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嘉善縣西塘鎮農村土地流轉為研究對象,對土地流轉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從中找出西塘鎮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提出土地流轉后農業農村的發展對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土地流轉;現狀;對策;西塘
土地流轉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西塘鎮土地流轉工作實現了較大的突破,全鎮土地流轉率得到較快提升,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3]。
1西塘鎮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西塘鎮承包地實際總面積5.169萬畝、流轉面積4.761萬畝,整體流轉率達到92.1%,其中委托流轉面積4.607萬畝,占比96.8%,18個行政村實現整村流轉。西塘鎮農田流轉的主要模式:各村經濟合作社將農戶自愿流轉到村里的土地掛到縣土地流轉平臺公開拍租,經西塘鎮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租后,向種植大戶、本地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引進的農業綜合體以公開拍賣的方式發租。通過合理劃分區塊,農業經營主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土地資源配置得到有效地優化。
2取得的成效
2.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見成效
2018年在禮廟村全域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面積8500畝,投資1723萬元。通過綜合種養、美麗鄉村、水系整治、水價改革的4個結合,形成“規模、綠色、智慧”的農田新底色,既提升了農田“顏值”,又促進了農業節水減排、綠色高產,農業增產407.3t,新增產值177.24萬元,農民增收126.50萬元,每年節約水資源25.85萬m3,節省電費0.37萬元,改善除澇面積0.15萬畝,控制水土流失面積0.40萬畝。提高了項目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效地挖掘和發揮項目區農業資源的潛力和效益,農業競爭能力得到提高,為加快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創造了基礎條件。
2.2農田流轉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土地集中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提升,實現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業產業發展得到了有力保障。2019年3月,西塘鎮以18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西塘鎮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個村通過縣級流轉平臺流轉農田1.7萬畝。采用“飛田抱團”,對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田保姆式”管理的發展模式,將集中連片的農田以灌區為單位分28個標段進行拍租,既消滅了“插花田”,節約水資源,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又有效地推動了區域生態農業的發展。
3目前土地流轉后農業發展面臨的3個困境
3.1現代農業主體引進培育滯后
盡管土地實現整村流轉,土地集約到村集體,西塘鎮目前已流轉面積4.761萬畝,但由于流轉面積大,引進農業主體經營難度大,同時有的流轉區塊還存在不少“插花田”,據統計,目前西塘鎮“插花田”面積仍有1067畝,土地流轉質量并不高,對已有農業主體培育壯大仍存在一定的制約。現代農業主體相對滯后,實際上多數仍是原來的承包大戶,沒有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缺少具有西塘特色的農業企業。
3.2村級經濟收支有壓力
一是流出流進價格差。在涉及征遷項目的村,項目中流轉有350kg稻谷(折合900多元),但按市場行情,發包出去的價格平均每畝為800元左右,流出流進存在的價格差(倒掛)給村里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二是資金存在空缺。盡管縣里出臺了農田集中流轉補助政策,農田流轉后,目前村依靠上級一次性流轉的補助費來維持平衡,待度過2年政策紅利期,每年縣補只有30元/畝,村集體將出現資金的空缺,影響村集體經濟發展。
3.3種植模式單一
西塘鎮糧食功能區面積3.72萬畝,占承包地實際總面積的71.9%,要求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新農業主體招商進來,產業結構單一,不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
4土地流轉后的農業發展對策
4.1穩步推動土地集中流轉
農田集中流轉工作中較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何做好集中連片消除“插花田”這一工作。要求各村消除“插花田”,建立農田集中連片備案庫,制訂好2張圖,一張農田流轉現狀圖,標明農田現狀及進展情況,一張農田集中連片圖,對“插花田”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消除“插花田”主要采用4種方式,一是盡可能做通農戶思想工作,講清農田流轉的好處,使農戶自愿流轉,實在不愿流轉的農戶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把這些田塊調整到種植大戶田邊上,使種植大戶能集中連片。二是做好種植大戶之間“插花田”相互調換,使種植戶能集中連片種植,便于管理,減少生產成本。三是對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大棚、蔬菜等)盡可能集中安排在一個區域種植。四是有一部分農民(60多歲)習慣上種種”口糧田”、打打小工,不愿放棄承包田,如果以自然村為單位,劃一個區塊讓這些農戶集中在區塊內種植,這樣既解決了農戶”口糧”田又能集中連片種植。同時通過農旅發展、美麗產業、民宿開發等項目,集中開展倒逼流轉,對已流轉的主體,通過主體整合、低端產業淘汰等方法,穩步推動提升集中連片流轉。
4.2飛田抱團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據統計,目前全鎮流轉金額參差不齊,村與村之間、戶與戶之間、片與片之間土地流轉的價格都不同,一般農戶流入村的價格在800~900元,而村出租給種植大戶的價格在700~800元,有相當一部分村出現虧損現象。且西塘鎮大多數農戶流轉給村里的面積是承包權證面積,而發包面積是實際測量面積,存在一定的面積差。面積差導致的價格差給村里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如何在未來幾年實現村集體農田流轉費用的兜底且壯大村集體經濟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對此筆者總結出以下幾種做法。一是成立了西塘鎮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鎮公司為最大股東,全鎮18個村以資金加土地的方式參股,每年以保底10%回饋給各村。二是通過公開投標的方式,流進全域1.9萬畝農田,確保村里的發包價格不低于每畝800元。按照西塘鎮農業產業規劃整體布局,采用飛田抱團的發展模式,不受村區域影響,將真正集中連片的農田劃為一個標段,提升了農田流轉質量,采用公開拍賣的方式拍賣土地經營權,通過登報、手機APP推送等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解決了以前找種田大戶難、承包價格低的問題。通過良性的競爭,既能淘汰一部分粗放型種植效益差的又能引進好的農業項目,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三是公司通過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統一品種、統防統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全程機械化作業。采取“公司+基地”模式,做好優質優價訂單,打造西塘“蛙蛙響”精品稻米品牌,延伸稻米產業鏈,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稻米產業附加值。壯大公司資產,為股東盈紅利。
4.3壯大農業產業,培育西塘特色農企
一是立足本地優勢產業,補短板、拓發展。西塘鎮的優勢農業在糧食產業,要一手強本固基,一手延鏈拓鏈。在農業產業鏈環節還有很多短板,比如稻米的烘干環節、分級包裝環節及品牌環節,需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依托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培育1~2家優質稻米加工企業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重點打造優質稻米品牌。二是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招聘專業農業招商人才,建立專業農業招商隊伍,統籌整合條線資源力量,統盤兼顧美麗鄉村、農業旅游、農房集聚、農家樂和農旅電商開發建設,全域推動一二三產跨界并軌招商。在農業領域落實最多跑一次,開展農業企業代辦服務。開展前置審查,抓好源頭管控,對招商主體進行審核、制度設置,重點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真正做產業的農業主體及對農業發展真正有貢獻的企業。從耕地保護角度考慮,對一些騰退修復土地進行項目引進優先考慮及有機更新。三是科技引領,形成西塘特色的農業生態圈。集中力量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科技企業和科技產業,成為當地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和農業現代化典范。結合農業區劃和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布局一批綜合性農業科學試驗基地和專業性農業科學試驗基地,為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在當地落地轉化提供技術支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典型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湘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3):25-29.
[2]王潔,許光中.鄉村振興中土地流轉的現狀與問題研究[J].南方農機,2019(14):32-35.
[3]杭建芳.土地流轉現狀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4):16-18.
作者:許洪 單位:嘉善縣西塘鎮農業農村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