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草原生態保護補獎對細毛羊飼養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態環境不僅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命之脈”,也是牧區家畜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本文通過肅南縣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落實對高山細毛羊放牧草場、飼養量、飼養方式的影響分析,提出了相關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肅南縣;草原生態補獎;高山細毛羊;影響
肅南縣地處河西走廊南部,祁連山中段北麓,東西長650km,南北寬120~200km,全縣由3塊不連片的地域組成,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也是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主戰場。是以飼養牛羊為主的畜牧業縣,有天然草地178.5×104hm2,總儲草量18×104t,理論載畜量121萬個羊單位,主要畜種有甘肅高山細毛羊和肅南牦牛。2018年6月末,全縣飼養各類牲畜86.74萬頭(只),其中細毛羊45.99萬只,牦牛5.45萬頭,其它牲畜35.3萬頭。但是,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加深,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嚴格執行及生態保護補獎政策落實,對肅南縣草地畜牧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高山細毛羊作為肅南縣的第一主導畜種,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1高山細毛羊發展現狀
甘肅高山細毛羊是以新疆細毛羊和高加索細毛羊為父本、以當地藏羊和蒙古羊為母本,經過雜交改良(1943~1957年)、橫交固定(1958~1965年)和選育提高(1966~1980)三個階段培育而成的我國第一個高原型細毛羊品種[1]。之后又進行了澳血導入改良,經過漫長的育種又一個新的品種誕生了,于2015年12月22日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為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種誕生使高山細毛羊個體生產性能和品種規模又上升了一個新臺階。到2018年6月末,肅南縣飼養高山細毛羊45.99萬只,占全縣各類牲畜飼養量的53.02%。成年種公羊平均活重達到75.8kg,成年母羊平均活重達到40.68kg,群體只均產毛量達到4.2kg,毛細度由64支為主體發展為目前的以66支為主體。細羊毛總產毛量達到193×104kg以上。高山細毛羊在本縣皇城、大河、康樂、明花、馬蹄、祁豐、白銀7個鄉鎮勻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皇城、大河、康樂3個高海拔鄉鎮,占細毛羊飼養量的85%以上。通過申報注冊了“九排松”和“賽美奴”二個細毛羊產品商標,使高山細毛羊的知名度進一步得到提升。
2草原生態保護補獎對高山細毛羊的影響
隨著國家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肅南縣2011年以來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落實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不僅讓草原生態系統得以保護和修復,也讓全縣牧民樂享生態紅利。但在保護的同時對高山細毛羊飼養發展也帶來一些影響。
2.1高山細毛羊可利用放牧草場減少
肅南縣境內有天然草地總面積178.5×104hm2,其中可利用放牧草地面積142.38×104hm2,80%的草場為高山細毛羊主要放牧地。但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加深,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執行,使全縣放牧草場受到了變化。截至目前,全縣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核心區共有46.85×104hm2草原實行了禁牧。因此,放牧草場由142.38×104hm2減少為95.53×104hm2。隨而高山細毛羊放牧草場也隨著減少,詳見表1。
2.2高山細毛羊飼養量減少
肅南縣是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資源主體,占祁連山北麓總面積的75%,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9.4%的面積在肅南縣境內。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是肅南縣人民的職責。自2011年以來,肅南縣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截至目前,全縣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核心區共46.85×104hm2草原實施禁牧,其他92.6×104hm2草原實行草畜平衡,有效地減少了牲畜飼養頭數,實現了草畜平衡,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隨著細毛羊放牧草場減少,草畜平衡落實,高山細毛羊飼養量也隨著減少。2018年6月末高山細毛羊飼養量比2010年同期下降了30.1%,年末存欄數下降了12.2%,見表2。
2.3高山細毛羊飼養方式發生了變化
高山細毛羊是肅南縣畜種資源中科技含量最高、經濟效益最顯著、發展潛力最大的優勢畜種,是肅南縣重點發展的畜牧支柱產業,也是牧民群眾飼養量最多的畜種之一。因高山細毛羊對高寒牧區嚴酷的自然生態條件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抗逆性強,善于爬山游走,放牧性能好,所以草原生態保護補獎前大部分牧民由于受傳統放牧習慣的影響,高山細毛羊飼養方式主要依靠天然草地粗放式放牧經營。隨著祁連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加深和生態補獎政策的落實,高山細毛羊飼養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依靠天然草地粗放式放牧經營轉為半舍飼養殖、舍飼養殖、草原租賃和異地借牧(是指在枯草期利用周邊外縣鄉鎮農業區大片農作物秸稈地放牧)等方式。不同放牧方式所占比例見表3。
3結論與建議
生態保護與修復一直是國家、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高度關注的重點。肅南縣自2011年以來,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到目前,全縣共有46.85×104hm2草原實施禁牧,92.6×104hm2草原實行草畜平衡,有效地減少了牲畜飼養頭數,實現了草畜平衡,遏制超載放牧,改善了草地生態環境,增加了水源涵養效能,防止了草原退化,確保了生態環境良好循環。但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落實雖然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良好循環,同時也影響了肅南縣的第一主導畜種高山細毛羊放牧草場、飼養量及飼養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為了進一步鞏固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成果,更好地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應該增加生態保護與修復資金投入,提高補助資金,建立長效生態功能區補償機制度。加大高山細毛羊基礎設施及飼草料投資力度,對高山細毛羊主產區皇城、大河、康樂3個鄉鎮草原實行草畜平衡,適當禁牧,從各方面扶持高山細毛羊養殖戶,轉變養殖方式,將傳統粗放式經營轉為舍飼、半舍飼及異地借牧等經營方式。并通過品種選育、雜交改良、人工授配、“兩年三產”和腹腔鏡子宮角輸精繁殖等科學繁殖技術,培育和發展高山細毛羊,把細毛羊養殖業推向標準化、規模化,實現草原生態良性循環,農牧民收入增加的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天翔.甘肅高山細毛羊育種現狀及發展前景[J].畜牧獸醫雜志,2012,(3):46~48.
作者:郝向梅 陳懷斌 單位:甘肅省肅南縣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