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北農機雜志》2014年第十期
1.1傳統農業影響,農民對農機農藝融合認識不足平邑縣農業是從傳統人畜力農業發展而來的,多年的精耕細作傳統,嚴重影響著農民對農業規范化生產的認識。農民普遍認為農機是服務農藝要求的,因此當農業機械發展到需要改變農藝措施時,或者高產農藝措施實施必須考慮農機作業需求時,傳統的農業思想意識就制約著農機農藝的融合。
1.2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示范作用小農口部門人員多、收入少、經費少,在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申請到示范區建設項目資金,也只能在一段時期內對示范區進行建設,當資金用完時示范區建設就會“斷糧”,不能起到長期的示范作用。
2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解決方法
2.1重點推廣適合農機農藝融合的馬鈴薯品種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目前農機、農業技術,重點推廣。
2.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部門合作農機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思想要融合,要對現在機構進行完善,建立統一的領導或協調機構。兩部門在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上應相互配合、協調,共同推廣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3更新思想觀念,注重農機農藝技術宣傳要使新思想、新技術快速傳播到千家萬戶,應全面利用網絡、媒體、現場會、陽光培訓等方式,全面的持續不斷地加強宣傳,使農民在思想認識上有所轉變,提高他們利用新技術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
2.4切實做好示范區建設,發揮示范作用試驗示范是農機農藝融合新技術普及應用的重要前提,在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上,應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地加大投入,起到長期的示范作用。只有在初始環節上堅持農機農藝融合,堅持在示范區建設中農機和農藝專用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同時讓農民從試驗、示范所取得的實效中得到啟發和教育,讓農民認可,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消除疑慮主動地接受馬鈴薯農機農藝融合新技術。
平邑縣馬鈴薯生產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難仍然是制約當地馬鈴薯現代化生產的一項瓶頸,也是很多地區存在的典型問題。馬鈴薯種植模式差異大,全程機械化生產方式明顯受到馬鈴薯栽培模式的制約,農機農藝技術人員應共同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習慣,根據新農機和農藝技術確定兩者相互協調的種植模式。
作者:張紹鋒單位:平邑縣農業機械局農機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