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幾率不斷升高。農業作為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的產業,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嚴重制約。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始終是關系到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行業。因此,積極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降低由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對我國在新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就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及防御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典型氣象災害;農業生產影響;防御對策分析
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極端天氣的發生幾率和嚴重程度不斷上升。同時在種類、危害程度以及影響范圍方面呈現出擴大趨勢。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對農業生產帶來各種不利影響。由于天氣狀況不受人力控制,在發生極端天氣之后采取措施則為時已晚。因此,必須對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發展情況以及造成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研究,采取各種針對性措施進行防御,才能避免災害損失的擴大。
1現階段典型氣象災害的發生情況以及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分析
1.1旱災
旱災是指在長時間無降水或者長期降水量很少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氣象災害。這種氣象災害在我國發生幾率較高,影響范圍較大,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也較為嚴重。因此是一種典型的氣象災害。現階段國家氣象部門將一定區域內發生干旱的情況依據嚴重程度劃分為5個等級,同時對其造成的生態影響以及對農業生產造成的破壞程度進行了細致劃分。旱災作為一種多發的氣象災害種類,一旦發生就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通過對近些年不同地區的氣象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南北方均有發生旱災的可能,其中北方發生幾率相對較高,主要種類為伏旱以及春旱。在我國西北地區,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旱災。在一些特殊年份甚至會1a發生數次旱災。有些較為嚴重的持續性旱災不僅會給人畜飲水帶來困難,還會對農作物生產造成極為嚴重不利影響,很多地區出現糧食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給廣大農業生產者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1.2強降雨災害
現階段對強降雨的定義是在24h之內降水量達到50mm以上的降水天氣稱為強降水。依據降水的強度不同將強降雨災害劃分為3個不同等級:24h之內降水量在50~99mm之間的降雨稱為暴雨,降水強度在100~249.9mm的降雨稱為大暴雨,超過250mm的降雨稱為特大暴雨。在發生強降雨災害時,由于短時間內集中降水,使過多的雨水不斷對山體進行沖刷和囤積,造成河流泛濫、洪災、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這些災害的發生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強降雨天氣一般在夏季和秋季2個季節發生幾率較高,尤其是在每年的6—8月份,發生強降水天氣的數量占全年暴雨數量的70%左右。其中最為嚴重的7月份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0%左右。通過對近些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發現,強降水造成的洪澇災害在近些年來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很多地區由于受到強降雨災害的襲擊造成河水泛濫、山洪暴發,在暴雨的影響下基礎設施嚴重受損,農田被毀,道路交通、網絡通信以及供電受到嚴重干擾,造成的經濟損失極為嚴重。
1.3低溫霜凍災害
低溫霜凍災害是一種會對農業產生較大不利影響的典型氣象災害。這種災害主要是指在一定區域內較短時間出現的氣溫突然降低的氣象情況。這種氣象災害一旦發生就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威脅?,F階段國家氣象部門將低溫霜凍災害細致劃分為4種,即冷害、凍害、霜凍和寒害。通過對近些年的氣象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發現,低溫凍害發生的季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同時,從農業部門了解到,這種氣象災害主要會對小麥和果樹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遭受低溫霜凍災害的農作物會出現較為嚴重的減產情況,因此對農業生產造成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
2氣象災害的防御措施研究
2.1完善預報預警機制,及時進行氣象災害信息
強化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工作機制是開展防御工作、降低農業生產損失的重要基礎。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很多新的技術和設備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氣象監測能力和氣象預報的準確性。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氣象預報預警機制,使得監測獲得的氣象信息無法得到及時傳輸,因此造成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大打折扣。并且,在對氣象災害相關信息進行過程中,仍然依靠傳統的渠道和方法使得效果和影響范圍無法得到擴大。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缺乏有效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即使能夠提前預測到氣象災害,當信息傳播到基層群眾時為時已晚。因此,現階段必須加強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機制的建立,充分應用現階段存在的各種新興媒體渠道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擴大傳播范圍和受眾數量,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氣象服務帶來的益處,降低因氣象災害造成的農業生產損失。
2.2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高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的氣象技術和氣象設備得到廣泛推廣,在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對氣象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升高?,F階段已經建立對中短期天氣預報、短時天氣預報、氣象條件預測、水文氣象預報、農業氣象預報等多種氣象服務內容的氣象預報體系。但是,要實現這些氣象服務有效開展,就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近年全球性氣候變化趨勢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我國氣候條件也在向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必須通過多部門之間的合作,提升氣象預報工作的準確性,尤其是對一些災害性氣象的預報預警工作,才能降低由于氣象災害造成的各種不利影響,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發展。
2.3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保障農業生產
農業由于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較為嚴重,因此長期以來農業是氣象災害防御的重點區域?,F階段氣象事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為農業發展提供具有較高針對性的氣象服務,通過建立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氣象服務體系實現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的目的。因此,在農業氣象服務發展過程中,農業部門需要同氣象部門積極合作,依據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進行指導,使農業氣象服務切實發揮作用。同時在發生災害性氣象時要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例如在干旱地區進行人工降雨等,實現農業防災減災的目的。除此之外,應加強基層宣傳工作,積極在農村等信息不夠發達的地區加強氣象科普,幫助農民將氣象知識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3農業氣象災害的針對性防御措施研究
3.1旱災的針對性防御措施研究
對于發生旱災的區域,首先要對種植的農作物進行合理選擇。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對水分需求量較小、耐旱性較強的農作物進行種植。在對農作物進行澆灌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滴灌的方式,避免由于漫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同時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通過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在一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積極利用云層中的水資源,開展人工降雨活動,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實現防災減災的目的。
3.2暴雨災害的防御措施研究
暴雨可能帶來的洪澇災害會對農業生產帶來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實現對時暴雨災害的防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在每年的汛期,在暴雨到來之前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對農業疏水排水設施進行檢修,以免在暴雨到來之后由于農田積水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做好房屋加固工作,尤其是對圍墻以及屋頂等重點區域,以免由于暴雨帶來的洪水沖刷浸泡造成倒塌情況發生。如果在農作物即將成熟時發生暴雨災害,則要及時做好排水和搶收工作,以免由于農作物長時間浸泡造成減產或絕收。同時在汛期要加強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等情況的防御工作。
3.3低溫霜凍災害的防御措施
在對這種災害進行防御時,需要從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入手。加強土地管理,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播種,以保證農作物幼苗質量;做好品種選擇工作,盡可能地選擇耐寒性較高的品種進行種植;選擇合理的種植時間,盡可能避開寒流。同時要開展一系列的抗寒防凍措施以保證幼苗順利度過霜凍期;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提高磷肥鉀肥的使用量,為農作物越冬做好準備。
4總結
本文通過對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以及防御措施進行研究發現,農業生產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較為嚴重。因此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方法,積極開展防御工作,才能降低影響,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作者:高國青 高瑩云 單位:固原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