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探討范文

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水稻產業發展現狀及探討

《農業開發與裝備雜志》2015年第二期

1水稻產業現狀

1.1品種分布陸良縣水稻品種以云粳、楚粳系列為主,主要推廣品種為云粳26號、云粳29號、云粳30號、楚粳24號、楚粳25號、楚粳26號、楚粳28號、楚粳29號、滇雜31、35號等。2014年水稻總面積1.21萬hm2,優質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1.19萬hm2,占水稻總面積的98.45%,優質稻推廣面積占比增加4.5%。

1.2產業化現狀水稻是陸良縣主要糧食作物,2009~2013年水稻總產5.08億kg,占5年糧食總產的31.99%;每年稻米商品量4400萬kg,商品率達40%。依托1.07萬hm2優質稻米種植基地,培育形成了云南爨鄉米業,紫溪米業兩家專業大米加工企業,設計年加工優質大米2萬t,2013年加工稻谷2126.5萬kg。陸良縣稻米資源利用研究開發水平較低,稻米粗放型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且加工工藝研究水平較落后,糙米、米糠和稻殼的開發利用剛起步。

1.3機械化現狀2009年至2013年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73835.24kW,各類農業機械保有量達6.15萬臺(件)。其中2009年有2臺步行式插秧機,到2013年為止增至6臺步行式插秧機和1臺高速插秧機;稻麥聯合收獲機械增至43臺。并連續五年在三岔河、馬街、中樞、板橋等壩區鄉鎮示范推廣“稻田淺耕+機插秧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累計推廣機插秧1333.33hm2。

2促進水稻產業發展的做法、經驗

2.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一是抓好農田水利建設。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農田排灌體系建設,完善農田道路和橋、函、閘等設施。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切實搞好水土保持。二是切實提高耕地質量。按照田地平整、土地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搞好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造中低產農田,鼓勵農民發展綠肥、秸稈還田和使用農家肥,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建設高標準農田。

2.2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實現品種良種化、種子標準化該注重科技開發資金的投入和科技工作的持續開展,多年來持續向省市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尋求技術支持與合作,加大優質粳稻新品種的引進、自育力度,選擇、應用適應陸良自然條件的優質抗病新品種,促進本地水稻生產的品種更換和品種更新。目前已育成自有知識產權水稻品種3個,并逐步建立完善水稻良種繁育基地。

2.3認真實施財政補貼政策,充分調動種糧積極性為確保支農惠農政策、資金落到實處,陸良縣農業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切實加強領導,加大監管,積極協調配合財政等相關部門,及時劃撥支農資金,不折不扣貫徹執行支農惠農政策。2009~2013年共完成中央、省級種糧補貼、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9402.3萬元,其中農資綜合補貼資金8005萬元,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758.3萬元,糧食直補資金639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50萬元,有效調動了種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4深入推進高產創建活動,強化示范帶動作用根據農業部、省、市縣的安排部署,2009~2013年陸良縣集成應用淺旋節水、扣種稀播、夠蘗曬田、擴行縮株、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施肥等為主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累計高規格、高質量地完成部、省、市、縣四級聯創水稻高產創建樣板1.79萬hm2,共增產糧食3139.46萬kg,累計節約成本2266.2萬元,共增加經濟效益10852.53萬元。其中三岔河鎮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按照“突出重點、講求實效、集中連片、規模示范”的思路,精心組織,以稻/豆、稻/薯兩種模式為主開展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活動。共完成樣板1.62萬hm2,累計增糧1674.66萬kg,節約成本1633.1萬元,共新增經濟效益6405.63萬元。

2.5加強主導品種及集成技術推廣,實現良種良法配套水稻生產上以“主導品種展示、技術集成示范”為重點,按照“供種、機耕、節令、規格、供肥、施肥、管水、病蟲害防治”的“八統一”的要求,集成應用選用良種、扣種稀播、薄膜濕潤育秧、大田淺旋耕節水栽培、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施肥、精確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多項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2.6積極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深挖土地潛力陸良縣2006~2012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累計推廣29.58萬hm2次,其中水稻7.03萬hm2,實現總增產4473.5萬kg,實現節本增效12227.1萬元。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主要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逐步建立并完善。更多的農民受到了系統完善的技術培訓和指導,糾正了傳統施肥和盲目的施肥習慣,施肥方法更趨合理。體現在:改變了施肥的“三重三輕”(輕有機肥、輕鉀肥、輕中微肥);改變了不恰當的施肥方法(淺施、表施等);改變了無針對性施肥模式(不管作物、區域、輪作一個配方,一個模式)。在配方使用上發生四個轉變:改變了單質肥料混合做底肥的現狀;改變了一個配方在所用作物通吃的現狀;改變了長期施用低濃度配方肥的習慣,中高濃度配方肥被逐步重視;新型控釋肥開始受到農戶青睞。

3產業制約因素

3.1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短缺是阻礙農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是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設施化程度不高,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二是受資金和政策的限制,龍頭企業與基地規模不配套,農產品加工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產業鏈不長,流通體系不健全。三是農業技術研發儲備、科技培訓、技術示范推廣的資金有限,從而導致技術研究及儲備不足,農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慢,甚至很多常規技術在倒退。

3.2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農用物資價格高位運行,種糧比較效益不高,水稻生產生態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糧農的生產積極性受挫,重經作輕糧作的現象蔓延。

3.3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農戶在生產與經營中“各自為政”,缺乏規模效應和勞動生產率的優勢,使農業生產難以形成規范化種植、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嚴重制約著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嚴重,勞動力素質下降,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及集約化經營受到制約。

3.4產業鏈條短缺稻米精深加工水平低,企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企業與農戶的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突出;農戶生產經營小而分散,不利于水稻生產機械化、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僅有一家龍頭企業從事大米加工,年加工1萬t,僅為全縣稻谷產量的10%。

3.5土地狀況趨于惡化工業化、城鎮化占用耕地,高速公路、土地流轉發展其他種養殖業,農戶、居民住宅建設大量用地,水稻(糧食)種植面積繼續減少趨勢無法扭轉,穩定水稻耕地面積難度增大。連年增施化肥,不施或少施農家肥,土壤有機質降低、肥力下降。

4產業發展對策措施

水稻是陸良縣傳統優勢產業,目前水稻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技術問題和效益問題,通過良種、良法、良田技術綜合集成配套,我縣水稻生產尚有較大潛力可挖。發展水稻生產,需要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效益上取得重大改觀,從而深入挖掘水稻生產潛力,促進水稻產業更大的發展。

4.1應用良種良種是水稻產業發展的核心。目前我縣種植品種多為常規稻,稻米品質較優,雜交稻的推廣面積不大。良種工作應以研發引進高產、優質、高抗、適宜的新品種為核心,進而將陸良縣水稻產業帶上全新的地位。

4.2落實良法良法是水稻產業發展的關鍵手段。科學技術在水稻生產中重要性在于,一是高產優質品種發揮了增產核心作用,好的品種已成為水稻增產最直接、最有效、最顯著的要素。二是好種還需好技術,配套集成栽培技術最大限度發揮出品種增產潛力。三是科技工者在防災減災、重大病蟲害防控等方面的支撐作用。要確保水稻產業的傳統優勢地位,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以成果轉化為手段,以創造經濟效益為目標,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扶持開展糧食生產科技創新,認真抓好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提高糧食生產良種覆蓋率,深挖糧食增產潛力。

4.3培育良田加強項目實施整合力度,加快中低產田地改造進程,實施保護性耕作措施,試驗推廣淺免耕栽培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擴大綠肥種植、實施秸稈還田,不斷提高耕地質量,為水稻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4.4推廣機械化機械化、輕簡化生產可以節省人工投入、節約物資投入。2013~2014年在省市科研院所專家的指導幫助下,該縣在四個水稻主產鄉鎮示范推廣“稻田淺耕+機插秧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該技術與傳統培栽方式相比,具有節水節肥、省工省時、增產增收和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提高稻米營養品質和衛生品質的效果。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的集成推廣應用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節本增效。

4.5實施標準化良種、良法、良田主要是技術問題。而機械化、標準化則是關乎水稻產業的效益問題。該縣的標準化生產規模與水稻生產規模極不適應,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等幾乎為零。要加大農業標準化實施力度,抓好“三品”建設,開發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提高糧食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全面推進糧食產品戰略升級。

4.6推進產業化

4.6.1做強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把發展龍頭企業與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結合起來,實行定點培植、重點引進、強強聯合,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糧食產業龍頭企業。

4.6.2擴張產業規模。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把基地建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第一車間”來抓,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重點,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培育生產大戶、典型戶,支持、推動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稻米優勢農產品基地。

4.6.3打造知名品牌。加強糧食作物新品、名品、精品開發,加快名特優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加大農業標準化實施力度,加強品牌建設,開發建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提高糧食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全面推進糧食產品戰略升級。

4.6.4完善利益連接。引導龍頭企業與糧食生產基地和糧農通過股份合作制、簽訂合同訂單、委托生產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型或半緊密型經濟利益共同體,降低和有效規避農戶市場風險,保障糧農增收渠道通暢。引導、支持加工企業完善自身建設,通過建立和延長產業鏈,把加工、銷售環節從生產環節中延伸出來,實現產加銷、農工貿以及產前產后諸多環節按市場經濟要求緊密連接起來,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農業生產從要素投入到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實現社會利益的合理分配,提高種植環節的收益。

作者:武燕飛劉麗芬馬金生何樹崗陳文周單位:陸良縣三岔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陸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吃奶摸下激烈免费视频免费 |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男男gay做爽爽的视频免费|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黑人巨茎大战欧美白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教师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a级毛片| 美女扒开裤子让男人桶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日产乱码免费一卡二卡在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欧美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激情成人综合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调教她的尿孔h导尿|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asspics美女裸体chinese| 天天躁夜夜躁很很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