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森林生態修復的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土綠化雜志》2014年第十一期
(一)森林生態修復在國內外均取得了寶貴經驗和成效,在理論上、實踐中均認為是切實可行的。國家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資源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為長白山森林生態修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證。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是長白山森林生態修復最重要的思想和理論保障。
(二)廣大人民群眾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為森林生態修復增添了群眾基礎和新的動力。
(三)以抗聯遺跡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線路開通,和以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護區和三棚萬畝紅松木樹林基地為主線的森林綠色旅游的深度開發,將不斷推進通化縣森林生態恢復和景觀改造。
(四)近年來國內有關森林生態恢復、公益林建設的基礎理論已得到重視和發展,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推出和應用,為通化縣南長白山森林生態修復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二、森林生態修復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一)修復內容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物種多樣性修復,二是植被結構和功能修復,三是生態學過程修復。
(二)修復途徑根據實際林情,確定森林生態修復走“政策為主導,科技做支撐,保護是根本,恢復為目標”的途徑,多措并舉,推動森林生態修復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修復方法1.深入推進植樹造林。吸引社會投資,豐富造林形式;選用適生優質樹種,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人工造林。通化縣今年將把被侵占林地全部清收還林,繼續抓實退耕還林工程;推進江河防護林體系建設,廣泛開展義務植樹;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2.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教育群眾植綠、愛綠、護綠,落實管護責任,加強未成林地封育管護;嚴格執行天然林限伐政策,抓好公益林建設,擴大公益林管護面積,落實集體公益林補償,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工程;加大各類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依法懲治濫砍盜伐、濫捕亂獵、非法侵占林地、小片亂開荒等違法行為,為森林生態修復創造良好環境。3.推進城鄉綠化美化。繼續實施城鄉集中連片整治,抓實“綠色城鎮、綠色新村、綠色通道”建設,鞏固“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吉林省森林城市”創建成果,構建以森林為主體、城鄉綠化美化一體的城鎮生態系統。4.扎實開展森林經營。森林經營是加快培育森林生態系統的有效措施,要結合實際做好森林經營規劃和實施方案,鼓勵經營主體自覺開展森林經營。以科學的森林撫育理念,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施森林撫育及低產低效商品林改造,提高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5.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通化縣申報的吉林通化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面積2055公頃,2013年已通過國家專家組評審,并開始建設;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護區,面積15200公頃,正在申報中。這兩個高層次保護項目將對全縣森林生態修復發揮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同時進一步探索森林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新途徑、新方法,加強森林和濕地保護監測和試點示范,使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三、近期和遠期森林生態建設(修復)目標
(一)確立森林生態修復目標的思路。森林生態修復是一個緩慢、長期、漸進的過程。森林生態修復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促進相結合,加大投入與應用新科技相結合,增加綠量與強化保護相結合”的思路,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惠民生的意識,把森林生態修復作為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的重點工程來實施;牢固樹立打持久戰思想,不懈努力,大力培育,增加森林資源;牢固樹立抓保護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空間,爭取實現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在近期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在遠期建成生態文明示范縣的目標。
(二)近期目標(2014-2020年):繼續推進生態縣建設,通過生態工程的實施,力爭完成營造林15.7萬畝,其中清收還林7.3萬畝,增加森林覆蓋率一個百分點,達到77.9%。營造紅松材果林7萬畝,累計達40萬畝;營造紅松闊葉混交林5萬畝。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火災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危害明顯減輕,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不斷改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形成。加大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和國家級生態鄉鎮力度,在2013年通過省級生態縣考核的基礎上,力爭2015年建成國家級生態縣。
(三)遠期目標(2021—2050年):以營造、改造紅松材果林和紅松闊葉混交林為重點,逐漸豐富森林樹種和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性,逐步培育和演替成長白山生物頂級群落,森林生態功能得到明顯加強,構建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水平。建成經濟繁榮、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富有長白山區特色的生態文明示范縣。
四、對森林生態修復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造林補貼力度,解決植樹造林資金緊缺的問題,激發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
(二)提高國家、省級生態林補償標準,使生態恢復工程和森林管護得到資金支持。
(三)上級應出臺實施森林生態修復的相應政策和法規,使這項工作得到法律層面的保障。
(四)建議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調研出臺靈活的人工林撫育政策,對達到一定郁閉度的幼林,允許及時設計間伐或間隔采挖移植,避免影響幼林生長,使通化縣的森林林分質量和生態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宋學彬孫超宗學輝單位:吉林省通化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