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資源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中國水土流失的現狀及水土流失的原因
據統計,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面積多達>333.33萬hm2,平均每年能達到6.67萬hm2。我國人均耕地占有面積約0.093hm2,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的0.25hm2。其中,人為的水土流失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因素,例如:人們不合理的開墾荒地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人們不合理的開采礦石、礦砂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于防洪等工程措施的減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其次、自然災害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地形的因素,導致降雨產流過快;有些地方降雨過于集中,地表徑流量過大,從而產生沖溝,同時頻繁受到凍融交替的過程,使其產生凍脹裂隙等;由于有些地方的土質疏松,致使其抗侵蝕能力差等諸多因素。
2水土流失所帶來的危害
2.1易引發洪、澇災
1)水土流失會使土壤的蓄水量減少。土壤顆粒間的空隙是水分主要的存在空間,也是涵養水源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土壤的流失,使其貯水空間隨之減少,土壤的蓄水量也隨之減少。從某種角度來說,就相當于上游流域水土的流失,使其匯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從而使水塘、水庫、湖泊以及河道等的淤積增強,導致蓄水容積減少,蓄水量也相應減少,這樣也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易造成澇災。2)過多的水土流失會使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尤其是在山區,當暴雨發生時,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夠,使其土壤的含水能力減低,當降雨強度大于土壤的滲透能力時,極易出現山洪等自然災害。
2.2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水土流失使植被遭到了破壞、徑流改變、土壤及地質結構受到了影響,當遭遇到暴雨時,很容易形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破壞,嚴重危害人們的正常生活。
2.3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隨著大量的水土流失:①使水庫的容積相應的減少,在削弱水庫的防洪能力的同時,也減少了水庫的使用壽命,甚至是造成漫壩、垮壩等災害;②會使河床抬高,導致洪水宣泄不暢,使其水位上漲,大大降低了行洪能力。
2.4破壞土壤肥力
土壤是綠色植物生長所必備的條件,肥沃的土壤,不僅能夠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還能為其不斷供應足夠的養分及熱量,但是過多的水土流失,就會使裸露在外的土壤養分流失,使其所含的腐殖質減少,從而造成土壤肥力減低。
2.5致使水環境質量下降
我國目前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江、河、湖等的水污染問題,由于洪澇災害的時常發生,表層土壤又以泥沙的形式進入水體中,使水體的含沙量增加,同時也增加了水的渾濁度。在此同時,流失的土壤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及殘留的農藥、化肥等物質,這些有機質伴隨著土壤一起進入水體中,加速了水體的污染,所以說,水土的流失,對水環境的質量有嚴重的影響。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水土流失也嚴重影響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而且是不容忽視且亟待解決的。所以,水土保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效的減少了洪澇災害的發生。我國是洪澇災害的頻繁發生地,有效的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者增加土壤的蓄水量以及滲水能力,大大減少了洪澇災害的發生,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直接的影響。
2)水土保持可以有效減少水土的流失量,在增加了水庫的蓄水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其使用壽命,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水庫的防洪能力。
3)水土的有效保持,減少了土壤有機質的流失,對綠色植物的生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對水體的污染的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4結論
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主題。水利資源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有效地遵循可持續發展更是至關重要。面對當前我國水土流失的嚴峻情況,及生產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保持水土的可持續發展更是經濟發展總戰略的重要內容。因此,確保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的有效可持續利用,是保障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陳本厚單位:貴陽市魚劍河水庫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