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退耕還林后核桃園建設與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 前一輪退耕還林國家補助政策結束后,為增加退耕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退耕還林的后續產業。陜西省寧強縣的氣候、土壤等條件適宜核桃生長,當地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以核桃栽植為主。本文重點介紹退耕還林后核桃園建立措施,以加快培育后續產業,進一步提升退耕還林工程效益。
[關鍵詞] 退耕還林;核桃園;管理;病蟲害防治
1 寧強縣前一輪退耕還林實施情況
1.1 自然概況寧強縣位于陜西省西南隅、漢中市西部,大部分地區屬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溫 13 ℃,無霜期247 d,年降水量高達 1 812.2 mm。縣域內地形條件復雜,氣候差異較大,適合多種植物生長。1.2 退耕還林情況1999-2006年,寧強縣退耕還林總面積為2.742萬hm2,其中荒山造林1.065萬hm2、封山育林面積0.133萬hm2,涉及 18 個鎮 200 個行政村 1 177 個村民小組 41 096 戶。從2014 年開始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寧強縣任務量少,每年只有333.33 hm2,共實施了0.167萬hm2。
2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意義
寧強縣實施退耕還林,一方面增加了當地森林覆蓋面積,起到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國家補償兌現 8 a,每 667 m2補助 210元,并額外補助 20 元管護費。為解決退耕還林 8 a 后經濟效益不顯著的遺留問題,我國又加大對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投資力度。2009 年,寧強縣開始推進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以核桃栽植為主,全縣共栽植核桃 0.38 萬 hm2,涉及 13 個鎮。寧強縣核桃種植地主要分布在安樂河、廣坪、燕子砭、代家壩及鐵鎖關。
3 核桃園建立要求
3.1 核桃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核桃喜溫、喜光,幼年稍耐陰,結果后則需大量陽光。栽植在陽坡、半陽坡的核桃生長良好,結果期提前。我國核桃重點產區的平均溫度為8.0~15.0 ℃,冬季最低氣溫不低于-27.0 ℃。一般氣溫低于-20.0 ℃時,幼樹受凍;氣溫低于-26.0 ℃時,大樹部分花芽和葉芽受凍;氣溫低于-29.0 ℃時,一年生枝受凍;春季展葉后氣溫降至-2.0~4.0 ℃,新梢易凍死;開花期和幼果期,氣溫降至-1.0~2.0 ℃,花果易受凍。氣溫超過35.0 ℃,核桃樹光合作用便會停止。氣溫接近38.0 ℃時,會使果實或枝干遭受“日灼”。寧強縣屬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 13.0 ℃,1 月平均氣溫 1.4 ℃,7 月平均 氣 溫 23.6 ℃ ,極 端 最 高 氣 溫 36.0 ℃ ,極 端 最 低氣溫-11.0 ℃,比較適合發展核桃產業[1]。
3.2 核桃對土壤條件的要求,核桃不耐干旱和瘠薄,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較為嚴格,喜生于土層深厚、疏松、濕潤、肥沃的沙壤土。例如,山下腹地和開闊的溝谷地帶、河漫灘等處,樹體高大,根深葉茂;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和地下水位過高處,樹勢衰弱,根系卷曲反轉伸展于地表或根腐、枯梢。核桃適于生長在p H 值為 5.5~8.0 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在含鹽量超過0.15%的鹽堿地上不能正常生長。寧強縣土壤類型較多,分為潮土、淤土、水稻土、黃棕壤、沼澤土和紫色土6種。全縣土壤多呈中性和微酸性,而且有機質豐富,供水、供肥能力強,土壤保肥性處于中等水平,適于核桃生長。3.3 核桃苗木選擇要求核桃為深根性樹種,根系比較發達,大樹水平根的分布范圍較廣,一般為枝展的3~5倍。垂直根的伸長與土層厚度有關,在土層深厚的地方,10 a以上核桃樹的主根深入土層2 m以下,之后主根不再向下伸展,進而側根長度逐漸超過主根。大量根系分布于距地表60 cm以內的土層中,10~40 cm處分布最多。以往通常用種子繁殖苗木,但因種子的大小、形狀、種殼厚薄不統一,導致出苗不齊、苗木長勢不一、苗木出圃質量不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如今,種植人員已認識到嫁接繁殖的重要性,為提高核桃的產量和品質,現已開始大力推廣核桃嫁接繁殖技術。
4 核桃園管理措施
4.1 土肥水管理。核桃多栽植于山地和丘陵,這些地區往往活土層淺、土壤理化性質差。因此,對于建立在山地和丘陵的核桃園,通常需要在樹盤、行間深翻擴穴,以防止水土流失。在梯田或平地果園,應間作豆類或薯類作物。同時,為避免草荒,應注意中耕除草、松土保墑。為使核桃提前結果,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必須堅持合理施肥。一般基肥在采收前后施入為宜,幼樹每年施腐熟的農家肥 25.0~50.0 kg;結果后應多施磷、鉀肥,提高結果率,施肥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初果期每株施50.0~100.0 kg,盛果期每株施 250.0~400.0 kg。追肥多在發芽前、果實膨大期和種仁發育期施用,一般盛果期全年施加尿素4.0~5.0 kg/株、過磷酸鈣1.5~25.0 kg/株、草木灰10~15 kg/株。在山地核桃園,最好施加綠肥。根據核桃的生長發育特點,一般每年灌水一兩次,即早春灌和冬前灌,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應注意中耕保墑。定植后 10 a 內,可在株行間空地種植花生、甘薯、豆類等作物,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以短養長,而且能防止雜草滋生,有利于核桃生長[2]。
4.2 撫育管理。栽植后需加強除草松土,修整蓄水盤。
4.3 整形修剪為使核桃提早結實,實現豐產穩產,合理整形修剪十分重要。具體的整形方式應根據立地條件而定。
4.3.1 整形修剪時間。核桃修剪多在春秋兩季進行,最適宜的修剪時期是秋季果實采收以后,以 9 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上旬為宜。如果幼樹未結果,可提前至處暑開始修剪。如果休眠期進行修剪,會造成傷流、養分流失、樹勢衰弱,嚴重時枝條枯死,且會影響傷口愈合[1]。
4.3.2 幼樹整形。幼樹整形應根據株行距、品種特性、立地條件確定。核桃栽植后兩三年開始定干,幼樹枝條直立,以后逐年開張,甚至下垂,因此,定干高度需高于其他果樹。定干高度需根據不同立地條件而定:在立地條件好、肥水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多為高干,定干高度為2.5~4.0 m,可采用疏散分層形;在開張性強的山坡、肥水供應不充足的條件下,定干高度為 1.0~2.0 m,可采用自然開心形[3]。
4.3.3 結果樹修剪。結果樹樹冠基本形成后,修剪的主要任務是調節生長和結果的關系,促進樹苗健壯生長,實現核桃高產穩產。①培養結果枝組。一般采用先放后縮,即在內膛或適當部位留健壯枝條長放,并疏去周圍的弱枝,待其分枝后再行回縮,促使其橫向生長、增加分枝量、擴大結果面積。結果枝培養以斜枝為宜,也可利用背上枝,但不留背后枝組。枝組的距離一般相距 60~100 cm,以保證光照條件良好。枝組更新時應采用縮剪和疏剪方法,即去下留上、去弱留強、去冗長留粗壯,把結果枝組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其不影響主、側枝的生長。②處理背后枝。核桃的分枝角度較大,進入結果期后,枝頭的背上枝轉弱,其背后枝生長轉旺,出現主、側枝頭“倒拉”奪頭的現象,如果處理不及時,會與其他枝條爭奪水分和養分。因此,需在有分枝處回縮下垂的部分,促進上部萌發枝條和向上分枝生長,抬高枝條角度;如果下垂角度不大、生長中庸、已形成飽滿花芽,可暫時保留,待結果后再除去;如果下垂嚴重、已無結果能力或結果太少、影響上部枝條生長,應及時去除[3]。③處理輔養枝。采用“留、疏、改”相結合的方式,在已有空間內,對于已結果又不影響主、側枝生長的輔養枝可暫時保留,以提高核桃產量;對于影響主、側枝生長的輔養枝,應逐年疏除。當主、側枝受損傷或因病蟲害無法正常生長時,要疏強留弱,以“有空就放,無空就縮”的方法加以控制。
4.4 核桃病蟲害防治。核桃蟲害主要是舉肢蛾,其幼蟲鉆入核桃青果皮內蛀食,被蛀食的核桃果實逐漸變黑、形成凹陷,有“核桃黑”之稱。一般深山區的核桃被害程度較重,陰坡比陽坡重,溝里比溝外重,荒地比耕地重[4]。舉肢蛾幼蟲于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化蛹,6 月下旬為化蛹盛期。幼蟲體長1.5 mm,呈乳白色,頭部為黃褐色;老熟幼蟲長9.5~12.0 mm,呈淡黃白色,背中央有紫紅色斑點。6月中旬,幼蟲開始侵入硬殼內,使核桃仁干枯,有的幼蟲會蛀食果柄間的維管束,引起早期落果,嚴重影響核桃產量和品質。7月中旬至9月下旬,老熟幼蟲脫果入土開始越冬。舉肢蛾成蟲于6月上旬至8月羽化,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為羽化盛期。成蟲體長5.0~7.0 mm,頭部呈褐色,下唇須內側為白色,外側為淡褐色,觸角為褐色。成蟲趨光性弱,早晨、中午多棲息于草叢、石塊、葉背,后足上舉,行走時用前中足,壽命為3~8 d。為有效防治舉肢蛾,8月上旬前需摘除被害果并及時處理,可消滅90%以上的幼蟲;林糧間作與墾復樹盤對減輕病蟲害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與非農耕地相比,農耕地的蟲繭減少,黑果率降低10%~60%;在成蟲產卵盛期,對樹冠進行噴藥處理,噴灑50%磷胺乳油1 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連噴兩三次效果最佳;成蟲羽化前,在樹冠下撒藥,每667 m2使用250~500 g樂果粉劑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5 核桃園建立存在的問題
第一,尚未達到規模化發展水平。雖然寧強縣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發展核桃種植業,但寧強縣地處山區,地塊分布不集中,與實現規模化發展還有一定的距離。
第二,管理不到位。雖然當地老百姓栽植核桃的積極性高,但由于疏于管理,核桃栽植地經常雜草叢生,影響了核桃正常生長。同時,種植人員缺乏科學的核桃種植管理技術,施肥、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無法滿足核桃健康生長的需求,導致核桃產量低、果實品質差。
第三,一味追求高產。在核桃產業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高產量,還應注重品質,因此,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引進適合發展的品種,做到“適地適樹”。6 結語核桃的食用、藥用價值較高,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為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寧強縣投入了大量財力來發展退耕還林的后續產業,同時改變了農民重栽輕管的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田穎銳,唐廣盛. 造林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314-319.
[2]譚曉風. 經濟林栽培學[M].3 版.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222-226.
[3]陳杰忠.果樹栽培學各論(南方本)[M].4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231-236.
[4]張剛龍,劉滿堂.森林病蟲害防治[M].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329-330.
作者:盧霞 黨曉偉 單位:寧強縣國有紅石梁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