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林業建設加快路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寧夏造林面積迅速增加,但林木管護資金沒有增加,林木病蟲鼠兔害的防治、森林防火等經費嚴重缺乏,林木管護困難。部分林區存在管護人員少、林區道路不暢、防火器材不足的問題。特別是隨著封山禁牧政策的實施,林草生長茂盛,植被蓋度逐年加大,防火形勢十分嚴峻。寧夏林業科技發展水平不高,一些基礎性的研究長期空白,部分成熟適用技術因為資金投入、技術推廣人員少等原因不能得到廣泛推廣,造成林業生產科技含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同時,部分市、縣在林業建設中沒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種植,存在“重喬輕灌”的問題,不僅提高了造林、管護成本,而且保存率很低。此外,森林資源的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二、加強生態林業建設的建議
1加快生態林業建設,促進森林資源快速增長
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著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通過培養和發展森林資源,著力保護和建設森林生態系統、荒漠化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林業在農田生態學系統、草原生態學系統、城市生態學系統循環發展中的作用。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北部引黃灌區以農田、濕地和城市生態系統建設為核心,重點完善農田林網和賀蘭山東麓防護林體系,保護綠洲濕地,打造黃河金岸綠色長城;中部干旱帶以防沙治沙為核心,繼續實施封山禁牧和退牧還草,恢復退化草場植被,積極推進沙產業開發;南部山區以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為核心,加快涇河、葫蘆河、清水河、祖厲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積極打造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大力推進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長廊、賀蘭山東麓生態產業長廊、中部干旱帶防風固沙長廊和六盤山生態保護長廊的建設,形成祖國西部生態屏障;切實做好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復,所有遷出區進行圍欄封育,通過封禁保護、荒山造林、退耕地造林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做到遷出一片、生態恢復一片。扎實做好生態移民區莊點綠化,積極扶持、重點發展造福移民的慈善林業、特色林業,培育林業產業基地,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2加快富民林業建設,促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
加快建設葡萄、枸杞、紅棗、蘋果等林業優勢特色產業基地,為發展新型加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地域自然優勢,加快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長廊建設,把葡萄產業發展成寧夏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切實抓好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區域化布局和產業化經營,努力擴大產業基地建設規模、創新產業運行機制、培育龍頭企業和名牌,扶持“西夏王”、“同心圓棗”、“靈丹牌靈武長棗”、“茂源濃縮果汁”等知名深加工品牌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參與經濟林產業開發,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步伐,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主體投資發展林業產業,著力提升林業產業效益。把林業優勢產業的發展作為關系農民增收、關系民生的大事來抓,把林業項目建設與富民強縣結合起來,使林業產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優勢主導產業。
3加強休閑林業建設,推進生態文明
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為核心,加強休閑林業建設,著力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圍繞構建和諧寧夏的目標,加大生態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公民的生態意識,調動全民參與義務植樹的積極性。加強野生動植物、濕地等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積極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發展生態旅游,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高標準建設濱河景觀大道,以黃河文化為基礎,建設一批生態旅游景觀與文化景觀,發展休閑度假、生態觀光、農家體驗等產業,形成500km生態文化景觀帶,再現“塞上江南”秀美景色。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長廊,形成集觀光采摘、酒莊體驗、度假休閑為一體的旅游新亮點。
4堅持科技興林,提高科技對林業發展的支撐力
尊重生態適應性規律,堅持適地樹種,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封則封。注重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科學搭配喬、灌、草的比例,形成促進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態體系。科學設計造林模式和林草配置模式,努力探索生態功能完善、產業體系發達的生態治理模式。加強林業技術創新,研究攻克一批制約林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產品加工水平。加強林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提高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5加強法制林業建設,切實鞏固林業建設成果
進一步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增加管護投入、改善管護基礎設施,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堅持依法治林,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確保不發生大的病蟲害。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本文作者:薛菡虹單位:寧夏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