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化纖與棉花的競爭力范文

淺談化纖與棉花的競爭力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化纖與棉花的競爭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化纖與棉花的競爭力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棉花與化纖的優劣勢,來說明棉花與化纖之間的替代、競爭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從紡織業的發展歷史看,紡織原料結構中棉花占比逐步下降,化纖占比逐步提高,未來化纖與棉花將趨于和平共處,相互促進。中國棉花政策將有所調整,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也將平衡棉紡產業的利益,但棉花受制于種植面積有限,未來紡織原料需求的增長將主要依靠化纖。我國紡織工業原料主要包括化學纖維和棉、毛、麻、絲等天然纖維。2017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430萬噸,占全球比重超過50%。其中:化纖4533萬噸,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83.5%;棉花755萬噸,占13.9%。隨著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對原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天然纖維受制于種植、養殖業規模的限制,難以有大幅度的增加,甚至出現下降,因此,紡織纖維原料需求的增長主要依靠化纖來滿足。

1.棉花與化纖的關系

1.1棉花與化纖的優劣勢對比與棉花的形成直接競爭和替代關系的是以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為主的棉型化學纖維,各種紡織原料的獨特風格源于其特定的化學結構及“生產”工藝。棉花與化纖各具其優劣勢(如表1所示),但這些優劣勢不是絕對的,隨著技術進步也在發生某些變化,比如:棉花比化纖強力低,隨著紡紗、織布技術水平的提高,到最終織物,棉花強力低的弱點已經得到很好的修復,并且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服裝更新換代快,不再需要化纖那么高的強度;滌綸織物自然環境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但隨著循環再利用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物理法或化學法的循環再利用,將大幅度提高回收利用水平,一些知名品牌已經計劃到2020年部分甚至全部采用循環再利用聚酯纖維取代原生聚酯纖維;滌綸比棉花最大的缺點是回潮率低,但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能夠做到不僅吸濕而且排汗,更加適合運動和戶外環境。在中國,土地是稀缺資源,我們不得不考慮生產這三種纖維占用土地資源的情況。據中國棉花協會2017年數據,全國植棉面積為4413.2萬畝,產量604.7萬噸,依此測算500萬噸棉花(皮棉)需243萬公頃棉田。粘膠短纖所用木漿,以熱帶速生林6年成材計,每公頃可產30噸粘膠短纖,合5噸/公頃•年,依此測算500萬噸粘膠短纖需100萬公頃速生林。而中國漿粕及制漿木材95%依賴進口,實際占地可僅考慮粘膠短纖工廠占地,500萬噸粘膠短纖占地約1400公頃。中國年產40萬噸直紡滌綸短纖項目占地約720畝,依此測算500萬噸直紡滌綸短纖占地僅600公頃。因此,在中國,生產化纖的用地與種植棉花的用地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目前的環境保護問題非常突出,節約用地,甚至是退耕還林,對環境正面效應遠大于生產化纖的負面效應,因此中國在目前階段似乎更適合多生產化纖。

1.2棉花與化纖的關系演變在最近幾十年紡織業的發展過程中,棉花、化纖表現出競爭、替代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在不同的時間段,棉花與化纖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早期的競爭中,更多表現出化纖對棉花的替代關系。化纖本就是為彌補天然纖維不足而生的,并且以其價格優勢保持對棉花的強替代性。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市場對功能性、差異化、時尚性產品的追求越來越熱烈,化纖可以通過物理和化學改性來滿足上述需求,主動替代部分棉花應用市場。特別是粘膠短纖,由于其和棉花的性能更為接近、產品可降解,因此它對棉花的替代性更強。另外,滌綸長絲可直接替代部分棉紗3,省去紡紗過程,更具成本優勢。隨后逐步進入到良性競爭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化纖更具成本優勢和發展優勢,棉花產量增長有限,在生物技術未取得革命性突破前,未來增量主要依靠化纖,且主要用于技術紡織品領域。棉花改性空間很小,但隨著后道紡紗、織布水平的提高,棉花的某些劣勢得到了彌補。競爭推動了棉花與化纖各自領域的技術進步。未來,上述三方面的關系將會是并存,并且以后兩者即競爭和相互依存的關系為主。混紡使得棉花與化纖性能互補,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的變化使棉花與化纖作為主要紡織原料互相補充,替代則更多體現在個別的細分市場領域。

1.3棉紡行業原料結構變化我國棉紡織工業原料結構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全棉時期、棉滌混紡穩步發展時期、滌棉混紡及新型纖維混紡快速發展時期,棉花在紡織原料中逐漸退居第二位1。從近十年數據看,棉花用量總體呈減少趨勢,2015年棉花用量最低,為675萬噸,比2007年減少41.3%;棉紡用粘膠短纖持續增長,2017年達到340萬噸,比2017年前增加了220%;棉紡用滌綸短纖2013年最高達960萬噸,比2007年增加了36.6%,但2017年下降到900萬噸,主要是由于中國的“禁廢令”影響了再生滌綸短纖的產量。綜合來看,中國棉紡產業使用化纖量持續增加,2017年達1270萬噸,比十年前增加51.7%。棉花與化纖占中國棉紡行業纖維用量的比重呈剪刀差走勢,棉花占比逐步下降,化纖占比逐步提高,2013年后基本穩定在60%以上。這種結構變化的原因:一是國家臨時收儲政策造成中外棉差價,棉紡企業為降低成本不得不轉用化纖;二是中國的化纖無論是數量、成本還是質量,都具有國際競爭優勢。但棉紡行業原料結構的這種變化并不能說明化纖在持續替代棉花,預計隨著棉花政策更加市場化的調整,棉花用量會逐步回升,從而達到新的平衡。

2.棉花

2.1中國棉花政策的演變中國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產國與消費國之一,棉花產業發展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利益,關系到紡織工業發展,對中國國民經濟影響較大。因此,在棉花市場運行中,國家的相關政策始終貫穿其中,對棉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1999年,中國和美國在北京簽署了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中國承諾關稅內進口配額為74.3萬噸棉花,到2004年增加到89.4萬噸。2005年5月1日起,對超配額進口棉花實行滑準稅制度,根據不同的價格,征收5%~40%的關稅,滑準稅率不斷調整。為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保護棉農利益,保證市場供應,2011~2013年實施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三年收儲政策后,各方矛盾突出,國家積極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由市場供需形成價格,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2014年,取消棉花臨時收儲,在新疆啟動為期三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2017年,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確定2017-2019年棉花目標價繼續試點。從總體趨勢看,棉花政策在向著公開、透明、開放和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

2.2中國棉花供需情況近幾年,棉花用量持續下降,而進口棉用量下降的更為明顯,2016年進口棉僅90萬噸,不到進口高峰時的20%。但進口棉紗數量大幅增長,平衡了部分下游客戶對純棉紗的需求,而這部分進口以粗支紗為主,高支紗生產仍以國產為主。國內棉花供給仍然存在一定缺口,高品質棉花短缺問題十分突出,無法有效滿足棉紡企業生產配棉和優質產品開發、升級需求。22011~2013年國家采取了臨時收儲政策,到2013年儲備棉最高峰時達到1353萬噸,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外棉差價達到了最高峰,2017年儲備棉下降到520萬噸。由于內地棉花播種面積逐漸縮減,我國棉花產量呈下降趨勢,直到2017年才有所恢復。

2.3內外棉價差問題為穩定棉花生產、保護棉農利益,我國在2011~2013年度實行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收儲量近1600萬噸。收儲導致國內外棉價差增大,最高時達6000元4,國內棉紡企業壓力巨大,影響了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穩定運行,以及棉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迫使棉紡企業進行原料結構調整,大力研發并生產含有更高比例化纖的新型紗線,以此來降低棉花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3.化纖

3.1中國化纖產量穩步增長近十年來,中國化纖產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年均增長速度為7.38%,但隨著基數的不斷擴大和全球分工的調整,中國化纖產量增長速度逐漸放緩。隨著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消費能力的增強,未來5~10年全球纖維加工總量仍將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長。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纖維加工量將達到2.53億噸5,目前全球纖維加工總量在1億噸左右,說明纖維行業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和對外開放、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以中產階級、老齡消費、年輕時尚等為代表的個性化、差異化、功能化的需求升級,我國化纖的需求潛力將不斷釋放,為行業供給側整體提質增效和發展優質產能提供 了新的契機。“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將助力我國化纖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制造基地布局,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促進我國化纖工業的國際化進程。

3.2中國化纖發展特點中國化纖產業經過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的快速發展,早已成為世界化纖生產大國,現階段我國化纖產業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煉化一體化發展。聚酯龍頭企業實施煉化一體化戰略,成為“煉化-PX-PTA-PET-滌綸”大型化工企業集團,到2025年化纖企業控制的煉油能力將超過1.2億噸,從而確保合纖原料的低成本高質量穩定供應,合成纖維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二是自動化、智能化發展。自動絡筒、自動輸送、自動檢測、自動包裝、立體倉庫等智能化環節已基本成熟應用,車間減員幅度約50%,效益和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抵消了與主要潛在競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劣勢。三是綠色發展。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建設循環再利用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纖維,行業發展更加注重環保和節能減排。四是科技提升品質。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每年通過“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平臺推出將近百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帶動紡織產業鏈配套向以新產品開發、創新拉動需求為方向的價值鏈的整體提升和根本轉變,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3.3化纖在棉紡領域的應用化纖能夠較好的抵充棉花價格波動的風險,混紡、交織有利于發揮各種纖維的特點和優勢,獲得特殊的性能和不同的面料風格。近幾年,棉紡企業紛紛加大研發力度,將特色與時尚相結合,有效避開市場競爭,服裝設計者也更多考慮含有化纖的色彩豐富、多功能、多風格的面料,因此應用化學纖維的企業盈利能力也相對更強。當前及未來更長時期,中國糧棉爭地矛盾依然突出,棉花種植面積難以有效擴張,中美貿易戰將加劇中國棉花短缺,化纖將及時為棉紡行業提供補充。但滌棉混紡織物在目前技術手段下不利于循環再利用及自然降解,因此棉花與粘膠纖維的混紡、交織應是鼓勵的方向。面對被詬病的環保問題,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一直積極應對愈發嚴峻的綠色發展形勢和要求,并于2018年組建了“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開展常規粘膠纖維的綠色化生產,同時萊賽爾(Lyocell)纖維實現國產化,也助力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形成4.5萬噸生產能力,未來3年還將新增15萬噸左右生產能力。

4.小結

從過去10年看化纖與棉花的競爭,雖然化纖占據了一定優勢,但基本是良性的,競爭促進了各自產業的技術進步。未來化纖、棉花趨于“和平共處”,占據各自市場,但增量主要靠化纖由于競爭優勢明顯,中國化纖仍將繼續發展,但發展速度將逐步減緩,并在2020年前后基本與全球增速同步,占全球的比重也會基本穩定。化纖增量更多用于產業,但由于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的原因,中國產業用纖維的比重不會比肩西方國家。中國由于人口眾多、可用耕地面積受限,糧食沒有替代品,未來應更重視糧食生產,受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影響,棉花種植將進一步向新疆集中。2017/2018年度,新疆棉花產量已經達到500萬噸,占全國80%以上,新疆棉花加工量達到140萬噸左右,棉花轉化率不斷提升,同時由于新疆地域環境的優勢,更加適合機械化種植和采摘,棉花種植成本也在逐步與國際接軌。中國將會進一步放開棉花的進口,增加配額數量。國家輪入輪出制度將會在適當時機啟動,具體操作將更加市場化。混紡、交織有利于發揮各種纖維的特點和優勢,獲得特殊的性能和不同的面料風格,但不利于化纖的循環再利用以及廢棄織物的自然降解,因此棉花與粘膠纖維的混紡、交織應是鼓勵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克曼,馮曉夢.我國紡織用棉比例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2012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

[2]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7/2018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

[3]姚穆,孫潤軍,來侃,陳美玉,劉呈坤.化纖長絲仿棉的優勢和方向[J].現代紡織技術,2014,(4):58-60

[4]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3/2014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5]姚穆.資源匱乏下的紡織產業出路[J].紡織服裝周刊.2013,27.

作者:端小平 吳文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季传媒app免费版网站下载安装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国产凸凹视频一区二区|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处女的第一次电影|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日韩午夜小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国产99久9在线视频| 韩国全部三级伦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男靠女免费视频网站|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好男人好资源影视在线|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精品欧美同性videosbest|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黄在线观看在线播放720p|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2021最新热播欧美极品|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japanese国产在线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青娱乐在线视频盛宴|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成熟人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天天在线欧美精品免费看| yy6080影院| 强行被公侵犯奈奈美|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