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資源現狀及可持續利用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目前,湘西自治州水資源大部分為雨水和泉水,可供水量中,河、川徑流7.8億m3,利用率約為4.8%,地下水1.7億m3,利用率只有2.4%。湘西自治州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32.8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25.3億m3,地下水資源量26.8億m3,重復計算量26.8億m3。根據全州18個水文站的實測徑流資料計算,全州區域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398mm,年徑流量為125.34億m3,年徑流深為858mm。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445.3億m3。2011年全州用水量8.42億m3,開發利用率為6.7%。水資源總量雖然比較豐富,但年內分布不均,汛期4~9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80%~90%,本文選擇雨量較豐的2010年舉例說明。
1.1地表水資源基本特征
根據全州18個水文站的實測徑流資料計算,降水是湘西自治州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全州區域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398mm,年徑流量為125.34億m3,年徑流深為858mm,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445.3億m3。但州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從地區分布上看,呈現北多南少、東多西少的趨勢;從時間分布上看,降水年際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在(1300~1700)mm之間,年內分布也不均勻,汛期4~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80%。地表水資源量的時空分布受制于降水量的變化。各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全州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差在4%以內,各縣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與全州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相差在6%以內。地表水資源量年際變化大,豐水年產生洪澇,枯水年產生旱災,年內變化也不均勻,每年有60%以上集中在春夏的3、4個月,個別年份連續最大4個月占全年80%以上。
1.2地下水資源基本特征
湘西自治州地處巖溶地區,地面遍布垂直的溶蝕裂隙,以及漏斗、落水洞。大氣降水很快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本州地下水以巖溶水為主。由于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地下水量也分布不均。不僅降水量大的地區地下水量大些,而且地下水的年際、年內分布也不均勻,汛期4~9月降水豐富,地下水量亦大些。但地下水量具有多年調節的特征,豐、枯年份,汛期、非汛期,地下水量相差并不大,并沒有驟增驟減。據計算,全州地下水蘊藏量約26.8億m3/a,安全開采量20.4億m3/a。經監測,地下水水質良好,按地下水質標準來評價,大部分達Ⅲ級以上,部分達Ⅱ級以上。按流域分區,湘西自治州境內沅江流域和澧水流域的地下水蘊藏量分別為23.95億m3和2.852億m3。
2湘西自治州水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飲用水匱乏。
湘西自治州水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水系,降水頗豐,但季節性強,多雨季節暴雨連連、山洪泛濫,少雨季節旱災頻頻。隨著社會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湘西自治州水環境日趨惡化,飲用水水質型缺水日益嚴重,局部地區已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州各類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合計約7億m3,全州各行業全年需水量約11億m3,供水缺口約4億m3。由于干旱和缺少工程供水,飲用水源地受到污染,飲用水供需矛盾突出。
(2)河道破壞現象突出。
湘西自治州屬高暴雨區,河流洪水以暴雨山洪為主。由于歷史的原因,各類涉河工程的無序興建占用了部分河道,使河道行洪能力降低,造成阻洪滯洪,使部分河段在相同流量下洪水位抬高。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無證無序采砂,非法淘金,大肆破壞植被,全州水土流失嚴重。目前,州內大部分河道由于多年沒有疏浚,河床淤積日趨加重,致使河道調蓄容量減少,河床抬高,行洪排澇能力大大下降。嚴重影響行洪排澇、灌溉引水及交通航運。
(3)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湘西自治州水資源系統的特殊性,在水資源利用尤其是可持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例如水環境惡化、旱澇災害突出、地下水開采不科學等主要問題。
①枯水期水資源嚴重短缺,生態蛻變。
湘西自治州各主要河流水資源總量雖然豐富,但豐、枯徑流量相差懸殊,由于現有水利工程布局不盡合理,蓄水工程調節供水能力低,枯水期常出現河床裸露、生態蛻變、水質惡化、城市供水告急等嚴重缺水現象。部分地區農業灌溉和農村人畜用水的干旱缺水問題較突出。
②防洪能力低,洪澇災害嚴重。
20世紀60~70年代,各縣市先后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但是,由于經濟發展落后、資金缺乏和歷史欠賬太多等原因,各流域城鎮特別是縣城防洪標準低,城區大部分地勢較低,目前大多數縣城的防洪能力達不到10年一遇,防汛抗災形勢不容樂觀。
③水污染潛在威脅大,水環境有惡化趨勢。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大量流動人口涌入城市,生活、生產污水日益增多,給河流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由于污水處理能力有限,導致了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而直接排入河流。部分工廠偷排、漏排,而沿江鄉鎮未建有污水處理廠,農業生產造成的面源污染,造成了河流的污染。
④地下水開采中問題凸顯。
湘西自治州地下水資源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的相關制度不完善;管理粗放,監管能力嚴重不足;地下水超采以及引發的地面沉降、生態惡化等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3湘西自治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對策
要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就需要合理規劃和開發利用湘西自治州的水資源,著重通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護規劃、脆弱河湖以及濕地生態的修復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清淤疏浚工程的規劃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等規范各類生產生活用水行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問題。
(1)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飲用水安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完善的水資源管理保護手段和水源保護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因此,我們應建立和完善特定地區和城市供水水源的重點保護制度,大力推行廢污水處理,嚴禁將未達標的廢污水直接向江河湖庫排放,建立并完善全州水環境水質監測網絡。逐步使水環境與湘西自治州的發展相協調,以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飲用水缺水和水質污染問題,保護重點飲用水源地,使水資源能夠可持續地開發利用。
(2)興修水庫河壩,規范河道采砂。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湘西自治州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分布不均衡。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現有的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增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庫,全面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確保河流不斷流,水質不惡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河道采砂的監管力度,制定嚴密的管理措施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堅持治管并舉,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同時政府配套出臺相關政策,在河道日常管護、采石采砂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加強日常管理,切實鞏固治理成果。
(3)建立節水型生產體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政府應建立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和用水定額指標體系,制定行業和產品的用水定額。制定節水政策,加大節水宣傳力度,使節水意識深入人心,積極推進節水產品研發,推進污水處理與利用,對高耗水行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推廣引進節水灌溉先進技術和設施,采用噴灌、滴灌、低壓管道等節水型灌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4)加強地下水的保護。
利用地下水監測站網對全州、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區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質以及開發利用情況實施長期動態監測,實時地掌握地下水水量、水質和開發利用量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量,進一步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工作,提高監測資料的精度。建立地下水監測站,合理配置統籌規劃地下水資源利用。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配置。
(5)植樹造林,修復脆弱河湖濕地生態。
植樹造林能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護農田和水利工程,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必要的情況下可考慮實施生態補水,增強河流生態修復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保證沱江、峒河等重要河流不斷流。
作者:楊振宇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