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膜下滴灌對花生施肥農學效率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花生學報》2016年第3期
摘要:
為探明膜下滴灌對花生施肥農學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設膜下滴灌和傳統栽培方式下施用不同肥料處理,利用差減法計算肥料利用率與農學效率。結果表明,膜下滴灌條件下,單獨或配合施用氮、磷、鉀肥處理的農學效率高于不滴灌處理;膜下滴灌單獨施肥可提高氮利用率14.50%、磷利用率5.00%、鉀利用率10.77%,配合施肥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提高17.20%、7.88%、16.62%。由此表明,膜下滴灌處理可以有效提高花生氮、磷、鉀肥的農學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關鍵詞:
花生;農學效率;肥料利用率;膜下滴灌;水肥一體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具有較強的耐旱性,一般種植在貧瘠缺水的山坡地。在實際生產中,花生當季施肥較少。我國農業生產中肥料當季利用率低,氮肥約30%~35%,磷肥10%~25%,鉀肥35%~50%[1]。張福鎖等[2]總結了1333個田間試驗結果,發現氮肥農學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遠低于國際水平。傳統花生種植方式水肥投入科學性差,既造成水分浪費、肥料淋失,又污染水體,改變土壤結構,降低土地再生產能力。作物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但水分和養分對于作物生長的作用卻是相互制約的[3-5]。合理施肥,能促進作物的健壯生長,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強作物抗旱性,促進作物對有限水資源的充分利用[6-7]。合理灌溉,可以促進花生生長發育,增加生物產量和莢果產量,提高對肥料的利用效率[8-9]。本研究設置滴灌條件下的花生施肥試驗,探討施用不同類型肥料對花生施肥效應及產量效應的影響,以期為花生節水灌溉、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合理施肥提供理論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花生品種為花育25號。試驗設在菏澤市農業科學院試驗田,土壤質地為壤土,地力均勻,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小麥,生長良好。土壤基礎肥力狀況見表1。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雙因素裂區處理,設置膜下滴灌方式與傳統栽培方式為主因素,施肥處理為副因素,設5個處理:處理Ⅰ(不施肥、空白);處理Ⅱ(N20kg/667m2);處理Ⅲ(P2O58.0kg/667m2);處理Ⅳ(K2O6.5kg/667m2);處理V(N20kg/667m2、P2O58.0kg/667m2、K2O6.5kg/667m2)。小區面積13.3m2,起壟覆膜雙行種植,壟距0.81m,肥料均以基肥施入,播種密度10000穴/667m2,三次重復。滴灌方式采用膜下鋪設迷宮式滴灌帶,在花生開花期與開花后20d分別進行滴灌補水,灌水量均為15m3/667m2。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收獲時采用梅花形多點取樣,將采集的植株秸稈先于105℃下殺青30min,然后在70℃下烘干至恒重稱量秸稈產量;莢果曬干后放入室內平衡10d,稱量記產;花生莢果、莖葉中全氮、全磷、全鉀,采用H2SO4-H2O2消煮,凱式定氮法測氮,釩鉬黃比色法測磷,火焰光度法測鉀[10];收獲后稱量花生產量,參照下述公式計算滴灌處理的肥料利用效率[11]:農學效率(kg/kg)=(施肥處理莢果產量-不施肥處理莢果產量)/施肥量肥料利用率(%)=(施肥處理植物吸收的養分量-不施肥處理植物吸收的養分量)/施肥量×1001.4數據處理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和MicrosoftExcel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下花生莢果產量和秸稈產量
由附圖A可知,相同施肥條件下,膜下滴灌各處理的花生莢果產量均高于雨養條件,且差異明顯。膜下滴灌與傳統栽培方式下,不同施肥處理對莢果影響的變化趨勢一致,氮磷鉀肥配合施用的處理V產量最高,其次是純氮肥處理II。可知,在相同灌水條件下,三元素施肥效應為:氮>鉀>磷。膜下滴灌和施肥處理對花生秸稈產量的影響與莢果產量變化趨勢基本相似(附圖B),但不施肥處理下水分處理對秸稈產量無顯著影響。由此表明,肥料對秸稈產量的影響較大。
2.2膜下滴灌對不同施肥處理肥料農學效率的影響
表2可知,膜下滴灌處理下各處理的肥料農學效率均高于傳統栽培方式。與傳統栽培方式相比,膜下滴灌處理下單獨施氮肥、磷肥及鉀肥處理下其農學效率分別提高16.7%、32.4%和37%;配合施肥處理下氮肥農學效率提高33.3%,磷肥農學效率提高36.0%,鉀肥提高36.7%。由此可知,膜下滴灌處理可以有效提高氮、磷、鉀肥的農學效率,且磷、鉀肥提高的農學效率大于氮肥。
2.3膜下滴灌對不同施肥處理肥料利用效率的影響
與傳統栽培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方式各施肥處理下氮、磷、鉀吸收量均增加,其中處理II的氮肥增加比例最大,增加85.29%(表3)。各肥料處理下傳統栽培方式下氮磷鉀利用率均明顯低于膜下滴灌方式。膜下滴灌方式下單獨施用氮、磷、鉀肥對其肥料利用率分別提高14.50%、5.00%、10.77%,提高比率分別達85.29%、36.36%、40.47%;配合施肥滴灌條件下可提高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為17.20%、7.88%、16.62%,提高比率分別為55.93%、31.21%、37.00%。因此,膜下滴灌方式無論單獨或配合施肥均可明顯提高肥料利用率。膜下滴灌增加了土壤濕度,促進了營養元素的溶解和移動,促進根系生長,增強了植株吸收能力。
3討論與結論
張洋等[12]研究認為滴灌條件下,合適的氮、磷、鉀配比可以提高青稞對肥料的利用率。李遠明等[13]研究滴灌對大豆種肥及磷素的影響,表明滴灌條件影響大豆對前期種肥中磷素的吸收和積累。滴灌施肥越來越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可有效減少勞動量,增加肥料利用效率。趙玲等[14]研究認為,氮肥滴灌施肥可以提高對氮、磷的吸收,磷肥隨水滴施可以提高氮、磷肥利用率。張磊等[15]發現,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顯著提高小麥產量,滴灌施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規施肥。張洋等[16]研究了滴灌條件下不同施肥對馬鈴薯肥料利用率的影響,認為氮肥利用率最高為39.31%,磷肥利用率最高為16.09%,鉀肥利用率最高為64.67%。張國橋等[17]研究滴灌施肥對磷肥利用率的影響,表明滴灌施用液體磷肥,能大大提高磷肥的吸收利用率,可達40.6%。本試驗膜下滴灌條件下單獨施用氮、磷、鉀肥其農學效率均高于傳統栽培方式,配合肥料處理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因此通過膜下滴灌補充水分,可有效提高氮、磷、鉀肥的農學效率。磷、鉀肥提高的農學效率大于氮肥;膜下滴灌對于磷、鉀肥利用率的提高更為有利。傳統栽培方式下氮、磷、鉀肥利用率明顯低于膜下滴灌處理。因此,膜下滴灌方式無論單獨或配合施肥均可極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膜下滴灌增加了土壤濕度,促進了營養元素的溶解和移動,促進根系生長,增強了植株根系吸收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玉樹,丁洪,盧春生,等.控釋肥料對花生產量、品質及養分利用率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7,13(4):700-706.
[2]張福鎖,王激清,張衛鋒,等.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土壤學報,2008,45(5):915-940.
[3]宋海星.水、氮供應對作物根系生理特性及吸收養分的影響[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2:6-20.
[4]趙成義.作物根系吸水特性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氣象,2005,2(25):39-43.
[5]王立德,廖紅,王秀榮,等.植物根毛的發生、發育及養分吸收[J].植物學通報,2004,21(6):649-659.
[6]周濤,惠開基.施肥提高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機理和效果[J].土壤通報,2000,31(2):85-87.
[7]呂金嶺,吳儒剛,范業泉,等.干旱條件下施肥與作物抗旱性的關系[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2):6-10.
[8]王肖娟,危常州,張君,等.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對棉花生長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J].棉花學報,2012,24(6):554-561.
[9]張俊,劉娟,臧秀旺,等.不同生育時期水分脅迫對花生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4):93-98.
[10]李洪斌,張楊珠,黃運湘,等.不同施肥條件對煙草施肥效應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3(13):48-52.
[11]趙萍萍,王宏庭,郭軍玲,等.氮肥用量對夏玉米產量、收益、農學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11):43-46,80.
[12]張洋,張榮,胥婷婷.滴灌條件下不同施肥處理對青稞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1):8-11.
[13]李遠明,姜妍,祖偉,等.不同施肥對滴灌大豆磷素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3(6):58-61.
[14]趙玲,侯振安,危常州,等.膜下滴灌棉花氮磷肥料施用效果研究[J].土壤通報,2004,35(3):307-310.
[15]張磊,曾勝和,高志建,等.不同氮磷配比對滴灌小麥產量及養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2,21(05):79-83.
[16]張洋,張榮.滴灌條件下不同施肥處理對馬鈴薯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4(12):46-51.
[17]張國橋,王靜,劉濤,等.水肥一體化施磷對滴灌玉米產量、磷素營養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5):1103-1109.
作者:程亮 曲杰 高建強 劉建峰 丁紅 張智猛 單位:菏澤市農業科學院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