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植苗造林技術要點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機械植苗造林效率高,能夠有效減輕勞動強度,是一種先進的造林方法,凡是適合機械造林的地區,應創造條件運用機械造林。機械植苗造林必須把好整地關、苗木關、栽植關、幼林撫育關和管護關等各個環節,從而才能提高整個營林生產作業的質量。
關鍵詞:機械造林;植苗造林;機械植苗
機械植苗造林具有很多優點,如速度快、效率高、質量高、成本低等。機械化植苗造林適合在交通不便、面積大、人煙稀少的平原地區和沙地上應用。機械植苗造林操作簡單,以鏈軌拖拉機牽引液壓植苗機進行造林,開溝、栽植、覆土、鎮壓一次完成,效率高(每臺植苗機每天平均造林12hm2),省勞力(每臺植苗機只需5個工人),成本低。同時,苗木栽得深,濕土不離溝,保濕好、壓得實。因而,造林質量較高。
1整地方法
機械植苗造林對整地質量要求嚴格,除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外,其他造林地一律實行整地造林。整地方法:不跑風坨子地,可進行全面整地,跑風坨子地可按行距,采取條狀整地,也可用深溝植樹機開深溝整地。這種整地方法有利于淤沙,秋季在淤沙溝內實行機械造林,但是必須掌握好整地時間。春季風大不宜整地,最好在雨季整地,并在伏前耙完。耙后還能長出一些雜草,起到防風固沙作用。已經整好的造林地必須土壤疏松,蓄水狀況好,深度適宜,沒有生格,草皮充分腐爛。這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否則植苗時極易出現拖堆、堵塞、埋苗、培土不嚴以致損壞機具等現象。
2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應根據立地類型、樹種特性、造林目的和經營條件等因素確定。具體要求:用材林可采用1m×4m的株行距,每667m2初植密度167株。各種防護林一律采用1m×3m的株行距,每667m2初植密度222株。這兩種規格的株行距,便于機械作業。拖拉機運行要帶劃印器,行駛要通直,耕幅的結合線誤差不超過10cm。為了保證行距規格,植樹機可互相聯結,以減少擺動。
3栽植質量和苗木要求
造林苗木要合格,用機械造林的苗木,地徑要求在0.8cm以上,每棵苗木有3根以上的側根,如是深溝造林,苗樁要在40cm以上。造林地頭要整齊,達到樹行直,行距準,栽苗正,不窩根,不漏根,不脫苗,不壓苗,壓土實。植樹機植苗后,要有專人補苗、扶正和踏實。干旱地段造林要灌水。機械造林時,栽植的深度與規定的深度相差不得超過2cm;栽植要做到行直,行距相等,株距均勻,苗木直立,缺苗斷條起犁的地方完全補栽無漏,地頭、地邊無遺失的苗木,苗木符合規定。病苗、弱苗、傷苗以及風干受凍害的苗木不得用于造林。為了便于植苗員投苗,防止埋苗,機械造林使用的苗木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播種苗高在25cm以上,而以30~40cm為好,插條苗高20~25cm;樟子松苗高應保證不低于15cm,側根過長的可適當修剪。為了保證機械造林的苗木供應,各作業小班除了按規定的造林密度假植苗木外,還應準備2%~3%的機動苗木放到專用的木箱內,用濕土培好,木箱固定在聯接器上。
4撫育管護
造林后的3~5a,要采取機械撫育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撫育措施,做到一年生、二年生幼林撫育3遍;三年生、四年生幼林撫育2遍;五年生幼林撫育1遍。每年的最后1遍撫育,要在7月末前結束,這樣行間能長出一些雜草,防止風剝。幼林行間最好不間種農作物,以便于機械撫育。如間種,必須種矮稞作物。3m行距只準種3壟,4m行距只準種4壟,避免把樹壟擠掉。幼林成活率不到85%的,要補植到100%。防護林地四周,要挖出防護溝,防止人畜毀林。
5機具管理
5.1林業專用機具,要承包給專人保管使用造林前要維修好機車和植樹機,備足零件和油料,訓練好植苗員。作業期間,對機具要做到“勤檢查、勤保養、勤調整”,爭取取得“高效、優質、低耗、安全”的技術經濟效果。
5.2機械檢修造林前必須對拖拉機及造林機具進行全面檢修。植樹機的開溝器必須尖銳、端正;升降和深淺調節裝置必須靈敏、準確;覆土鎮壓輪輪距的中心,開溝器的尖端與牽引環必須在一條直線上;鎮壓裝置重量不足時,可適當加重,保證開溝、植苗、培土、鎮壓等幾個主要環節均滿足技術要求。
5.3機械編組一般以鏈軌式中型拖拉機為動力,牽引3~5臺植樹機或半自動的沙丘平原兩用植樹機。每個機組駕駛員2人,每臺植樹機植苗員2人,指揮兼質量檢查員1人,苗木管理員1人。土壤狀況不夠理想的,還要相應配備踏實人員,同時開展人工補苗扶正工作。此外,植苗員必須接受過很好的技術訓練,兩人一組,互相配合,使植苗速度與拖拉機的行駛速度相適應,保證株距盡量一致。
作者:張鵬 張杰 單位:吉林省林業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