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給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重要作用。新疆作為我國主要的棉花產區,其棉花產業的發展關系到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業提供重要支撐。為了進一步促進新疆棉花產業的快速發展,則需要將現代科技融入到棉花種植之中,以提升棉花單產,減少病蟲危害,同時達到保墑固土、調節生態,統籌地區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經濟利益及環境效益的作用。現階段,棉花膜下滴灌技術是國內外關于棉花栽培方面較為先進的一項技術,文章結合新疆地區棉花生產實際情況,從棉花膜下滴灌技術促進棉花增產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討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相關技術,旨在進一步加深人們對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術的認識和了解,進而達到促進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目前,膜下滴灌是國內外關于棉花栽培種植方面所研究出的一種較為先進的栽培技術,該技術不僅能夠起到提高單產、減少病害、保墑固土、調節生態的作用,而且還能有效統籌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達到經濟利益和環境效益兼顧的目標。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促進新疆棉花實現高產栽培目標的主要原因如下。
1膜下滴灌促進新疆棉花栽培實現高產的原因分析
1.1增溫與傳統露天種植棉花的方式相比,棉花覆膜種植模式能夠達到良好的增溫效果。通過覆膜種植,其日均溫度能提高在0.7~2.7℃之間不等,這對于棉花出苗等無疑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有效保障了棉花的出苗率。同時,由于新疆地區晝夜溫差較大,采用傳統栽培模式,則棉花栽培所需要的溫度難以有效保證,導致棉花產量受到影響。而采用覆膜技術,則很好地規避了這一問題,其不僅能夠保證氣溫維持穩定,而且還能減小晝夜間的溫差,使白天溫度不至于過高,夜間溫度不至于過低,這樣一來則為棉花的正常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1.2減水基于覆膜之下的棉花滴灌給水,能使膜內的水汽含量較為平均,且能有效控制,這與以往的澆灌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方式既能夠有效控制水量,又能夠防止因漫灌而引起的濕度過大、增溫變緩、透氣性差等的缺點。通過該給水方式,棉花的出苗率大大提升,且生長速率也明顯增快,同時還有效節約了土地。
1.3松土膜下滴灌模式下的給水方式主要是采用根部滴灌,這一方式能夠使得棉花根部的土壤結構變得更加疏松,確保空氣、水分等能夠充分流通,進而保證棉花正常生長。而傳統的灌溉方式,則容易使土壤的水汽轉換功能減弱,土塊呈塊狀,透氣性變差,進而致使棉花生長受到抑制。由此可見,通過滴灌的方式,不僅充分保護了土壤的內部結構,而且還能通過根部積水,達到增加根部疏松度的效果,從而實現促進棉花生長的效果。
1.4增效通過滴灌技術,還使棉花的施肥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具體體現為:至施肥期時,先將肥料溶于水中,再通過地下管道送至棉花根部,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而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的灌溉方式,不僅未能充分發揮肥料效率,而且還存在著施肥不均勻的問題,致使難以確保棉花生產產量。滴灌技術以液體的方式將肥料輸送至棉花根部,則能確保養分直接作用于棉花,極大程度地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進而提升棉花的生產產量。
1.5防病采用傳統的澆灌方式,棉花的病蟲害發生率居高不下,且經澆水影響,還加劇了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進而引發更大的危害。而利用滴灌的方式,通過將水分與肥料一道輸送至棉花根部,則減少了因澆水而引起的病蟲害傳播概率,有效避免了病蟲害的擴散,同時也為棉田塊狀治理提供保障,即一發現棉田危害,則只需對發生危害的局部地塊進行解決,而無需大范圍的進行防治,有效地節約了時間與成本。
1.6壓堿此外,通過滴灌的方式還能促使鹽分下滲,減少地塊表層鹽分,為棉花生長創造了一個更加有利的環境,為實現棉花高產提供保障。
2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2.1播前準備第一,秋耕冬灌。在前作完成收獲以后,對棉田進行深翻,澆足冬水。同時,為防止棉田板結,則至少每3年對缺水棉田進行1次秋耕冬灌,具體方法有二:一是大水漫灌,二是灌冬水之后再耕翻。第二,施基肥。基肥主要以施用有機肥為主,每hm2通常一次性施用高復合肥525kg或硫酸鉀225kg、磷酸二胺375kg,有條件的可以每hm2施用農家肥約30000kg。第三,選種。依據新疆地區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在選擇棉花品種栽植中,應當選擇生育期為中晚熟的抗病性高的高產品種,但具體品種還需視棉田土質實際情況而定。第四,種子處理。通常可以適用敵克松來預防苗期的病害,用量為種子用量的0.3%左右,少用、慎用多菌靈。
2.2播種播種方法采取地膜播種,其播種程序為赤地灌水、春翻、整地、化學除草、鋪膜、播種、出苗;播種時間為適期播種,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當棉田5cm地溫穩定在12℃左右進行。播種后即進行中耕、裝毛管、支管等,便于干播濕出。同時根據天氣情況滴灌出苗水;播種方式為寬膜播種,即使用125cm地膜,1膜4行,行間距配置為(20+55+20)cm,棉株間距約10至11cm之間,每畝理論上保苗的株數為1.8萬至1.9萬左右;播種時一定要嚴把質量關,即要求播行端正、子均勻、行距準確、覆土嚴實、膜面干凈,滴灌毛管的流道向上,且鋪設于兩行中間。
2.3技術措施
2.3.1滴水施肥
肥料通過滴灌施肥裝置進行隨水滴施,確保肥料能夠直達棉花根部,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對于干播濕出的田塊,則在種子播種后地膜下5cm左右的低溫維持在12℃左右,則應當及時進行滴灌出苗水肥,用量為每hm2滴灌水量約450m3,尿素約45kg;至5月下旬當棉株出現花蕾之前,滴灌1次,用量為每hm2滴灌水量約300m3,尿素約75kg;至6月份蕾期時滴水2至3次,用量均為每hm2滴灌水量約375m3,尿素約75kg,未施用底肥的棉田還需施用優質的磷酸二氫鉀約15kg,能有效起到抗旱保蕾的作用;至7月花鈴期時,則到了棉花需水肥量大的時期,該時期應當以保花鈴為主,因而需滴水4至6次。用量為每hm2滴灌水量約525~600m3,優質磷酸二氫鉀約15kg,優質磷鉀滴灌肥約75kg;8月份則以增鈴重為主,滴灌水2次,時間約在8月10日和8月25日前后,用量為每hm2滴水450~525m3左右,施優質磷酸二氫鉀約15kg,施優質磷鉀滴灌肥約45kg;至9月中上旬,再滴水1次,滴水量為375m3/hm2。
2.3.2化控將化控與水肥調控相結合,根據土壤肥力、棉花品種、苗情、長勢等的情況,遵循早調節、輕控制的原則,靈活使用化控手段與縮節胺的用量。
2.3.3打頂和整枝在棉株開始有10薹果枝時,開始進行打頂,并在7月中旬左右結束,通過打頂和整枝,將棉株的高度控制約65cm高左右。
2.3.4促吐絮依據具體的氣候情況,在9月下旬,對霜前仍未能吐絮的棉鈴進行噴灑乙烯利促吐絮操作,用量為每667m2使用乙烯利150~200ml加水15kg,進行均勻噴灑。
2.3.5收獲嚴格進行分級采摘,將霜前花和霜后花分開,以專用棉布袋裝袋,確保棉花等級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慶龍.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07(5):19.
[2]李大鋒,葉玉霞,劉志中,等.新疆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棉花,2007(12):34.
[3]艾熱提•馬木提,如克業•提力瓦爾地.棉花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1(1):13-14.
作者:喜獻珍1,龔立佳2,王雪瑩1,吳曉靜1,曾麗娜1 單位:1.新疆昌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新疆昌吉市六工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