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概述
1.1物聯網物聯網是將物體用各種信息傳感設備鏈接起來的網絡,即通過RFID(射頻識別)裝置、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來采集物體的信息,并通過網絡將這些信息進行交換和處理,實現自動的、實時的對物體進行識別、定位、跟蹤、管理和監控。
1.2云服務StefanTai等人提出了云服務工程(CloudServiceEngineering)的概念,將云服務工程定義為一門在底層云計算基礎設施基礎之上利用系統的方法創造出價值增值服務的學科,并認為由各種各樣的云計算所組成的系統可以使云服務形成一個面向服務的商業網絡。
2云服務平臺建設內容
云服務平臺是云請求方和云提供方的中介平臺,實現云請求方、云提供方和云服務方三方的共贏和資源的共享。在云服務平臺上對客戶動態發出的服務請求做出即時響應,各種虛擬資源必須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動態組合與協調運行,從虛擬資源云池中查找并獲取合適的虛擬資源實例。在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上,虛擬資源實例就是物聯網相關標準。就當前物聯網發展來說,云服務平臺提供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2.1基礎標準方面物聯網標準化工作的開展首先必須明確一些基本概念,也就是物聯網的相關術語等。沒有標準的術語,就無法交流。物聯網的基礎標準包括物聯網術語、物聯網架構、物聯網參考模型標準等主要總體基礎標準。
2.2應用標準方面在編碼體系建設中,由于應用的場合、應用的范圍不同,可能會存在多種編碼方案,僅應用一種編碼方案并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在應用標準方面側重于融合業已存在的各種編碼標準,以及實現各種編碼方案互聯互通的編碼解析標準,包括智能交通標準、智能物流標準、智能家居標準、智能電力標準等標識體系方面的標準。
2.3技術標準方面物聯網技術標準主要包括標識技術標準、信息采集技術標準、網絡傳輸技術標準和智能處理技術標準。在標識技術標準方面包括EPC編碼標準、RFID對象識別標準、短對象標準、數字對象標識符標準、泛在代碼標準、IP地址標識標準等;在信息采集技術標準方面包括自動識別技術標準、傳感器技術標準等,其中自動識別技術標準又包括圖像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標準、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標準、條碼標識技術標準等,傳感器技術標準又包括通信與信息交換標準、協同信息處理標準、接口標準和測試標準等;在網絡傳輸技術標準方面包括無線網絡技術標準和有限網絡技術標準;在智能處理技術標準方面包括云計算標準、云存儲技術標準和數據挖掘技術標準等。
2.4管理標準方面在管理方面主要圍繞著用戶安全和隱私問題。用戶在采用新興技術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數據和隱私的保護問題。對隱私和數據安全的關注非常廣泛,尤其是當傳感器和智能標簽能追蹤用戶的行動、習慣以及正在發展的偏好。為了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更廣泛的采用,在管理標準方面更要囊括管理基礎標準、物聯網規劃標準、物聯網安全標準和物聯網環保標準等,必須保護知情同意原則、數據保密性和安全性。2.5服務標準方面物聯網服務標準主要是解決信息采集、傳遞、存儲等數據協議的標準,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服務標準、信息傳輸服務標準、信息存儲服務標準和信息認證服務標準等。
3云服務平臺基本框架
實現物聯網領域所需基礎標準的創建、維護管理、對外應用服務的全流程,全面覆蓋當前物聯網所需的所有類型的基礎標準,主要包括信息分類與編碼、數據元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以及應用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實現標準的創建、關聯、權限管理、特定服務的接口設計、內容查詢等功能。建立物聯網標準云服務的門戶系統,實現標準服務的注冊、標準服務的管理以及標準服務的共享和整合,實現不同機構所制定標準的統一服務。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基本框架如圖1。
3.1應用系統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主要分為兩個功能模塊:(1)標準服務功能模塊。面向客戶的標準服務,為客戶提供瀏覽、下載、咨詢、征求意見回復和標準變更請求等服務;面向計算機系統的標準服務主要是提供基礎數據標準云服務和基礎數據標準符合性測試等服務。(2)標準管理功能模塊。在標準管理功能模塊中,包含了內部標準管理、外部標準管理和系統管理等功能。內部標準管理包括標準的立項管理、標準制訂流程、標準起草工具、工作交流和數據標準動態維護等針對標準內容的管理;外部標準管理包括標準錄入、基礎數據標準云訪問和標準狀態管理等針對標準狀態的管理;系統管理包括日志管理和用戶管理等平臺基礎管理。
3.2應用支撐系統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的搭建分為五個層次。第—層為感知層,主要是客戶通過智能終端(PC、IPAD、PAD)與云服務平臺進行信息互通。客戶通過云服務平臺上的各種基礎功能,實時掌握物聯網標準的動態。第二層為設備層,主要由云服務器群完成標準數據的過濾、整理及后臺管理系統的整合。第三層為網絡層。為標準數據的采集、傳輸提供網絡支持。第四層為數據管理層,主要是對存儲的標準數據進行訪問接口的銜接、下達操作指令以及標準轉換等管理活動。第五層為應用層,主要完成標準的服務和標準的管理等功能。
4結語
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不僅需要實現基礎標準與物聯網系統的無縫對接,而且要求對海量數據進行實時傳遞和處理。本文將云服務引入物聯網標準服務領域,提出了一種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基本框架,平臺為各類標準制定和使用機構或企業提供全面的物聯網標準服務,通過提供基礎標準的數字化服務,實現標準內容在系統中的直接使用,形成基礎標準與物聯網系統的無縫對接。因此,基于云技術的物聯網標準云服務平臺建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按需自助服務、高效、快捷的物聯網標準管理服務,成為物聯網標準服務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作者:張熙物朱思樂單位: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