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茶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范文

茶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茶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茶產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

摘要:隴南茶業發展具備茶區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率高、自然條件較適宜茶樹生長、茶產品質量水平高、消費市場競爭緩沖空間大等優勢,但同時也受到勞動生產力水平低、人才匱乏、扶持政策少等系列問題的明顯制約。提出抱團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提質發展、扶持發展、結對發展等理念,旨在通過推動企業整合與集群發展,突破傳統發展路徑,堅持茶旅一體化,優化設施與管理配套,加大政府產業支持力度,完善產業分配機制等方法,達到重塑產業生態鏈、提升價值鏈、完善生產鏈、保障服務鏈、捆綁利益鏈的目的。

關鍵詞:隴南茶業;發展策略;產業振興

隴南是甘肅省唯一的產茶區,隴南茶業發展水平高低直接關系隴南南部山區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策略能否得到實現,直接關系茶區群眾能否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一、隴南茶產業現狀2017年,隴南市茶園面積1.19萬hm2,其中投產茶園面積7533hm2,認證無公害基地3080hm2、綠色食品基地3400hm2、有機茶基地213hm2。全年茶產量1348t,產值2.4億元。產業惠及8.68萬人,茶區農戶戶均收入1.2萬元,人均2773元。隴南市已建成茶葉加工營銷一體化企業68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1家,500萬元以上的3家,300萬~500萬元的8家,100萬~300萬元的15家;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家;通過QS認證的40家,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5家,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產品認證的7家。全市注冊茶葉商標71件,其中甘肅省著名商標16個,甘肅名牌產品9個,隴南知名商標2個,隴南名牌產品17個。隴南綠茶2016年底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隴南以綠茶為主的茶產品先后10余次榮獲國際國內名優茶評比金獎(一等獎)、銀獎。

二、隴南茶業發展優勢

1.茶區自然條件較適宜茶樹生長隴南茶區屬北亞熱帶氣候,呈現無霜期長,熱量適宜,晝夜溫差大,相對濕度高,漫射光多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2~14℃,≥10℃的有效積溫為4000~4800℃,降水量600~800mm。茶區土壤以黃棕壤為主,耕作層9~28cm,平均有機質含量1.74%,pH值3.9~6.7,比較適宜茶樹生長。70%以上茶園散布在文縣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都裕河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2.茶產品質量水平高隴南茶區海拔多為800m以上,具備“緯度高、海拔高、環境清潔度高”的特點,病蟲害發生少、茶樹休養時間長、采摘輪次少,促成了隴南茶產品芽頭重實、內含物豐富、香高耐泡、質量安全無污染的獨特品質。尤其是秋冬季茶樹休養時間長達200d左右,春茶內含物積累豐富,香氣馥郁、滋味鮮爽醇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2016年系統抽檢了隴南茶產品,檢測分析報告顯示,隴南綠茶水浸出物含量高于浙江綠茶,且可與云南大葉種綠茶相媲美。3.茶葉消費市場競爭緩沖空間大近年來,隴南茶葉消費在整體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有明顯提升,但仍未實現品牌消費對散茶消費和地域性名茶的替代。隴南茶區域特點明顯,隴南茶外觀青翠透金,內質栗香甘醇,省內蘭州等區域市場認可度高,具有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隴南茶自給率較低,以全國茶葉人均年消費量和隴南市人口為核心測算依據,結合隴南居民茶葉消費習慣,估算隴南年均消費茶葉為2500~3000t,而2017年隴南茶產量僅1348t,不考慮外銷因素,隴南茶葉自給率也僅為50%左右。

三、隴南茶業存在的問題

1.勞動生產力水平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擁有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力水平,是保障隴南茶業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但受限于自然稟賦、規模經營程度、采制機械化水平等因素,勞動生產力提高困難。隴南有約30%的茶園建在坡地,土地零碎,交通閉塞,且加工設施明顯不足。生產水平低下,茶產量和產值比重均不足隴南茶區總量的5%。2017年全市3.33hm2以上集中連片管理采摘的茶園約1333hm2,僅占茶葉總種植面積的11.2%,且基本都由農戶分散種植管理,單產水平低,導致農戶因茶園收入少而疏于管理。由于茶區土地零碎,茶樹無性系良種規?;N植比例低,目前尚無采茶機生產應用。隴南市大多數企業、合作社茶葉加工機械化程度不高,茶葉加工還未向連續化、清潔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改造和升級。

2.傳統茶業發展空間有限受制于茶葉產區面積、發展核心資源、產品創新能力等因素,以傳統方式實現茶業跨越式發展的機會渺茫。據調查,隴南市共擁有宜茶區1.67萬hm2,具備發展為高效生態標準化茶園的區域僅6666hm2左右,2017年隴南市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19萬hm2,標準化茶園2000hm2。傳統茶業發展注重歷史資源、產區資源和加工工藝三大核心,但這三方面隴南均無優勢。在歷史資源方面,隴南茶歷史文化內涵有限,雖然茶葉商貿和種植歷史悠久,但史料中未發現隴南名優茶的記載;在產區資源方面,茶樹種質資源性狀相近,無獨特茶樹品種和本地品種,且屬全國茶樹種植次適宜區;在加工工藝方面,制茶歷史相對較短,產品加工方式大同小異,無獨特歷史傳承。目前隴南茶葉80%以上為綠茶,品種趨同,工藝相似,主要依賴區域市場消費者的口味維持產業現狀,還沒有經受市場考驗的創新性產品。

3.市場競爭風險加大,產業面臨“慢性萎縮”截至2017年,隴南雖已建成茶葉加工營銷一體化企業68家,但產值1000萬元以上企業只有1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也僅3家,企業體量與國內茶葉市場競爭態勢明顯不相適應。這些企業沒有自有基地,都是初制、精制、銷售一體化,與茶農的關系基本都是在鮮葉收購環節,利益聯系極不緊密。雖已建成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多家,但都是集產加銷于一體的小規模合作社,帶動能力較強的合作社屈指可數。目前,隴南雖已獲“隴南綠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并將其確定為區域公用品牌,但尚未做好宣傳和使用;雖然擁有甘肅省著名商標16件,但均為企業品牌,銷售范圍小、營銷能力弱。

4.產業扶持政策少,服務管理機構薄弱政府對產業投入較少,且以種苗采購扶持為主。即使在茶業發展相對較好的文縣,其財政支持也只主要集中在采購種苗為中心的茶園建設上,“重輸血而輕造血”,對茶葉的加工和銷售環節基本沒有支持。隴南市沒有專門的茶業管理機構,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具體扶持政策的落實缺少工作主體,產業技術人才匱乏

四、隴南茶業發展策略與建議

1.抱團發展,推動企業整合與集群,重塑生態鏈一是鼓勵有實力的本土企業跨區域整合資源和市場,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格局;二是開闊企業經營管理思維,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三是引入各類戰略資本,重點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及合資合作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和企業結構,引進行業高端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提升企業的規?;图憾?,促進產業整合與升級;四是充分對接產業中不同類型企業的需求,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搭建平臺、營造產業生態,注重以新的商業模式整合傳統產業生產要素,支持小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協同配套、單兵突進、創新突破。

2.創新發展,突破傳統路徑,提升價值鏈充分融合隴南在中藥材產業發展、電商營銷、茶葉產區等領域的優勢,堅持以產品為中心,科技興茶、品牌興茶、營銷興茶、文化興茶,變“埋頭苦干”為“借船出?!保儭皬澋莱嚒睘椤皳Q道超車”。

3.融合發展,堅持茶旅一體化,延伸產業鏈一是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升級版。結合生態茶園建設,借力旅游開發,深度融合茶鄉品茗游、茶馬古道游線路開發和茶馬古道知名文化品牌打造,建設茶葉主題公園,建設陽壩—峪河—碧口生態旅游風情線,將茶葉產業核心區打造成農旅融合的高等級景區;二是完善茶旅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在旅游風情線沿途茶園種植觀賞花木,配套完善茶旅游民宿、農家樂和交通、文化娛樂、體育療養等基礎設施,促進茶旅一體化,變茶區為景區、變茶園為公園,以茶促旅、以旅興茶;三是打造立體茶園生態系統。整合綠化造林資源,種植茶園行道樹、遮陰樹,建立完善“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及“喬、灌、草”結合的立體茶園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有機茶認證奠定基礎。

4.提質發展,優化設施與管理配套,完善生產鏈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原則,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生產集約發展、企業集群發展。一是尊重發展差異,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優先在產業發展優勢區新建標準園,改造中低產茶園,重點引導有發展潛力但產業發展未步入良性循環的茶區,實施重修剪、臺刈、施肥、除草等農藝措施,同時新建小型加工廠,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產業效益提升;發展條件惡劣的茶區,引導茶農改植其他更適宜的經濟作物,或與林下養殖、茶園間套種、林木產業等深度融合發展,淘汰劣質茶園。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茶園機耕路、操作道、排灌溝渠、噴滴灌、茶葉生產用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茶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問題。三是提升質量安全。提倡茶區全域有機,茶園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積極開展有機茶認證。加強引導,建立健全茶葉標準化體系,增強茶農、茶企的行業自律和標準化生產意識。強化SC認證,嚴格執行質量安全標準,實現清潔化、標準化生產。建立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和黑名單制度,對質量安全“零容忍”。四是開展茶廠優化改造,引導茶企規范經營。支持茶葉加工企業以清潔化、標準化、智能化為方向,改進加工裝備水平。引導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認證,鼓勵企業建立GAP生產體系。五是合理布局茶葉加工場所和茶葉市場。以產業園區和大型茶葉加工企業為茶葉精深加工主陣地,配套茶葉初加工場所和茶青交易市場建設,保障規?;庸さ脑蟻碓春筒柁r小批量產品的初加工渠道。

5.扶持發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保障服務鏈以隴南市人民政府出臺的《隴南市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為指導思想,成立市級領導領銜的茶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隴南茶業發展的重大原則、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借力國家和甘肅省精準扶貧、一戶一策幫扶政策,抓好茶業培育。加大市級財政投入力度,整合相關渠道資金,建立茶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扶持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標準茶園新建、低產低效老茶園改造、有機茶認證、品牌建設、標準化茶廠改造、機采機制技術、精深加工和龍頭企業培育等。堅持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探索建立茶葉企業互聯網融資平臺、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土地流轉抵押貸款新機制,政府聯合金融機構為龍頭企業實施融資擔保、產品保險和股份投資,以及加強銀企合作等途徑增加金融資本對茶業扶貧開發的投入。在人才方面,依靠企業主體和倡導能人辦企業、闖市場、搞營銷,成為引領茶業發展的領航者。依靠基層干部和農技人員建基地、樹標桿、提質量,帶領群眾共同夯實茶業發展的基礎。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學校和部門的培訓基地,加強與大專院校及研究所聯合,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提高茶葉從業人員知識和技能水平;抓好從業人員培訓。以茶葉龍頭企業負責人、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營銷大戶等為主要對象,注重培訓實效,加大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營銷的茶葉專門人才隊伍和新型主體帶頭人;積極做好產業服務型人才培養。采取委培、引進、培訓、聘請等手段,加強茶文化研究、營銷策劃、審評檢驗、產品加工、茶藝表演、電子商務等茶產業服務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6.結對發展,完善產業分配機制,捆綁利益鏈將茶業作為隴南南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進行扶持。一是有效盤活茶園資產。開展茶園普查工作,摸清茶業家底,夯實工作基礎。探索創新金融支農新方式,使茶園成為茶企、茶農新的融資抵押物。二是積極推進茶區“三變”改革。在茶葉貧困鄉鎮、貧困村,依托茶農合作社實施精準扶貧,圍繞扶持茶農主體,按照“你建園,我入股;你經營,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紅”的方式,提高茶農組織化程度和茶葉生產加工專業化水平;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通過土地流轉托管、股權投資、務工收入、茶青銷售等渠道,實現茶農脫貧致富。三是完善企業基地管理組織形式。打造一批“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協會”的產業化高效經營組織,構建農戶管茶園,合作社統基地、搞初制,龍頭企業精深加工和營銷的經營格局,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生互榮的良好業態和企業、合作社、茶農互惠互利、風險共擔的有機整體,有效提升茶葉產量和產值,從而帶動山區農民脫貧。

作者:李國鈞1,張金明2,田金全1,侯樹銀1,邊小榮單位:11.隴南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總站,2.隴南市種子管理總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乱妇狂野欧美在线视频| 高清男的插曲女的欢迎你老狼|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伊人麻豆| 污视频网站在线免费看|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韩国理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片一级免费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免费看国产一级片|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有没有毛片网站| 亚洲最大激情网| 波多野结衣手机在线视频| 公和我做得好爽在线观看|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小视频|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67pao强力打造国产免费| 多毛bgmbgmbgm胖在线| www日本xxx| 性做久久久久免费看|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日本强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欧美www视频| 亚洲区中文字幕| 欧美性色黄在线视|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