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探討范文

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探討

《農村科學實驗》2018年第2期

摘要:普惠金融的實質就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和有效的金融服務,我國廣大農民群眾正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從國家層面確立了普惠金融的實施戰略,標志著普惠金融成為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認為,我國發展普惠金融的關鍵在于發展農村金融,將金融服務延伸和滲透至農業產業鏈中,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以普通農戶和農業產業現代化的需求為導向,提供高效的金融助農產品,是貫徹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移動支付作為最有效能的普惠金融產品之一,其在我國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程度直接關系著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進程。近幾年來,雖然借助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支付產品的不斷革新,人們的支付觀念和消費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我國移動支付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在幾年內得到飛速攀升,但是農村地區在這場變革浪潮中卻顯得反應遲緩、發展滯后。因此,筆者嘗試對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和潛在的機遇進行分析,嘗試為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提出精細、合理和審慎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村金融服務;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農村支付環境;農業產業鏈;電商下鄉;金融基礎設施;農村金融生態圈;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

一、移動支付的基本情況

(一)移動支付的基礎概念

移動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服務,以移動設備為載體,接入通信網絡或使用近距離通信技術完成信息交互,實現資金從支付方向受付方轉移從而實現支付目的的一種支付方式,移動設備泛指手機、PDA、移動PC等。移動支付屬于電子支付的范疇,但是由于移動支付與移動通訊技術、無線射頻技術、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又具有自身比較鮮明的移動性、及時性、定制化、集成性等特點。目前移動支付通行的支付方式有短信支付、掃碼支付、指紋支付、聲波支付等。按照支付額度,移動支付可以分為以購買游戲、視頻等交易為主的微支付,以及在線購物、繳納停車費等近距離支付為主的宏支付兩種。按照完成支付的技術條件,移動支付可分為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為主的遠程支付,和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為主的近場支付。按照支付賬戶的性質,移動支付可分為銀行卡支付、支付賬戶、通訊代收費賬戶等。按照交易對象,移動支付可以分為“個人對個人”支付(P2P)以及“個人對企業”支付(C2B)。移動支付的參與方既有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包括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及一些應用領域,電信運營商以及手機廠商也是移動支付的參與者之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移動支付與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實質就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和有效的金融服務,而移動支付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易滲透、輻射面廣、適應力強等特點,使其當仁不讓成為最具效能的普惠金融工具之一。移動支付以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為依托,只需要較少的成本投入就能搭建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的金融基礎設施,顯著降低對金融物理網點的依賴。因此,對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有利于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服務響應能力,有利于提升農村地區資金流轉速度和經濟循環活力,有效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成本與收益不對稱的問題。為貫徹精神和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于普惠金融的相關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末了《條碼業務支付規范》,標志著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民銀行將不斷鼓勵和規范金融創新,貫徹和踐行以移動支付為主的普惠金融。

(三)我國移動支付發展歷程

縱觀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其雛形見于1999~2002年間,當時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機構與中國移動開展合作,在沿海省份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試點工作。2004年,中國銀聯開始嘗試以銀行卡綁定手機的方式與國內移動運營商開展合作。2006~2008年間,中國移動先后在廈門、長沙、廣州、重慶和上海啟動近場支付的商用試驗。2010年,中國銀聯與工、農、建、交等18家銀行機構,以及聯通、電信2家電信運營商及部分移動電話制造商共同成立了“移動支付產業聯盟”。2011年,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是由于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等支付標準不統一,導致國內移動支付尚未有較大的推動力。2012年,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簽訂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標志著我國移動支付的標準確定為13.56MHz標準(即NFC標準),國內移動支付標準自此統一,去除了一些技術層面的分歧。同時,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并同時取得了支付業務許可證,在移動支付產品的開發和推廣上起到了積極作用。經歷了雛形、起步、發展、壯大等幾個階段后,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從2011年的742億元激增到2016年的157.55萬億元,增長2000多倍。

(四)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現狀

自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全面推進深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起,各銀行和支付機構便不斷下探經營重心,使移動支付這一新興支付方式開始在我國農村地區生根發芽。據近幾年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和《農村地區支付業務發展總體情況》顯示,2014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筆數67.22億筆,交易金額28.55萬億元;2015年,移動支付業務筆數138.37億筆,交易金額108.22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105.85%和279.05%,其中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業務31.49億筆,交易金額13.68萬億元,分別占全國支付業務的22.76%和12.64%;2016年,移動支付業務筆數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85.81%和45.58%,其中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業務筆數50.86億筆,交易金額23.40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移動支付業務的19.78%和14.85%,同比增幅分別是61.51%和71.53%。由上述數據可見,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呈飛速發展態勢,而農村地區雖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扶持下經濟、金融均得到蓬勃發展,但囿于先天基礎、軟硬條件、人口狀況等客觀條件制約,移動支付業務在發展進度、規模、成效上仍要遠低于城鎮地區,同時也顯示出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市場仍然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和良好的前景。

二、國際移動支付發展及啟示

從全球移動支付發展歷程看,其雛形是1997年可口可樂公司支持“短信支付”(SMS)形式購買旗下產品所形成的,1999年,出現了菲律賓的SmartMoney和日本的NTTDoCoMo,2001年之后,移動支付才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普及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除中國以外,日、韓的移動支付發展較為成熟,西歐、美國等國發展相對緩慢,印度正在積極推動移動支付,而非洲各國的移動支付在推動發展落后地區普惠金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全球移動支付產業正在逐步呈現國際化發展態勢,如美國支付巨頭“貝寶(PayPal)”近年來與麥當勞、Uber、Orderbird等企業合作布局歐洲市場;中國臺灣中華電信現加入亞洲NFC聯盟,與亞洲地區其他運營商嘗試合作推出跨境NFC支付服務;支付寶正在迅速地將業務向海外市場擴張,設立海外子公司并為全球跨境移動支付提供支持等。

(一)美國:培育移動支付生態

圈美國移動支付發展較好,在近場支付(NFC)方面出現了較多的技術模式,谷歌在2011年推出了“谷歌錢包(GoogleWallet)”,但下載量相對較低,蘋果在2014年推出了“蘋果支付(ApplePay)”,迅速在全美啟用?!疤O果支付”的面世使得NFC支付大有取代傳統支付的趨勢,但總體來說,美國近場支付仍然屬于探索發展階段,尚未達到中國甚至日本、韓國的規模,但自2015年美國政府出臺要求零售商全面配備觸碰支付終端的政策后,美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得到較大提升。美國移動支付發展最具借鑒意義的是政府在行政層面推廣觸碰支付終端,促使原先以刷卡為主的美國零售市場支付方式慢慢向近場支付轉型。在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推廣和應用的首要條件是受理市場,政府部門或可利用行政手段在農村地區布局受理市場,增加移動支付的應用模式。同時,美國“Square移動支付公司”利用類似國內“手刷”的外聯設備,在第三方的立場串聯銀行、商戶和消費者等參與者,為他們提供簡便高效的消費、轉賬服務,形成相對閉合的移動支付生態圈,這種模式也是值得借鑒的,其外聯刷卡設備在我國完全可以由銀聯云閃付、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等掃碼終端替代,相比之下還會更加合規、安全和簡便。

(二)歐洲:整合產業鏈,打造大品牌

歐洲移動支付起步較早,捷克的Expandia銀行與RadioMobile公司在1998年就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手機銀行系統。在歐洲,類似英國的移動支付平臺Minitise,主要是基于短信支付和移動互聯網支付兩種主要形式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但是歐洲各國NFC支付的發展則相對緩慢,只有法國政府大力支持的“CityZi”移動支付品牌獲得了較大的成功,法國政府組織電信(移動)運營商、銀行機構、手機廠商、零售行業、大眾捷運行業支付服務商共同參與,大力支持基于近場支付技術的“Nice移動非接觸式城市”項目建設,在消除行業壁壘的同時,統一了技術標準和受理網絡,具備了統一的品牌標志——“CityZi”,參與各方均使用同一品牌以及標準化的分潤機制,提升了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實現了產業鏈的整合。法國政府借助行業合力,統一技術標準、受理網絡、品牌標志的方式對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網絡的建設是具有啟發意義的,特別是激活農村地區電信、金融、零售、收費繳費、農產品上行和商品下鄉等產業鏈的整合方面,可以嘗試形成農村地區的特有品牌,加上政府的推動和扶持,更好地讓移動支付扎根于農村。

(三)亞太:政府主導刺激產業發展

除中國目前的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全球移動支付的翹楚之外,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在全球都處于領先地位。日本移動運營商NTTDoCoMo主導推行的手機錢包業務“Osaifukeitai”在全球屬于成功的NFC支付技術案例,通過手機廠商、運營商、零售商和金融、交通等產業形成的強大產業聯盟,健全了移動支付體系。韓國的三大移動運營商先后聯合金融機構開通了采用紅外技術的移動支付業務,三星電子則于近年研發了基于NFC支付的“三星支付(SumsangPay)”,并廣泛在三星品牌手機中加載NFC模塊,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為了推動移動支付產業鏈的發展,制定了近場支付的商戶可以享受2%消費退稅的優惠政策,從而鼓勵和刺激商戶主動使用移動支付進行結算,極有力地推動了移動支付的發展。韓國政府針對移動支付的發展制定專門的退稅優惠政策,類似于我國2017年之前沿用的“三農優惠”“縣鄉優惠”等刷卡手續費減免政策,這些優惠政策曾經一度助推我國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推動農村移動支付方面,如果相關部門能制定出臺一些與稅收、費率、通信等相關的優惠政策,在推行的深度和廣度上勢必會有較大幅度的拉伸。

(四)非洲:對傳統銀行進行補位

非洲地區移動支付業務正在迅猛發展,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非洲金融服務網點較少,而且金融服務成本較高,因此在一些偏遠的、沒有傳統銀行分支機構的地方較為契合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其針對性非常明確,消費者可以通過移動支付的方式購買商品,所以非洲移動支付業務對傳統銀行業務的補充作用非常明顯。非洲移動支付主要還是采取SMS技術,在移動支付產業中,以肯尼亞運營商Safaricom于2007年主導的M-PESA手機支付業務最為典型。某種程度上來說,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如肯尼亞)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傳統銀行分支網點分布稀疏,金融服務成本過高,支付結算手段落后,與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有相似之處。而以M-PESA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業務為當地低收入人群提供了高價值的金融服務,對傳統銀行業務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為零售業提供了豐富的支付渠道,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三、農村地區移動支付面臨的挑戰

(一)農村人口持續外流且結構失衡

人口因素決定了移動支付的受眾面,而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在基數較大的基礎上還存在如下特點,對移動支付業務的推動和普及有著一定的影響。一是大量人口持續外流。多年以來,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出于改善自身生活質量的努力,或異鄉打工,或脫農進城,很大一部分青壯年處于全脫農和半脫農的狀態之中,農村地區人口一直處于實質上的“負增長”。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2000~2010年的10年間,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口減少約1.3億,由于人口減少,致使不少“無人村”出現,政府部門不得不實行撤村并戶。以筆者所在的湖北省荊州市為例,經過近幾年對農村地區的撤村并戶,全市行政村組已由原先的2395個縮減到了現在的2283個,降幅為4.68%,這一數據清晰地顯示了農村人口外流這一變化趨勢。二是年齡結構嚴重失衡。當前,我國農村老年人口占城鄉老年人口比例高達73.7%,農村老年人口占農村人口比重已超過18.3%,且39.3%的老年人生活相對貧困。同時,人口流動產生的留守兒童占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其中近80%由上一輩撫養,這就造成年齡結構的失衡。由于青壯年的持續流失,現在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基本以老幼為主體,中堅群體的缺失成為常態,呈現出明顯的空心化特征。這種以老幼為主體的人口結構在行為特征上通常表現為傳統習慣頑固,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新工具,并且缺乏主動性。同時,受到自身素質的客觀局限,也難言及真正去了解和掌握新生事物。因此,青壯年人口的流失和年齡結構的失衡對本就稀薄的移動支付發展生態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二)農村人口收入水平低下

中央多年來著力為農村松綁減負,各種減稅惠農政策的出臺增加了農村地區人口收入,使得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以及收入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仍有三個現實難以回避:一是即使農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相比仍然處于社會較低檔次。據統計,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63元,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與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2.72,由此可見農村地區可供支配的財富仍是相當有限的。二是農民收入增幅雖高于社會收入水平的平均增幅(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均人增幅為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幅5.6%,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但由于農民收入起點較低,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率的因素進行抵減,增幅有限,遠沒有數據顯示的樂觀。三是由于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農產品生產,但農產品的市場收購價格一直波動較大,雖有國家價格補貼體系的存在,實際情況是補貼并不能完全覆蓋生產成本和保證收入,所以農民收入始終不太穩定,以致作為支付工具推廣的起始觸發點不能提振,因此對新型支付結算工具的推廣應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三)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

經過多年的發展,農村地區的“村村通電話”工程和“信息下鄉”活動的成效開始逐漸顯現。大多數行政村都通了移動電話,也有了寬帶等現代通訊設施。應該來說,對于移動支付有了必備的硬件環境,但要談及發展,這樣的基礎條件還顯得較為羸弱。具體體現在:一是基礎建設存在“死角”和“盲區”,至今仍有少數邊遠地區電話、寬帶未架設到位,缺乏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配套設施。二是寬帶的開通率不高,農村人口與網絡關聯的信息需求、娛樂需求還不強烈,一般不具備投入的主動性,對那些剛剛覆蓋電話和寬帶邊遠地區就更是如此。三是智能電話、便攜電腦、平板電腦等高科技信息產品的普及率還不高,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地區智能手機普及率僅為32%,這一點也與農村人口年齡結構存在直接關聯,老齡人口在接受和使用信息化產品時總是存在心理障礙和使用障礙。

(四)農村地區消費場景受限

由于受到收入總量的制約,農村地區的整體消費需求是受到抑制的,在目前以及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生活必需品仍是農村地區的主要消費之一,而且由于農村自有生活類產出的特點,這些必需品也被局限于有限范圍。生活必需品消費屬于低端層次,缺乏發展的彈性,這就導致農村市場的支付交易始終處于相對靜態。同時,這類需求多以現金交易為主要實現形式,客觀上也限制了支付形式的創新。另外,目前農村地區的小超市、小商鋪、小批發等微型經濟體規范化程度不高,無證件、無執照、無審批的現象不是個例存在,這與日趨完善的市場監管形成背離,也使得金融機構在選擇與商戶合作時面臨規范與發展的兩難境地。正是由于農村地區消費場景的單調,使得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源動力與引擎,發展受到掣肘。

四、農村地區移動支付面臨的機遇

(一)人口基數大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雖然從長期趨勢上來看農村人口處于下降通道,但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有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50.32%。所以即使剔除人口下降、消費意愿不足、可支配收入較低等外圍因素外,農村市場仍然蘊含著頗為可觀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目前國內經濟形勢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撬動和發掘農村市場潛力,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無疑是令人期盼的。一旦政府部門出臺政策扶持,加之移動支付服務商下探經營重心,結合農村地區龐大的人口基數,給予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其得到精心培育和穩步發展,勢必會為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環境建設提供新的支撐,也會給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支付市場帶來跨越式發展。

(二)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

目前外流人口農閑外出務工者居多,農村地區擁有的巨大消費潛力只是被轉移釋放到了城鎮地區,而且絕大多數人口暫無脫離農村戶籍的意向,這一點在當前惠農政策越來越好、支農力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愈發明顯。加之農村地區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城鄉差異的不斷縮小,在今后一個時期內,農村外流人口回歸農村也是可預見的。這些屬于消費中堅力量的農村人口一旦逐步回歸農村,將會極大地刺激農村地區的消費,隨之而來的是農村地區零售業將會水漲船高,與此同時各種支付方式也將齊頭并進,因此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巨大消費潛力的帶動下將會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普及。

(三)農村地區支付方式

迅速轉型農村產業化的不斷發展,使得在農資交易和糧棉油收購領域涉及的資金流越來越大。由于這一類型的交易涉及資金量較大,單純使用現金不僅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在需求的倒逼下這類交易率先脫離了現金媒介,改為移動支付和網上支付為主。據統計,2016年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業務占比約47.3%,同比增長24.53%,且預測每年有近10%左右的增幅。移動支付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已經被一部分農村民眾率先享受和體驗,也為他們的日常支付行為帶來了迅速轉型的可能。雖然囿于農村硬件環境的制約,這部分需求還未得到充分釋放,但在可見的將來,在使用慣性的驅使下,移動支付的發展前景尤為可期。

(四)電商下鄉為移動支付帶來發展契機

目前,各種電商平臺在農村地區的渠道下潛,已經在不經意間逐漸改變著農村地區的現狀?,F在農村地區走一圈,隨處可見的農村淘寶墻體宣傳廣告,替人網購和快遞收件的菜鳥網點逐漸增多,以順豐快遞為代表的各家快遞機構也在積極布點、開拓市場。同時,多家銀行也在緊鑼密鼓上線自有電商平臺,像工行的“融e購”商城、農行的“e農管家”、建行的“善融商務”等,通過引導農戶入駐,提供農資產品供應服務,直接推動農村的移動支付發展。線上向線下拓展,物流體系城市包圍農村、農村連接城市的雙向高速通道的建立,支付壁壘的打通,勢必會帶來農村地區支付環境的大變革。

(五)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不斷改善

近幾年,在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的號召下,各家金融機構都將農村市場作為了重要戰場,也寄望在農村市場獲取新的發展亮點。依托惠農金融服務點建設,新型支付工具已經貫穿于農產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以及家庭農場等“四類經營主體”,而農村小型超市、農資服務部等商戶的電話銀行、手機銀行、POS等支付工具,使移動支付在有條件的行政村組得到了一定的推廣應用,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農村地區民眾的支付習慣。同時,截至2016年末,我國農村地區已開通單位銀行結算賬戶1823.07萬戶,個人銀行結算賬戶35.61億戶,銀行卡25.52億張,人均持卡量2.8張,助農取款服務點達到93.34萬個,行政村覆蓋率超過90%。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使得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發展有了一個夯實的平臺,有助于實現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輻射式推動。

五、發展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思考

(一)建立長效宣傳機制,側面化解農村人口流失和失衡問題由于當前農村地區青壯年人口流失較多,留守家庭較多,且人口老齡化相對嚴重,根深蒂固的現金情節難以輕易消除,因此在我國農村地區推廣移動支付,加強正面的宣傳引導顯得尤為重要,農民群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意識亟待轉變。就宣傳手段而言,要針對農村市場和移動支付的特點,立足于實際的操作和使用,灌輸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與現金支付方式相比的諸多優勢。對于負面輿論,應當及時控制,消除農村地區群眾的顧慮,通過宣傳提升農民群眾自我保護意識,樹立農村地區對移動支付產品的信心。同時,針對農村地區移動支付可能出現的風險,電信運營商、銀行機構、支付機構以及銀行卡清算組織應當改善加密技術,為迎合農民群眾心理可以專門增加例如U-key、二級密保等方式的加密環節,確保在農村地區使用移動支付沒有后顧之憂。

(二)以移動支付牽動普惠金融,助力農村經濟增長

將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貫穿于整個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的建設中,不僅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舉措,而且具備相當可操作性的手段。一是通過移動支付逐步使城鄉金融服務去差異化,逐步在移動支付這條主線中嵌入咨詢、補貼、電商、便民、物流等功能,使移動支付串連起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提升農民群眾的歸屬感和對移動支付的認同感。二是借助移動支付實現農村地區增信授信,以移動支付作為渠道對農村地區信用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實現信貸資金發放到戶,提升農村地區資金對移動支付的依賴程度。三是利用移動支付暢通涉農企業、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糧油副食加工企業和農民群眾之間的資金流轉,提升農村地區整體收入,同時加快移動支付在電子商務、物流運輸、代收代繳等領域的應用,增加農村地區就業機會,刺激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在農民群眾收入增加和人口回歸的環境下,又可以反作用推動移動支付的全面鋪開和普惠金融的建設進程,形成相互促進、逐級促進的良性循環。

(三)配套出臺激勵政策,施惠讓利“三農”決策層

應當將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發展視為系統性的利農、便農、惠農長效工程,給予大力的肯定和支持,并確定人民銀行的主導地位。在此基礎上,人民銀行協同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農業部門、商務部門以及電信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產業邊界,明晰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框架。前幾年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與人民銀行、中國銀聯的刷卡手續費減免等惠農政策是分不開的,但2017年的刷卡手續費改革暫停了這些政策,雖然這些優惠政策的暫停與“套三農”“套縣鄉”等違規行為不無關系,但是站在大局的角度,政策不可因噎廢食,一些有利于推動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例如費率減免、費用補貼等,應持續跟進。同時還應提請政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對積極使用移動支付的涉農商家、企業實行適當的減免稅收政策,刺激和鼓勵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鋪開。

(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特有品牌

在央行制定的法規框架下和各方共同構建的移動支付生態圈內,各電信運營商、銀行機構、支付機構、網絡平臺可嘗試從橫向開展合作共建,從縱向開展錯位競爭,充分引入城鎮發展的成功經驗,針對農村地區特點加以適當調整,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順利將優勢發揮到最大化。特別是電信運營商,可以針對農村地區移動支付,出臺一些具備NFC功能的智能手機優惠政策,讓移動支付的硬件設施能夠迅速在農村地區鋪開,完善農村地區移動支付受理環境。在此基礎上,由行政部門出面打造符合我國農村特色的、有別于城鎮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和受理網絡的農村移動支付品牌,在一定時期內專門用于農村地區資金流轉,并將移動支付的功能延伸至涉農企業、農資采購銷售、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結合農村電商的不斷延伸和擴展,使農民群眾真正感受到“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方便和實在,從而更好地讓移動支付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

(五)豐富農村移動支付應用場景,構建閉環生態圈

移動支付的使用頻率、推廣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應用場景,而我國農村地區的短板也正在于此,因此推動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一大重要條件就是構建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的閉環生態圈。人民銀行作為支付主管部門,可以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共同開鑿移動支付下行渠道。一是整合農村地區資金流、信息流、支付流、供應鏈流,使移動支付貫通其中,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二是集中力量整合農村醫療、出行、就學、購物、繳費、保險、理財等消費環節,植入移動支付作為支付結算手段,豐富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應用場景,形成相對閉環的移動支付生態圈。同時,利用NFC支付和掃碼支付兩條平行推進線路,使移動支付逐步滲透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吸引農村居民在線下各類消費場景使用移動支付,提高用戶粘合度。

參考文獻:

[1]閆治國.移動支付發展的國際借鑒及思考[J].中國農村金融,2016(13).

[2]趙艷秋,徐恒.NFC:芯片提高產品易用性卡技術推動上下游協作[N].中國電子報,2008-4-15.

[3]楊林.移動支付已占行業總量逾八成移動技術促普惠金融發展[N].和訊網,2017-12-18.

作者:鄭家慶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荊州市中心支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囗番漫画全彩无遮拦老师|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男人的j进入女人的p的动态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极品唯美女同互摸互添| 六月丁香色婷婷| 色综合67194|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高嫁肉柳风车动漫|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欧美xxxx喷水| 免费播放春色aⅴ视频| 91秦先生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欧美色图校园春色| 国产91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女性特黄一级毛片|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午夜视频体验区|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成年人视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