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花高產植棉經驗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石河子147團是綠洲生態農業區,是石河子墾區的棉花產區之一,也是全國優質棉出口生產基地之一。2011年棉花平均每公頃產子棉6450kg,總產6.2萬t;單產比2010年提高10.26%;總產提高20.86%,實現產值4.65億元,創該團子棉總產量和經濟效益歷史最高水平。
1全面推廣六大精準農業措施147團從2005年開始推行六項精準植棉措施:測土施肥、膜下滴水、膜下施肥、膜上精量點播、量化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有效地促進了棉花單產、總產的大幅度增長。同時棉花的種植全面實現機械化,棉花精量播種(一穴一粒),占春播面積的80%左右,采用機采棉配套,一膜二管六行,株行距(66+10)cm×9cm超寬膜覆蓋,全面實現秸稈還田,基肥深施。
2氣候因素147團屬次宜棉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屬大陸性干旱氣候,為荒漠綠洲生態農業。與全國其他植棉區相比,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水源穩定,為棉花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資源。但是土壤鹽堿重,無霜期較短,春季低溫風大多雨,秋季氣溫迅速下降,對棉花生產十分不利。2011年氣候有利:春季氣溫偏高,降水極少,4月份降水量為19.4mm,比2010年少54.8mm;4-10月底≥10℃總積溫4182.2℃,比2010年多156.06℃,最高積溫為5865.8℃,比2010年多427.06℃,其中≥20℃的有效積溫天數為122d,比2010年多14d;日照時數為2226.8h,比2010年多253.29h;總降水量為150.1mm,比2010年多49.3mm,由此可看出,2011年的水、肥、光、氣、熱、溫等效應都對棉花的高產、穩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3品種因素近年來,新陸早42號、48號在147團廣泛推廣,適應性強,成熟早,結鈴性好,吐絮集中,增產潛力大,一般鈴重4.8~5.3g,衣分41.5%~42.3%,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30.5mm,斷裂比強度為29.7~31.4cN•tex-1,麥克隆值4.8~5.3。
4水肥管理制度化根據147團土壤肥力測定結果,實行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棉田每公頃施純氮390kg、五氧化二磷190kg、氧化鉀75kg,鋅、硼肥各1kg,氮、磷、鉀比例為1∶0.48∶0.19。氮肥基施占20%,追肥占80%;磷肥基施占80%,追肥占20%;鉀肥基追各占50%。氮肥蕾肥追施30%,花鈴肥追施50%,蓋頂肥20%,鋅、硼肥分別在苗蕾、蕾花期葉面各噴2次。147團棉花全生育期滴水9次(不包括出苗水),每公頃滴水總量6600m3;施肥量76kg(其中氮肥60kg,磷、鉀肥共16kg)。一水6月12日,每公頃滴量700m3;二水6月22日,每公頃滴水量750m3,隨水施入氮肥8kg;三水6月30日,公頃滴水量每850m3,隨水施入氮肥10kg;四水7月11日,每公頃滴水量850m3,隨水施入氮肥15kg,磷、鉀肥2kg;五水7月21日,每公頃滴水量850m3,隨水施入氮肥12kg,磷、鉀肥3kg;六水7月31日,每公頃滴水量850m3,隨水施入氮肥7kg,磷、鉀肥5kg;七水8月10日,每公頃滴水量750m3,隨水施入氮肥5kg,磷、鉀肥4kg;八水8月21日,每公頃滴水量600m3,隨水施入氮肥3kg,磷、鉀肥2kg;九水8月31日,每公頃滴水量400m3。
5系統調控根據棉花不同發育階段特點,科學量化管理,促弱控旺,保持棉花穩健生長,促早現蕾,減少蕾鈴脫落,提高鈴重,增加葉面光合作用,提高根系活力,防早衰。比如新陸早42號、48號兩個品種,在147團已種植多年,實踐表明其對縮節胺較敏感,總用量每公頃不應超過150g。一般在2~3葉期用量為7.5~10.5g,5~7葉期用量為18.5~20.5g,9~10葉期用量為22.5~25.5g。打頂后7~10d用量為37.5~40g,打頂后15~20d后用50~60g,控群尖和頂部,防治贅芽生長,棉株主莖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
6綜合防治病蟲害防治病蟲害突出“穩”、“準”、“狠”的原則,1)要選擇對某一蟲害專治效果好的藥劑,如阿維菌素、尼索朗、Bt制劑等,這些藥劑的針對性都很強,即“穩”;2)使用時間要嚴格把控,也就是要在害蟲最敏感、最集中、未擴散之前用藥,即“準”;3)要選用高效廣譜性殺蟲劑,既不殺傷天敵,殺蟲率又要高的藥劑,并且要連續使用2~3次,交替輪換應用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即“狠”。2011年由于氣溫高,病蟲害的發生率很高,特別是棉花黃萎病的發病率高達78.6%,使用目前市售的多種藥劑,經4次葉噴和灌根清水滴施處理,取得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遠遠不能徹底根治,只能早防早治。
7脫葉棉花噴施脫葉催熟劑的效果及使用時間與成鈴的天數有密切關系。實踐證明,棉花頂部成鈴期應在45d以上,一般應在棉花吐絮40%以上的時間為最佳,對增加鈴重,提高產量效果極顯著。2011年由于光溫效應很好,8月28日吐絮率達55%,于8月25日開始噴脫葉劑,9月5日全面開始機采,至10月15日機采結束。
8嚴格采收質量無論人工手摘還是機采,均嚴格執行霜前花和霜后花進行五分法,即分采、分曬、分運、分存、分軋,以提高棉花的品質和等級,在采收拉運過程中要防止“三絲”和異物雜質的混入。
9強制回收殘膜,凈化土壤棉花采收完后及時組織人力和機械對殘膜進行回收,一般秋季回收率65.4%~71.6%,回收后再進行秸稈粉碎還田與施基肥相結合,最后再進行適墑深翻30cm以上,殘膜回收率要在80.8%以上,這就為棉花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