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稅后改革的水利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有強,農民牛捧和生產環境有了極大改善,農民開始擺脫貧困,走向了勸嚎。但在這大好形勢下,也出現了農民負擔逐年加重的間輝。種種不合理的收費和作法,逐年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嚴重侵害了農民經濟利益和民主權利,因而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傷害了農民對黨和政府的感情,對黨群‘干群關系造成了影響。這種錯誤傾向,極大地妨礙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脫貧奔,J慷的進程。
黨中央在(通知》中所確定的改革目標是:理順農村收費管理體制,把農民的合理負擔納入國家稅費管理體制。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取消鄉統籌、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屠宰稅;取消統~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調整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并具體規定“所有面向農村的集資項目要一律取消。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后,農村進行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村級道路,植樹造林等集體公益事業所需勞務,實行一事一議,由村民大會民主討論決定”。最近自治區人民政府減負辦,糾風辦也下文重申,在全區進行農村稅費改革之前,各地要從嚴執行中央制定的(八個禁止),并明文取消了十三項涉農收費項目,并提出對農村水、電費進行專項治理。
二、迎接挑戰,因勢利導,推動農村水利的持續發展
農村稅費改革后,以農村水利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相適應的運行新機制。在這一機制下,今后從事農村水利建設,將不再允許跟過去一樣依靠各種集資、勞動積累工、義務工和以資代勞等方式來進行。鄉統籌、村提留的征收使用辦法改革后,其大部分能否用于水利,只能是由村民大會說了算。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改為民營后,能否繼續采用以工補農的形式,對農村水利進行投入也很難說。這些情況對今后的農村水利發展,帶來了挑戰。
中央(通知》頒布后,對農村水利今后如何進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看法。有的認為黨中央從大的形勢上是重視水利的,也把水利擺在了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水利也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但是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水利將走向低潮;有的同志認為,過去發展農村水利主要是靠農民,黨中央決定進行稅費改革,給農民更大的休養生息的機會,就不應該跟過去那樣,大發動搞農村水利了;還有的同志認為:農村水利還是要搞的,但稅費改革后要靠國家辦了,所以國家給多少錢就辦多少水利等等。
上述種種看法十分片面,并沒有理解農村稅費改革的偉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其一是沒有看到稅費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空前推動作用;看不到它對今后農村水利發展將會帶來更多投入的光輝前景。我們首先應認識到,黨中央決定農村稅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這一改革,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一次重大調整,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現農村經濟更大更快的發展,是一種“減負增妙“減壓蓄力”的重大舉措。隨著稅費改革,建立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我國農村經濟將得到更大的繁榮,農民將快速走向小康;大發展的農村經濟,必將為農村水利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其二是:發展水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定決心和持久大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的基礎。農業經濟的狀況,對整個國民經濟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國的農村狀況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只有農業經濟得到了穩定、持續的發展,國家才能獲得不斷發展的強勁動力。水利是農業的命根子,也是農業經濟的命根子。所以只有大力加強水利,才能保瘴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水利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水利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現實,一直關心水利,給予水利第一的發展地位。中共中央在通過的十五計劃《決毋和十五《發展綱要)中,對今后的水利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國民經濟能否穩定持久的發展,西部大開發能否成功;社會、人口、環境能否得到特久協調發展和保護,終將取決于我國水利的發展現狀。這是全黨、全社會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所以進行農村稅費改革,是有效維護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夯實水利基礎的戰略性決策。
其三是: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全國人口的80%以上在農村,農民的狀況如何歷來是關系到國家安定的大間題。國家今后的繼續發展和安定,也將取決于農民的安居樂業。農民生活、生產條件的繼續改善,離不開水利的有力支撐。農民對水利的投入就是對自己生存和發展基礎的投入。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通知)精神,積極宣傳政策,正確引導并來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護農民對水利設施投入的,積極性,我國農村水利,在新形勢下,一定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農民經過稅費改革,將得到更大的實惠。農民負擔減輕了,、收入增加了,、手頭上將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資金,我們堅信到那時,農民樂于對農村水利進行更多的投資。當前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各級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面前的緊迫任務是,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中央關于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政策規定,關注和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一改革,把農村稅費改革擺在自己的重要議事日程來抓,及時研究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村水利帶來的挑戰和改革中出現的問題,迎接挑戰,探索出新形勢下發展農村水利的新路子。
三、積極探索和建立農村水利投人和水利規費征收運行新機制
農村經濟和農民的收入狀況,不僅是農村水利發展的基礎,而且是確保農村水利投入,實現農村水利規費足額到位,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正常運行和供水國有資產不斷保值增值的根本基礎,也是實現水利行業脫貧、職工致富的根本保證。稅費改革后,農村的一切合理費用將納入國家稅務管理體制。現行的農村水利投入和水利規費征收機制,不適應將要建立的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必須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探索并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和農村規費管理體制的農村水利投入和水利規費征收新機制。可以肯定地說,農村稅費改革將極大地推動我國水利體制的改革。隨著水利改革的深入,供水工程管理單位的自身改革也將得到進一步加快,經營性供水工程管理單位將改革為經營性經濟實體,進入市場,其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入,‘也將轉變為經營性收入,實行統一核算并納入國家稅務管理體制進行管理,實行照章納稅。
當前農村水費主要是按兩種方式計收,一是直管直收,即供水單位在灌區內的水利管理站(所),從負責管理的鄉、村進行直接征收水費。二是代收代繳,即灌區縣級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水管站(所)進行代收代繳。有些經濟發展的灌區,實行了用水戶按水費的50一70%先預繳,后放水的征收辦法。由于當前灌區的水費計收標準不統一,采取了一種國家物價部門核定的流域性水費標準和灌區內的縣、鄉、村三級地方自定水費標準共存的形式,因此水費計收的透明度不高。加之有些地區利用征收水費之機,自立項目,亂攤派,搭車收費,有的還隨意截留,挪用水費,不僅引起了農民的不滿,而且直接影響了農村水費的足額征收到位,導致了農村水費上繳率的不斷下降,供水單位的供水生產經營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改革農村水費征收現行機制勢在必行。我們應抓住農村稅費改革這一有利時機,深化農村水利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的,統一農村水費征收的標準,形成用水戶能夠直接參與、監督灌區灌溉管理的,具有較高透明度的農村水利規費征收運行新機制。
從國外和我國內地有些灌區水利管理的成功經驗來看,在農村建立“灌區用水協會,(下稱協會)是一個改革的好辦法。這一改革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是農村稅費改革后,現行農村水利管理機制向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順利過渡的最好途徑。協會可以由灌區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供水流域機構和鄉、村等部門派駐的代表組成。它作為灌區水利管理的群眾組織,不受代表派駐單位的直接領導。在縣級灌區可以成立一級協會,鄉級成立分會,負責同級灌區灌溉管理全過程的動態管理。由于協會可以做到對水量、水價、水費、上繳水費等水利規費“四公開”,并有效實施用水明白卡管理制度,確保用水“計量到村,配水到戶”等灌區用水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由于它具有很高的透明度,農民能夠實現公平用水,明白用水和放心用水的愿望。
灌區建立“用水協會”,有利于農村水利規費機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接軌,實現農村水利規費征收的規范化、法制化;有利于農村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統州規劃,優化配置和種植結構的優化;有利于農戶對灌區水利管理的參與和監督;有利子降低灌溉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農村水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農村水利國有和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持續發展農村水利,增強農村經濟活力和集體經濟實力;有利于對用水戶進行灌溉管理技術培訓,提高素質,不斷改善灌區節水農業技術,提高農村水利科技含量;有利于把用水農戶利益和灌區水利緊密掛勾,激發農民關心農村水利,加大水利投入的積極性;有利于依法保護供水、用水雙方的合法權益,遏止搭車收費和截留、挪用水利規費等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有利于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實現增產增收,加速農民脫貧奔小康的步伐。總之,農村建立灌區“用水協會”是農村稅費改革后,深化農村水利改革,探索適應農村規費管理新體制的農村水利投入和水利規費征收運行新機制中,可供選擇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