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林業育苗化學除草技術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進一步促進林業育苗工程的有效發展,化學除草技術得到了育苗工程部門的重視與應用。傳統的除草工藝通常需要人工除草進行輔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也會對林業育苗成活率產生影響。不斷發展新型的除草技術,例如化學除草技術。該項技術不會影響疫苗的存活率,有助于提高除草效果。本文簡要分析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具體應用,希望進一步促進化學除草技術的有效應用,提高林業育苗工程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化學除草技術;林業育苗;影響因素
在林業育苗工程中應用化學除草技術,并不會對育苗的發芽率與存活率產生影響。傳統的除草方式需要花費精力與財力,除草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化學除草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該項除草技術能夠將育苗以及雜草間的差異性科學合理的進行劃分,有助于保護育苗,切實清除雜草。根據相關實驗表明,將化學除草技術應用于育苗之中,能夠起到良好除草效果,確保育苗的存活率與發芽率,推動林業工程的有效發展。
1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
1.1種子發芽之前
林業育苗萌芽過程中的狀態與雜草種子萌芽狀態有一定的差距,應用化學除草技術結合這一特點有效處理雜草。總的來說,在育苗發芽前應用化學除草劑主要有沙草胺與滅草胺兩類除草劑,對育苗工程具有較強的效果。例如可以在落葉松與油松、樟子松育苗中有效應用對苗床的育苗種植時,應當有效處理苗床上的雜草,并且對苗床土壤松土處理,才能夠使除草劑充分融入到土壤中,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苗床如果出現萌芽現象,雜草根莖也會觸碰到土壤的除草劑,從而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1]。育苗萌芽中落葉松與樟子松植物萌芽時,總會對除草劑進行隔離,對于除草劑藥性產生破壞,進而確保育苗發芽率。
1.2種子發芽之后
育苗發芽時間與雜草發芽時間分析比較,我們能夠看出有一定的差異,除草劑根據發芽時間的差異進行除草,在除草時可以將短期的除草劑埋藏在土壤之中,能夠清除雜草。除草,闊葉林育苗時,需要在半個月前進行育苗除草處理處理,主要有先對苗床進行灑水處理,有助于確保苗床的濕潤度,進一步誘發雜草快速萌芽。可以根據發芽的時間進行除草,主要采用五氯酚鈉除草劑,該除草劑主要是育苗發芽前處理苗床,有助于提高苗床的除草效率,進一步確保苗床萌芽中沒有其他的雜草,也能夠確保除草的質量效果。
2化學除草劑在林業育苗中發揮作用的影響因素
2.1植物生長期
在除草過程中,除草劑發揮的作用需要充分考慮育苗生長特性和育苗的生長周期以及雜草生長周期,才能夠確保除草劑的效果,因為雜草在萌發過程中生命體征都相對于較弱,在此時進行處理能夠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如果雜草發展至成熟期,再進行處理,則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2]。由此可以看出雜草兩葉片時除草效果最佳,如果葉片高于兩片之上,便會降低除草效果。
2.2自然環境
為了進一步提高除草的質量與效率,可以充分考慮土壤狀態,如果除草效果受到了土壤之外,或者是光照的影響,例如在除草時,除草劑含有二苯醚,為了確保良好的除草效果,必須要充足的光照,光照越強,除草效果發揮越好,如果光照低則除草效果差強人意。由此可以看出,為了進一步確保除草效果,必須要選擇陽光充足的晴天進行除草,每天除草,雨水會沖洗大量的除草劑,也降低了除草劑的藥效。
3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育苗中應用注意事項
3.1合理的選擇化學除草時間
為了進一步確保除草的效率與質量,在處理雜草時必須要科學合理的選擇除草時間,通常會選擇雜草的萌芽期間,例如雜草長成四葉片之前先處理,在預苗的萌芽期間進行處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毒土法,此類方式是確保育苗的發芽率。如果是清除生長狀態的育苗,必須合理的把控除草藥劑,該時期育苗除草劑較為敏感,一旦使用量較高會出現疫苗中毒現象,可以采用噴涂方法,科學合理的把控噴涂方式,切記不要因為失誤而出現育苗死亡[3]。
3.2掌握正確化學除草劑用量
在除草時化學除草劑用量,如果過高會出現育苗死亡,如果用量較少,則難以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所以必須要正確的認識除草劑的使用,相關人員也應當合理把控除草劑用量,分析育苗生長習性與發芽特點[4]。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分析化學除草劑在林業育苗中的有效應用,化學除草劑有助于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降低林業經濟成本,為林業發展帶來穩定的經濟效益,必須科學合理的使用化學除草劑,才能夠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確保育苗發芽率。
參考文獻:
[1]陳強.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4(18):154-155.
[2]余志剛.林業育苗中化學除草技術的應用解析[J].綠色科技,2015(1):50+52.
[3]徐斌,吳志勇.林業育苗中化學除草技術的應用探析[J].民營科技,2016(6):227.
[4]遲國清.探析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運用[J].種子科技,2017,35(6):45+47.
作者:張羽飛 單位:朝陽市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