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區教育辦學成效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農村雜志》2014年第十期
1.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出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社區教育要結合社區實際和社區居民人群特點,確定社區教育培訓內容。一般主要有兩大塊:一是社區居民的技能培訓,二是精神文明、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素質提升培訓和文化學歷教育培訓。對技能培訓,主要根據當地產業結構特點和社會需求,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培訓計劃與課程設置上,抓住受訓者的心理和生產實際需要,遵循學以致用、按需施教及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強教材建設,聯系實際,努力改善培訓內容;充分吸收行業部門和企業意見,凸現具有學科特色的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課程項目,加強通識性、應變性,提高教學內容和教材的起點,實現課程內容現代化。近年來,學校通過舉辦種養業能手、職業農技人員、社會化服務人才、計算機操作工等各類培訓班,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和企業對熟練工的需求。
對素質提升方面的培訓,主要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質、科學素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目的,并結合時事政治和當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文明禮儀、法律法規、公民道德、生態環保、文體娛樂、健康養生、政策宣傳、科普講座、安全生產、入黨積極分子等方面的培訓。在教學內容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針對不同的群體和不同需求,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安排不同內容的培訓項目。如針對失土農民的就業技能培訓;外來務工人員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生產效率;針對提升居民文化素質,積極進行各項基礎性教育等。在教學方法上,提高互聯網、多媒體、DCD等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改革傳統教育方式和教學手段,采用面授、現場指導、參觀考察、觀看科技片、學員現身說法或互相切磋等各種形式,增強辦學活力,創設開放、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員不僅親其師、信其道,而且樂在其中,切實把社區教育從灌輸式轉換到提高學員素質上來,把學員從被動客體的角色轉換到自覺的主體上來。
2.骨干培訓,輻射全體,擴大社區教育的覆蓋面
目前,農村社區學校教室一般只能容納50~80人受訓,有些社區學校借助禮堂和大會議室最多也只能容納100多人。社區學校舉辦一次講座受訓人員最多150多人,如果讓社區全體成員都受訓,就要辦幾十次同樣的講座,為提高效率擴大社區教育的覆蓋面,我們的做法是:每次組織培訓,要求受訓對象最好是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入黨積極分子、團員青年、科普志愿者、老黨員、退休教師、社區義工等,也就是社區骨干成員,目的是培訓后通過他們在基層的第二次宣講,起到“廣而告之”的輻射作用,使教育培訓內容輻射到整個社區,讓社區多數成員知曉,達到社區教育培訓效益最大化。當然,社區教育的培訓對象也應根據情況而定,如學校舉辦“法制知識講座”,前來聽課的對象除了社區骨干成員外,還應有社區內的矯正人員及刑滿釋放人員;“慢性病防治和科學健身知識講座”,聽課對象還應有社區內身患慢性病的居民。
3.立足實際,打造品牌,提高社區教育的影響力
社區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要以創建社區教育特色,打造社區教育品牌為目標,不斷提升社區教育的地位,擴大社區教育的影響。打造社區教育品牌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進行系統的策劃和精心設計。這個過程的主要環節是:對本區域“社區人”進行現狀分析,收集相關信息并進行分類統計,確定社區教育的目標,制訂實施計劃。在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教育需求的同時,緊密結合本社區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實際,抓特色教育,抓出成果。鎮社區教育中心在開展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各村社區學校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開展特色培訓。在打造社區教育培訓特色的同時,還要把各社區學校的教育資源、成功做法、特色優勢,進行溝通和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增強現有教學資源的功能,挖掘潛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4.考核評估,表彰獎勵,激發社區教育的辦學積極性
社區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社區教育培訓機構和社區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盡心盡責。除了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外,如何激發社區教育機構包括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辦學積極性也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做好建章立制、量化考核、表彰獎勵等工作。
作者:張水觀單位:浙江省海鹽縣于城鎮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