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程監管體系對建設工程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遠程智能監管信息系統簡介
遠程智能監管信息系統集合了硬件、軟件和網絡,利用前端的視頻采集設備取得施工現場的視頻信息,通過電信光纖傳輸至電信視頻服務器,而后端的終端使用人員則通過福建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網以有線和3G模式從數據服務器中調閱相關視頻。具體模型見圖1。
1.1納入監控系統的工程項目
依據福建省住建廳閩建建[2011]51號文件的規定,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必須施行遠程監控。
(1)房屋建筑:十層及十層以上或建筑面積1.5萬m2及其以上的單位工程。
(2)構筑物:高度70m及其以上的高聳構筑工程。
(3)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城市分離式立交橋及單孔跨徑50m及其以上或長度超過100m的橋梁單位工程;隧道和地鐵輕軌單位工程;日處理2萬t及以上的給水廠和日處理1萬t及以上的污水處理廠。
(4)建設單位(或代建單位)或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認為需要施行“遠程監控系統”的其他單位工程。
1.2監控系統安裝要求
(1)樁基、深基坑(槽)、地下暗挖、高邊坡、爆破、高大模板、外腳手架等重大危險源在施工前,在施工現場的制高點安裝一個智能測距攝像機。智能測距攝像機精度高,主要用于監控樁基施工、基樁圍護結構、深基坑開挖、主體結構施工,能監視到樓層結構施工的全部工作面,可以通過激光測量任意兩桿件之間的距離,對正在施工的鋼筋直徑、間距進行測量,誤差可精確到毫米。
(2)施工升降機、塔式起重機、大型吊裝設備等重大危險源在使用前,在每部設備的正對面或工作面的外圍至少安裝一個可控攝像機。可控攝像安裝在固定位置,可根據需要調節遠近,方便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監控施工電梯時,可控攝像機能監視電梯上下運行、卸料平臺及外腳手架防護情況,通過網絡視頻識別防護材料。
(3)在鋼筋加工場使用前,在鋼筋(材)堆場、加工場附近安裝一臺長焦/巡航攝像機。巡航攝像機是移動式球機,移動方便,可對工作面進行全方位掃描,攝像清晰度高,監控臺控制操作靈敏,可通過網絡視頻手動拍攝取證,主要用于鋼筋加工場及見證取樣的監控。
2遠程智能監控系統的作用和意義
遠程智能監控系統是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和監管效率的重要舉措,是健全“業主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體系的重要手段,對參建各方責任主體履行質量安全管理職責,及時發現和消除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防止質量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龍巖市已有26個項目實施了遠程監控系統,使各級建設、施工、監理、監管單位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利用該系統在施工現場實時采集測控數據和視頻信號,實現遠程質量安全管理和監督。
2.1掌握實時視頻監控通過客戶終端測監器,可以掌握施工現場的施工情況,在終端操作系統上可以手動操作對任意攝像頭的遠、近、旋轉、聚焦控制,清晰準確地掌握施工情況,大到工地全景,小到鋼筋直徑、壓板型號,甚至試件封簽的字體,有利于及時發現質量安全問題。測量信息和數量經過授權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和調取,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節省了人力成本。工地實時監控視頻見圖2。
2.2對施工人員進行管理系統附帶人臉識別功能,將項目經理、總監、專監、安全員、質量員等主要施工人員的圖像信息事先存入系統,在實際應用時,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在攝像頭前站立,通過人臉識別進行簽到。在人員掛靠現象嚴重的今天,此舉大大提高了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的到崗率。
2.3提高執法有效性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手動拍攝取證,測量信息和數據,以圖片和錄像的方式實時存儲,有效地提高了測控數據的可追溯性,保證執法取證的公正性,對施工現場監督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
2.4提高監管效率現代信息技術使施工各方責任主體的管理人員和各級監管人員,在辦公室、家中、出差時,均能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在網絡上實時掌握工程施工信息,及時對現場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工作時效性大大提高,有效緩解了日益增大的任務量與人力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
2.5有利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依據不同的用戶群體,遠程監控系統可開放給不同的建設主體、各建設(代建)單位、施工企業和監理企業,可以通過遠程視頻系統看到全省內隸屬本公司的所有在建項目的建設情況,實時掌握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狀況、人員到崗履職情況,改變了以往必須親臨現場才能了解情況的現象,既節約了管理成本,又有效地增強了管理力度。
3結語
遠程監管信息系統改善了傳統的人員監管方式所遇到的人員數量少,調度困難,監管不力現象,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消除了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的種種隱患,進一步提高了建筑領域的監管信息化水平,有效加強了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目前這種監管方式還只是中等以上規模項目中推廣應用,今后還須進一步改善功能,降低成本,并和目前的“動態監管信息系統”和”檢測監管信息系統“充分聯動,才能保證實時監控信息系統對所有建設項目的全面覆蓋。
作者:王健單位:龍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