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農村雜志》2014年第十期
1.主要做法
平臺服務2013年市農辦開始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首批集聚100家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網店),通過整體的宣傳推廣,引導網民與集聚網站的信息對接,促進網站的發展;開設行業網站集成模塊,使農業企業通過平臺就能找到適合的行業網站,通過信息與對接,促進銷售;開設農社對接模塊,促進城市社區和農產品供應商的供銷對接,帶動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另外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是市農業局正在建設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數據庫,整合市本級、9個縣(區)及其所有鄉鎮(涉農街道)檢測機構檢測數據、基地自檢數據,實現杭州范圍內農產品質量數據的集中管理、統一分析和網絡化查詢,對網銷農產品的品質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存在問題
(1)組織保障不健全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基本上由市農辦組織推進,但作為一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業態而言,從橫向看,需要發改、經委、財政、工商、貿易等多部門參與;從縱向看,需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而現實是,相關部門和大部分縣、鄉兩級政府都還沒有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基本上沒有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客觀上導致了區域發展上的不平衡。
(2)產業融合不緊密電子商務銷售與產業結合比較好的,主要是易運輸的當地特色產品,從銷售產品類別看,按成交量排名,分別為山核桃等地方特色類產品、糧油干貨類、茶葉飲品類、水果肉類和蜂產品。而電子商務與生鮮農產品、鄉村旅游等的結合不緊密,這就需要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引導其發展。
(3)政策扶持力度小通過對40家農產品網商的調查,這些商家不僅承擔著高額的物流成本,還需要支付每車30萬元的網絡推廣費,這就非常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但目前主要的扶持政策只有市農辦每年500萬元的扶持資金,對于大杭州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其推動的力度相對有限,在稅收、金融、土地、物流方面尚無相應的扶持政策。
(4)平臺服務較缺乏由于農村電子商務存在“多、小、散”的特點,目前在淘寶網的食品市場上,杭州地區約有40萬件產品在售,基本上以農村個體網商為主,他們面臨著營銷成本高、吸引客戶難、信息反饋慢、融資渠道窄等諸多問題,急需相應的公共服務平臺。
(5)人力資源服務相對滯后大部分農村網商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技能培訓,僅通過模仿、復制他人的模式從事電子商務,自身的經營技能較低。而農村地區對于電商人才既難招也難留,人力資源數量上比較缺乏。
3.對策建議
(1)健全組織保障體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縣、鄉三級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小組,加強對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協調和指導,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基礎,構建“市級引導、縣級主抓、鄉鎮組織、村級服務”的市縣鄉村四級合力的農村電子商務推進工作體系。二是強化部門協作。農辦、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工商、土地、華數、電信、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合作機制,協調聯動,形成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大合力。
(2)建設“三化”融合體系一是要做好信息化與城鎮化的相互融合,全面提升“中心鎮”“中心村”“精品村”的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帶動農產品銷售、鄉村旅游、網絡消費等的發展。二是做好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相互融合,以各地的特色產業為基礎做好區域性戰略布局,推動電子商務在產業集聚、產業提升、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方面的應用,帶動本地的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建設專業化生產、電商化經營、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新型發展模式。
(3)完善政策促進體系一是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在當前農村電子商務扶持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建議相關部門認真細化和完善鼓勵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劃出相應的資金進行統籌安排。各區、縣(市)政府也安排相應的專項經費,切實為推動電子商務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二是研究制定促進政策,在稅收、土地、網絡等資源配置方面向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農村網商傾斜。三是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發揮政府投入的帶動作用,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農村電子商務領域。
(4)強化平臺服務體系一是做大做強市級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的集聚平臺,同時鼓勵縣級政府建設相應的服務平臺,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的整合發展。二是建設由信息技術服務部門、農業電子商務網站、信用擔保機構、物流配送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農村電子商務協會,提供技術、資金、物流等方面的準公共平臺服務。三是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村網商的發展提供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公共信息平臺服務。
(5)建立人才服務體系一是廣泛開展技能培訓,擴大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總量,提升農村網商的經營技能。二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電商企業經營方式和業態創新。三是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專家智庫,培養一批農村電子商務指導師,幫助農民網商解決經營過程中的問題,破解發展中的“技術瓶頸”。
作者:王潔夏玉柱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