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退耕區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關系范文

退耕區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關系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區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退耕區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關系

《林業經濟問題雜志》2014年第一期

1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

1.1土地利用結構分析退耕還林工程通過補貼等政策激勵農戶參與工程實施,促使農戶坡耕地或沙化耕地還林還草并推進荒山造林,土地利用結構從而發生重大變化(圖1)。河北省淶水縣在2002年退耕工程實施以后耕地與其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5.97%和2.59%,同時耕地、林地和園地面積分別增加9.37%、23.91%和0.66%。而在退耕后期(2008~2010年)耕地面積出現上漲,較2008年增加8.81%,草地面積也上漲46.94%,林地面積與其他土地面積分別下降15.06%和4.82%。在統計期(1999~2010年)內建設用地面積保持持續上漲,城鎮村及工礦用地和交通運輸用地分別上漲31.32%和57.51%。產生此結果的原因為:一是在退耕工程第二階段,由于退耕補助的發放標準降低或發放不及時,加之國家政策對種植業的鼓勵,部分退耕地發生復耕;二是生態林地由于管護不力,發生樹木死亡,退化為荒草地;三是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建設用地需求增多,占用農用地。

1.2農戶生計狀況分析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耕地面積大幅減少林地面積大幅增多,直接導致了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結構改變,致使淶水縣各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圖2)。在2002年退耕工程實施后第一產業產值下降,至2003年產值下降25.31%,其中種植業產值下降幅度較大,達到47.23%,林業與牧漁業平穩增長;二三產業在退耕工程實施后均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至2010年較退耕前(1999年)分別增長2.66倍和2.69倍;農戶人均純收入在退耕后保持持續增長由退耕前的2142元增長至2010年的3769元,增長75.96%。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耦合度分析的基礎數據來源于2001~2010年統計年鑒、淶水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淶水縣第二次土地利用調查及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等。

2.2耦合模型構建

2.2.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在遵循動態性、整體性、層次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之上,同時考慮土地的利用目的與類型特點[5],選取針對性的指標體系評價退耕還林后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的耦合關系。構建淶水縣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耦合關系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選取土地利用狀況和農戶生計狀況兩類一級指標。選取耕地保有量、林草地保有量、土地投入程度3個二級指標來反映退耕前后土地利用狀況,選取農戶人力資本水平、自然資本水平、農業產出水平、非農產出水平4個二級指標來反映農戶生計狀況(表1)。

2.2.2數據的標準化利用極差標準化法,對原始值進行標準化處理,統一指標量綱并縮小指標數量級差異,避免變量的量綱不同造成的影響。。正效應指標效益與其值呈正相關關系,負效應指標相反。除化肥的投入指標為負效應外,其他均為正效應指標。表達式如下:

2.2.3確定指標權重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基本步驟如下[9]:第一,對評價指標標準化值進行綜合標準化,計算第j指標第i年比重。

2.2.4建立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耦合關系模型設Q1=(X1,X2,…,Xi,…,Xn)T為描述土地利用狀況的n個指標,Q2=(Y1,Y2,…,Yj,…,Ym)T為描述農戶生計狀況的m個指標。土地利用狀況(Q1)與農戶生計狀況(Q2)的一般函數為:式中xi、yj為兩系統各指標因素,ai、bj為各指標因素的權重。可計算出Q1和Q2在各年份的值,而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都是連續變化的,設它們都是時間t的函數,則可表示為:式中A和B分別為土地利用狀況系統和農戶生計狀況系統的演化狀態,A和B的變化由Q1和Q2變化引發;反之亦然。A和B通常是t的非線性函數。在求得Q1和Q2各年份值后,繪制其曲線圖,對曲線進行非線性擬合。對擬合函數求導可得子系統的演化速度,如下:整個系統的演化速度V可以看作兩個子系統的演化速度VA與VB的函數,即V=f(VA,VB);可設VA與VB為控制變量,V的變化來體現了兩個子系統之間的耦合關系。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系統的演化發展為S型[11],兩系統之間的動態耦合關系可假設為呈周期性變化,則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度可以用VA與VB的正切夾角α來度量,即:正切夾角α的變化,體現了土地利用狀況和農戶生計狀況協調發展的耦合度。系統經歷了低級共生(-90o<α≤0o)、協調發展(0o<α≤90o)、極限發展(90o<α≤180o)、再生發展(180o<α≤270o)的周期演化,表現了再生、循環、停滯與倒退[12]四種模式。

3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耦合評價

3.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權重分析采用熵值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3.2耦合評價結果分析

3.2.1評價結果通過數據標準化和熵值法確定權重(公式1~5),求得2001~2010年淶水縣的土地利用狀況評價分值A、農戶生計狀況評價分值B(圖3)。從總體來看,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和農戶生計狀況在2002年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后均出現下降趨勢,在2003年均跌至谷值,分別為0.212和0.130;2003年后隨著淶水縣的產業結構和農業結構的調整對土地的利用結構進行了優化,土地利用狀況值出現短暫升高,2004年后其值保持下降至2008年的最低值0.165,農戶的從業方式在退耕后由以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非農為主,農戶生計狀況分值持續升高;2007年后,隨著農戶生計結構的優化,農戶生計狀況分值超過了土地利用狀況分值保持持續升高,同時帶動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2008年后土地利用狀況分值開始升高。分別將圖3中土地利用狀況和農戶生計狀況綜合值曲線進行非線性擬合,可得淶水縣土地利用和農戶生計演化方程分別為:

3.2.2結果分析2001~2010年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耦合關系發展過程分為三個時期:退耕前期(2001~2003年):2002年淶水縣開展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淶水縣不適于耕種的坡耕地或沙化地退耕為林地并推進荒山造林,土地利用結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農戶對土地結構的變化產生了不適應性,土地的利用方式滯后于土地結構變化。通過調查可知,在退耕初期雖然政府給予退耕農戶一定的經濟補助,但是農戶生計狀況并未比退耕前有所改善。土地利用的變化程度與農戶生計狀況的耦合度由退耕前的25o下降為2003年的-40.92o,耦合程度由退耕前的協調發展階段下降為低級共生階段。Figure4ThecouplingoflanduseandfarmerslivelihoodstatusofLaishui退耕中期(2004~2007年):在淶水縣大規模的退耕工程實施后,面對新的土地利用結構,當地及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特色林木產業,當地薄皮核桃、扁杏、柿子等經濟林木得到推廣種植,同時,種植業在剩余耕地上加大投入,耕地的集約利用度增加。當地產業結構重心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隨之轉向二三產業,農戶生計得以提高。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的耦合度呈增長態勢,2007年其值達到了最高值34.26o,耦合程度由低級共生階段發展為協調發展階段,農戶收入增加。

退耕后期(2008~2010年):在這一階段,淶水縣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耦合度又恢復到了0o以下,由協調共生階段倒退為低級共生階段。2008~2010年耕地資源和林地資源數量和所占比例反而朝著相反的方向變化,林地資源數量和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與之相反的耕地資源的數量和所占比例又有所增長,且消長幅度大致相當。說明退耕成果的鞏固不容樂觀,經調查原因有多個方面:第一,自2007年省政府不再下達退耕任務后,由于退耕補償標準的降低及從事農業種植的補助力度的提高,農戶復耕意識復蘇,導致一定的林地退回耕地使用。第二,由退耕成果維護資金缺乏以及干旱等原因,退耕后林木的管護不到位,導致部分林地萎縮,比如淶水縣部分地方,原來的楊樹死后,大部分更新為經濟效益較好的核桃樹,核桃樹苗未成熟之前,兼做耕地。第三,由于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和退耕還林政策同時進行,并且執行目標相互沖突,且沒有詳細規劃,所以農戶都傾向于按經濟利益高的政策來執行,所以政策之間的沖突也是導致復耕的原因之一。農戶生計方面,由于林草資源蓄養緩慢,見效慢,而耕地資源一年一收見效快,由于農戶的趨利行為,加之耕地保護政策和生態退耕政策目標界定不明及國土部門和林業部門執行工作缺乏協調所導致的農戶為追求經濟收入而采取兩邊倒,使耕地的集中投入不足、林地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蓄積量,進而成為淶水縣長期的土地利用問題,不但會導致農業產值提升緩慢,也會導致以林業資源為基礎的二三產業無所依托,難以發展,農戶生計無法得到長遠的保障。

4結論

應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數模型對淶水縣退耕還林前后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耦合關系進行綜合評價,兩者存在相互影響、促進與制約的關系。2001~2010年間,退耕工程的實施對上述兩者間的耦合度產生顯著影響。2001年退耕前淶水縣退耕還林前后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戶生計狀況耦合度為26.14o,2002年退耕工程實施后兩者的耦合度下降為2003年的-40.92o,在退耕工程的影響下兩者間由協調發展階段倒退為低級共生階段;2004~2007年退耕中期淶水縣農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對土地利用改善提高了農戶生計,2007年耦合度達到最高34.26o,實現了協調發展;2008~2010年,由于土地利用滯后于農戶生計需求,退耕林地遭到一定程度的復耕,耦合度重新下降到0o以下,處于低級共生階段。可見,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的協調發展需要鞏固退耕成果作為保障,而退耕還林后續工作的實施及后續產業的建設影響著成果的鞏固,如果林地資源對于農戶不能得以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再加上外部其他政策的負面影響,農戶自發的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整的結果會與國家生態建設的初衷相違背。只有通過產業輔助和相關政策的引導,使農戶真正意識到退耕還林的近期和遠期效益,從耕地轉變為林地的土地利用過程中享受到實惠,退耕還林的成果才能穩固,農民自發的土地利用行為才能與國家生態建設的方向一致。

作者:葛智超張貴軍楊皓張蓬濤單位:河北農業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三人性free欧美多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久久久|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内不卡一二三四区| xxxx中文字幕|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免费v片在线看| 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在线| 黄色福利小视频|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1313苦瓜网在线播| 国产高清免费观看|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产一区日产片|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最近更新在线中文字幕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边吃奶边爱边做视频 |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黄网在线观看| chinesestockings国产| 中文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xxxx性疯狂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