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兒童皮膚接合菌病的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接合菌病是由接合菌引起的嚴重感染性疾病,主要見于免疫抑制宿主,包括毛霉病和蟲霉病[1]。這是一種致死性真菌感染,易侵犯血管,形成血栓并導致組織壞死,病情發展較快,預后不佳,治療困難[2]。我科于2017年7月3日收治1例皮膚接合菌病的患兒,主要采取兩性霉素B脂質體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
患兒,男,4歲,出生半月臍周外傷后出現一枚紅色丘疹,之后皮疹逐漸增多并融合成片。2016年患兒于外院行病理檢查提示:接合菌病(毛霉菌)。曾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及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近5個月,皮疹較前消退1/3,家屬自行停藥,導致患兒皮疹無明顯變化。為求進一步治療,患兒于2017年7月3日收治于我科。入院時體溫36.3℃,脈搏100/min,呼吸20/Min,血壓90/60mmHg(1mmHg=0.133kPa);皮膚科體檢示:腹部臍周可見7cm×7cm紅色斑片,其上散在堅實邊界清楚的丘疹及豆粒大小萎縮性白色瘢痕。真菌培養加藥敏結果回示為少根根霉對兩性霉素B脂質體及伊曲康唑有效。2017年7月6日起使用1mg兩性霉素B脂質體靜脈輸注,每天1次,治療第6天加量至10mg,每天1次,第21天加量至12mg,每天1次。兩性霉素B靜脈輸注期間予患兒一級護理、心電監護。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配合兩性霉素B稀釋后局部皮損內注射及濕敷皮損。患兒皮損逐漸好轉,面積縮小至6cm×5cm,丘疹較前變平,部分區域可見色素沉著斑。患兒于2017年8月15日好轉出院。
2護理
2.1皮損護理
患兒真菌培養結果回示對兩性霉素B敏感,我們在靜脈輸注兩性霉素B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該藥局部皮損內注射和濕敷。將兩性霉素B脂質體(25mg)加入5mL滅菌注射用水內溶解,濃度為5mg/mL,抽取0.5mL的上述液體與0.5mL滅菌注射用水混合,配成含兩性霉素B2.5mg/mL溶液,隔日1次局部皮損內注射;每日予含2.5%兩性霉素B藥液濕敷皮損并暴露。密切觀察皮損情況,每日拍照并測量皮損面積,可讓家屬直觀地了解皮損的改變、治療效果。經上述治療后,患兒皮損縮小至6cm×5cm,丘疹、結節較前變平。
2.2用藥護理
由于兩性霉素B遇光容易分解,必須現用現配,需使用避光輸液袋及輸液器[3]。用滅菌注射用水5mL溶解兩性霉素B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從低劑量1mg/d開始,根據患兒對藥物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至12mg/d,患兒累積治療量為410mg。我們用安全型留置針為患兒單獨開放靜脈通路,用輸液泵控制滴速,滴注時間6h~12h。輸注兩性霉素B前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沖管,不能與其他藥物混合使用。
2.3藥物不良反應護理
兩性霉素B脂體不良反應較大,常出現發熱、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損傷、靜脈炎、心律失常等。經周圍靜脈輸注兩性霉素B對血管刺激性強,易導致靜脈炎,而中心靜脈置管由于費用較高,長期帶管生活不便,在臨床上尚不能普及[4]。我們采用安全性留置針,從遠心端至近心端、四肢靜脈交替選擇靜脈,采用下肢靜脈輸液時可適當抬高30°,它有利于下肢靜脈的回流。每日輸液結束后拔出留置針,次日選擇新的靜脈重新穿刺。本例患兒穿刺部位曾出現輕度紅腫,我們將新鮮的冷藏后土豆切成薄片外敷于紅腫處,用膠貼固定,每1h~2h更換土豆片。因土豆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血脈等功效,可改善患處血液循環,消除局部水腫,緩解疼痛,有效控制炎癥反應[5]。3d后患兒靜脈炎癥狀消失,并未再出現靜脈炎。兩性霉素B脂質體主要在腎臟代謝,使腎臟對血鉀的排泄增加,所以易引起低鉀血癥并會引轉氨酶升高等肝臟損害。我們密切觀察患兒的尿液顏色、性質和量,鼓勵其進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紫菜、菠菜、香蕉等;患兒每3d復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1次。本例患兒出現厭食、不配合,我們指導家屬將牛奶和香蕉配合制作成果汁;或將橙子切片擺成可愛的形狀,誘發患兒食欲。患兒配合后,給予其貼紙等獎勵。兩性霉素B治療期間,患兒肝腎功能、血尿常規正常。
2.4心理護理
熱情接待患兒及家屬,幫助其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患兒大腦神經系統正處于發育時,對疾病缺乏認知,我們鼓勵誘導患兒,依照患兒的理解程度,對其講解護理與治療的方法、目的及配合方式等,以取得患兒的理解與合作[6]。向家屬介紹毛霉病的知識及兩性霉素B脂質體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告知家屬雖然疾病病程長、藥物毒副反應重,但藥物造成的損害是暫時的。鼓勵家屬應積極配合治療,切勿擅自中斷,導致疾病加重。
2.5消毒隔離
為患兒提供單間,減少人員探視,循環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每天1h對病室進行消毒。患兒的床頭柜、桌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和患兒接觸的輸液泵、血壓計等用75%乙醇擦拭。醫療垃圾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包裹,注明隔離標志,按照感染性醫療垃圾進行單獨處理。科室組織業務學習,醫護人員了解毛霉菌的易感人群為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礎疾病的病人。且病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或皮膚黏膜交界進入人體。嚴格遵守兩前三后的洗手原則。本患兒住院期間該病房內無一例發生交叉感染。
3出院指導
向家屬強調患兒繼續規律治療的重要性。家屬因幫助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外傷和勞累。告知家屬患兒復診的時間,定期復診、不適隨診。
4討論
患兒因出生半月后臍周外傷而導致接合菌病。其年齡小、免疫力低下、外傷都是導致此病的重要因素。患兒對疾病缺乏認知、配合治療能力差;而家屬治療心切,擔心藥物副反應并對治療效果期許高。我們應關愛和理解患兒及家屬,為其提供溫馨的治療環境,可在穿刺成功后給予患兒禮物,關心鼓勵患兒。向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定期可將皮損照片整理歸納并展示給家屬,讓其簡單直觀地了解皮損的變化、疾病的治療效果,取得家屬的信任,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染人群,確保病室內無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牟向東.接合菌病的診斷和治療現狀[J].實用皮膚病學雜,2011,4(4):193196.
[2]顧黎雄,薛燕寧,曾學思.毛霉菌的治療[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33(1):1618.
[3]范曉莉,黃芳.皮膚毛霉病病人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6):4748.
[4]王建華.經周圍靜脈輸注兩性霉素B致靜脈炎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3):113114.
[5]袁微,楊明瑩,葉紅紋.新鮮馬鈴薯外敷治療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30例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1,29(2):190.
[6]劉玉婷.心理護理在不同年齡住院兒童病人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3):158160.
作者:劉瑞琪;周旋;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