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類課程實訓設計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職業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實訓能力,如何安排好課程的實訓環節是高職院校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1.課程實訓環節設計的必要性
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所設置的環保管理類課程,長期以純理論教學為主,雖然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進行了諸如案例教學、情景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教學方式的改革,但從實際結果看,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缺少實訓環節的安排、形式單一。技能型人才是目前市場上需求量最高的人群,而純理論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差,就業面窄,這就對課程實訓環節的安排提出了新要求。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所開設的專業必修課主要有: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規劃、環境法與環境執法、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百分之百的純理論教學,形式單一。
1.2現行教學模式實訓效果差。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提倡案例教學、情景教學,但教學條件落后,大部分的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流于形式,變成了案例講解或舉例教學,師生間互動不強。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在案例學習中經常是“消息滯后,不具有時代感”,對于案例所提供的信息不具備吸引力,沒有深刻認識,所以案例教學的效果并不如預期的好。
1.3實訓環節不計入考核范圍。本專業的理論課程成績評定包括兩部分:平時成績(40%)和期末成績(60%)。期末考試多為閉卷形式,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平時表現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安排比例。教師雖然在教學中安排有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實訓環節,但因為不計入成績,調動不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就成了以教師講授為主了。針對以上問題,必須增加環保管理類課程教學的實訓環節的教學和考核,以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畢業生。
2.課程實訓環節的內容及要求課程實訓環節主要包括實訓項目設計、操作和考核三個部分。實訓前,教師要詳細地介紹實訓操作流程、具體要求及考核方式。將以實訓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詳細地向學生進行講解,要求學生按照自愿原則分組,每組3-4人為宜,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訓任務。小組內進行責任分工,實行組長負責制,充分體驗管理和協作的關系。同時,鑒于學生初次接觸實訓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對項目內容舉例進行講解,為學生提供參考;對實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有個統一的認識;為了保證實訓任務順利完成,教師應指定統一的時間、地點定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1實訓項目的選題要有針對性。實訓項目要和課程所授內容配套,更應該具有針對性,即實訓項目要設計學生熟悉的領域,最好貼近大學生活。如在講授區域環境問題時,設置污染源調查的實訓項目,調查的對象可以是學生們熟悉的校醫院、美容美發店、餐飲(飯店)、學校)等,通過學生調查典型區域污染源,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實訓項目的內容要有時代感、新鮮感。90后大學生更樂于接受體驗新事物。因此,項目的設置一定要結合新事物、新觀點、新議題。如在講授可持續發展理論時,可以加入低碳經濟理論,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新理論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自身“如何做到低碳”。2.3實訓項目設計要具有靈活性。實訓項目設計的靈活性就是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余地。如:在講解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時,設置一次公開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自學,后由小組選派代表進行講授,最后由教師點評。此項目靈活性很高,學生可選擇的模式多樣,有農業生產模式、工業生產模式及其他產業模式,且操作性強,可以鍛煉學生的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講解知識的綜合能力。
2.4實訓項目設計要體現區域性。實訓項目除了要難易適中外,更要結合區域特點,體現區域差異。如:在講解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時,要求學生一定要結合區域特色,選擇當地的主導產業,即區位商必須在1.5-2.0的產業。另外,污染源調查也要注意這一點,不同的區域(如:居民區和交通稠密區)其主要污染源調查的重點不同。
3.課程實訓環節的考核
實訓環節的成績評定是實訓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改革考核方式的重點就是解決實訓成績和課程成績脫節的問題,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體現職業教育的目的。鑒于此,根據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課程的需要,建議將考核方式做以下變動:課程考核包括兩部分:平時成績(50%)和考試成績(50%),兩部分均以百分制計算,按同等比例折合成最終成績。平時成績(50%)包括考勤(10%)、作業(10%)、平時表現(10%)、實訓(20%)。該公式的最大創新就是加入了實訓環節的成績,要求學生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保持好良好的學習狀態和動力,積極參與實訓項目。從教師本身來看,就要求教師要改變過去的純理論教學模式,認真設計實訓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