三)檔案在利用過程中的安全保護對策1.加強網絡安全防控。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潛伏性、可觸發性和破壞性等特點,防范計算機病毒刻不容緩。因此,應該選擇正版的適合檔案系統的殺毒軟件并定期更新;不僅要在病毒出現的時候對其進行查殺,更要在病毒出現之前積極預防,周期性地對數字檔案系統進行殺毒處理。2.狠抓人才隊伍建設。計算機硬件設備的使用、檔案數據信息的采集等,都要依靠既懂檔案專業知識又懂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當前,我國檔案部門的人員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盡管引進許多現代化設備,但是由于水平限制,這些設備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因此,檔案館在人才招聘過程中應積極引進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現代檔案事業的發展。3.規范檔案查閱管理。數字檔案在查閱過程中,需要個人或者單位出具證明,說明查閱原因,才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對檔案進行查閱。查閱檔案時應該在檔案館的內網中進行數據的瀏覽與操作,可以更好地適配數字檔案信息,從而能夠在根源上阻止數字檔案信息的外泄和受破壞。查閱人不能私自復制數字檔案信息,也不能私自將數字檔案信息帶出閱覽室,更不能私自接入檔案系統內網,以免帶入病毒;還可以對數字檔案信息設置管理權限,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應該擁有獨立的賬號密碼與不同的查閱權限,以便更好地保護核心檔案信息。
參考文獻:
[1]聶云霞,張加欣,甘敏.信息生態視域下數字檔案用戶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構建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7(1):66-72.
[2]孔曉.基于“互聯網+”的黨校檔案管理問題研究[J].檔案管理,2016(3):86-87.
[3]梁惠卿.檔案網站安全風險分析與應對——以網絡攻擊為例[J].檔案管理,2016(4):82-83.
[4]曹玉蘭.論高校檔案數字化中的風險與應對措施[J].檔案管理,2017(2):91-92.
[5]丁寶.公眾檔案意識分析及培養策略探究[J].檔案與建設,2017(12):29-31.
[6]楊冬權.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確保數字檔案安全——在國際檔案圓桌會議上的專題發言[J].中國檔案,2010(10):14-15.
[7]蔣術.我國數字檔案存儲載體長期保存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6(2):89-93.
[8]葉茹雨.多學科視角下的檔案學理論研究進展(之六)——信息技術視角[J].山西檔案,2017(2):19-29.
[9]朱瑜,王冉,程喜.“互聯網+”下檔案信息化安全建設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7(1):73-76.
[10]秦巧云,周楓,楊智勇.大數據環境下數字檔案館信息安全研究[J].北京檔案,2017(6):18-21.
作者:宗靜娟;閃凱鐸;孫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