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現代農業視域下農村帶頭人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民是最講求現實的。就目前來看,相比政府的農業技術人員,“農村帶頭人”生活在農民中,與農民更加接近,在農民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威望,農民對他們更信任。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事實證明,他們能促進本地區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帶領農民以市場為導向從事生產從而增產增收、引領廣大農民轉變思想,他們能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和科技推廣,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對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帶頭人的培養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力抓手,對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打造一支農村帶頭人隊伍、怎樣培養出能發揮作用的農村帶頭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農村帶頭人培訓模式的探索是各級政府及成職學校應該謀劃、共同來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農村帶頭人的培訓模式
(一)基礎型:成職學校付諸實施的中期培訓模式要使農村帶頭人發揮的作用最大化,建立以村或者鎮為子區域的農村帶頭人隊伍應該是政府首先要做的。選拔一批扎根農村,能吃苦耐勞,不畏困難,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已經開始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的農民作為農村帶頭人的培養對象,組班培訓,擴大挑選農村帶頭人的基數,可以為組建農村帶頭人隊伍打下基礎。在當地政府組織下,成職學校要制訂農村帶頭人的培訓目標,設計適合農村帶頭人學習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培訓教學要以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主體,結合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如經營方式、生產模式、資源配置、效益計算、營銷手段、經濟合同、法律法規等。教學要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結合參觀和已有成就的帶頭人經驗介紹。考慮到學員在從事農業生產,教學以夜課最合適。培訓時間一年到一年半,集中培訓700課時左右。政府出資,學校提供教師和場所,組織教學,為學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和學習條件。政府要劃撥專項補助資金,作為人才培養經費,做到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協調發展,相輔相成。這些費用,包含學員學費、教輔費、食宿費等,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實踐費、試驗和實驗費以及參觀考察費等。
(二)問題型:建立網絡、上門服務的個別輔導模式農業生產過程中,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沒有人能完全準確預見,也沒有人能保證全部解決,即使有成就的帶頭人也會遇到難題。因此,政府要牽頭組建一個農業專家、學校教師、農技人員與農村帶頭人的聯系網絡,保持聯系,及時溝通、指導,相互交流,互相支持,這也是培養組建一支有效帶頭人隊伍的長期工作。
為了能及時解決生產、加工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地方成職學校及農技人員、農業專家要能“走出去、沉下去”,進行蹲點坐陣、個別輔導。多年以來,學校對人才的培養都是以學校為培養陣地、以學員上門求學為形式來實現的。考慮到對農村帶頭人培養的特殊性以及學校肩負的技術推廣服務的任務,學校教師也要能走出校門、登門授課,把教室設“村頭”,教學送“田頭”,做到一對一的幫扶,實現在同一地區“教會一人、輻射數人”的效果。農民對技術的需求,往往也是“問題型”的,即問題產生后,才想到需要知識技術來解決問題,缺少對技術的“超前意識”。一旦問題出現,急需迅速解決,以便減輕損失。從這點來看,也需要教師專家們與帶頭人和農民聯系緊密,把知識技能送下鄉。
(三)更新型:針對新技術、新信息的專題講座培訓模式現代農業生產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在不斷涌現;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農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種植、養殖的品種、投資規模、經營方式等也要因時而變;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也在不斷增多,對農產品的要求標準也不斷提高。因此,政府應及時組織農村帶頭人,讓專家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內容的專題講座式培訓,進行技術介紹、政策宣講、市場分析和信息,讓農村帶頭人能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技術,使他們始終能站在行業生產的高地。這對農村帶頭人的生產經營會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助,也有利于農業科技的推廣使用,可以帶動該區域農業技術的整體提高。給農村帶頭人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也是始終保證農村帶頭人隊伍生產經營實力的需要。
(四)高端型:提升性的短期培訓模式我國農產品產量大,但低端產品多,質量差;產品開發很滯后,附加值低;流通渠道不通暢;出口外向型農業發展很不夠。農民收入低,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因此,政府要組織農業專家,選擇一批有成就、有思想、有意識的帶頭人,對他們進行高層次的短期培訓,對高品質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品牌開發及外向型農業發展會有推動作用,同時也提高了農村帶頭人隊伍的層次,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意義。
針對食品安全方面,可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和認證方面的培訓;針對農產品品牌建設方面,可進行農產品加工方法,品牌開發的方法、策略、原則,品牌注冊與商標注冊的知識進行培訓;針對流通可進行市場調研、營銷手段等方面進行培訓;針對出口型農業,可進行國際標準、進出關手續辦理的培訓。每個培訓主題的培訓時間一般為一周左右。無論是哪一種培訓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需注意做到:第一,培訓內容上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隨著培訓對象的不同調整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第二,必須按農村帶頭人的愛好和特長以及他們原有的事業基礎方向,對他們進行相應培訓。如分成種植類、養殖類、農機駕駛與維修類、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類、農產品運輸與儲藏類等;第三,農村帶頭人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須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成職學校為中心,農機、農技部門共同參與的農村帶頭人培養機制;第四,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只有知識技能的培訓還不夠,還必須要有道德、誠信、法律等的教育,要把培訓提升為培養,確保隊伍質量和持久發展;第五,為鼓勵農村帶頭人努力學習、不斷進取、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政府應建立表彰獎勵機制,以帶頭人對當地(以鄉鎮或者是村為單位)的生產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技術推廣幅度、農民收入增幅的貢獻為主要依據,對農村帶頭人進行考核,在精神和物質上給予表彰獎勵。這對不斷吸引年輕人進入帶頭人隊伍,保持隊伍持久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第六,政府對農村帶頭人隊伍的建設管理要有長效機制,要確保隊伍發揮長期有效作用。
作者:戴鋒單位:南通市通州區農業綜合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