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博弈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日益發展導致人口劇增,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氣候的變化,環境的污染等問題已逐漸成為城市發展與污染的博弈矛盾關系,人們生活環境中的污染排放問題也逐漸引起關注和重視。本文針對城市建設進行研究,進一步分析其與生活環境的博弈關系,便于對我國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建設;生活環境;博弈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僅局限于物質要求,而是在社會發展中逐漸加強對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的追求。但是在追求生活環境舒適的前提下,往往人們的行為和生產也將對生活環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生活環境和生態問題的博弈關系逐漸備受關注。保護生活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對城市建設和生活環境的關系進行分析,有利于實現城市環境和經濟的協調性發展。
1生活環境的概念
生活環境是使用較多的科技名詞之一,但對這一名詞的涵義卻存在許多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從國內的情況看,大致有4方面的理解:一是認為生態不能修飾環境,通常說的生活環境應該理解為生態與環境。二是認為當某事物、某問題與生態、環境都有關,或分不太清是生態還是環境問題時,就用生活環境,即理解為生態或環境[1]。三是把生態作為褒義詞修飾環境,把生活環境理解為不包括污染和其他問題的、較符合人類理念的環境。四是生活環境就是環境,污染和其他的環境問題都應該包括在內,不應該分開。應該說,上述4種理解都有其依據和合理性,但是作為一個科技名詞,不能長期存在太大的歧義。從科學研究與創新、信息和城市知識的交流與傳播、科學教育與普及3方面看,都需要盡快將其規范化。
2城市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2.1污水處理
在近年來的社會發展中,工業生產對于水質的污染影響不僅沒有減退,同時在當前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處于十分明顯的上升趨勢。當前我國很多城市中的污水排水系統仍然無法得到重視,污水處理設備也相對比較老舊,甚至當前我國一些地區中仍然沒有配置中污水處理設備。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很多時候并不能在處理后進行有效排放,這就使得很多大量的有機物質或是毒害物質等廢水不能經過處理就直接滲透于地下[2]。
2.2垃圾處理
城市垃圾不僅包含生活垃圾還包含了很多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在近年來我國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人們產生垃圾的總量也大大得到提升。在當前對垃圾的處理環節中,很多城市都缺乏無害化垃圾處理。由于受到技術原因的影響和限制,當前很多城市垃圾在處理環節中仍然處于實驗環節,因此在工作的運行上經常存在不穩定的情況,對于垃圾的處理效率也相對比較低下。
3對生活環境因素指標造成影響的解決對策
3.1有效實現生活環境的評估現階段,為了更有效地應對環境建設工作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學的環境評估體系,從而更為全面地分析生態因素,實現對城市環境評估指標的進一步確定,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促進[3]。當前城市環境的指標可以更有效地發揮生活環境下的健康發展,以便更好地落實生態城市建設。在此環節中,對于企業的科學工作也將起到有效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3.2對資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對生活環境進行保護,就是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有效減少對生活環境的破壞。在此環節中,還要強化對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當前條件下也要對可持續發展能源進行開發,通過這種方式對生活環境有效保護。同時,對于政府和家庭等生活污染并不嚴重的水資源進行有效回收,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水資源利用的有效提升,以便對用水需求實現更好的滿足[4]。
3.3實現對生活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
人們在生產和發展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生活環境,因此保護生活環境也是人人有責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生活環境和城市環境的綜合性發展。在此環節中,相關部門也應該進一步提升對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從而在實際工作中采取更有效的宣傳方案和工作手段,幫助廣大群眾更有效地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讓人們正確認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參與這項活動中,實現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建設發展中人們追求生活環境舒適的前提下,其行為和生產導致對生活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保護生活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方式。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的日益發展導致人口劇增的前提下,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也對城市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希望通過城市建設和生活環境的博弈關系的分析,有利于推動城市環境和經濟的協調性發展,有利于實現為城市建設與生活環境的有效構建。
參考文獻:
[1]郭婧曄.淺析城市生態居住區景觀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7(19):4741-4741.[2]徐曉明.大型居住區景觀環境建設模式--以杭州市丁橋大型居住區(一期)景觀環境建設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6,59(26):157-160.
[3]丁金華,成玉寧.邁向生態化的居住區環境設計[J].新建筑,2014,57(1):18-20.[4]程海霞.探討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7(18):54-54.
作者:王玲 單位:貴州理工學院后勤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